不读书的语文老师教不好书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不读书。

不需要读书啊,那些教师理直气壮地说,教这么多年书我还不明白?教学,就那么回事,不拿教材我都随便讲。的确,当把教龄当作资历,当把讲台视为熟地,当把课堂改成刑场,似乎,教师也不必读书了。

日子,便如此滑过,一天,一月,一年,十年,也没有什么大分别。教师心里装着的就是每日的课表,每周的休息日,每年的假期。岁月,与教学成长无关。

于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学生,还在迷惘里打转。语文,学了些什么?语文,到底有什么乐趣?语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些问题成为永远的谜语。

语文老师,不读书,如何懂得语文是什么?不读书,如何让课文打开心扉?不读书,如何让学生的生命获得成长?课堂,不是一句句照本宣科的解析大行其道之地,它是学生的生命场:课堂,不是生硬的技巧填塞之处,它是情感的润泽地;课堂,不是冰冷空洞的言辞指手画脚之所,它需要温度,也需要灵性,需要交流,也需要沉静。

语文教师,需要读书。

读什么书?读经典。不想列书单,个人因兴趣选择。大体总离不了教育学文学哲学美学等等,可以一类先选择几本书,作为第一梯队的“成员”,读完后,再选拔第二批成员。如是类推。

如何读书?不仅用生理的眼,还要用心眼。也就是一定要有思考的过程。很多老师可能读过很多书,然而思想却毫无长进。究其原因,大抵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读而未进,读而未尽,故,此种读书约等于未读。真正会读书的人,一定要有章法。首先确定书的类型,然后依据类型而定如何阅读。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总结了四种读书法,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循序渐进,对于思维的挑战逐渐增大。有的书能够大体把握内容,简单梳理要点即可,有的书需要就关键句进行分析,走进深处与作者对话,有的书需要与其他书一起服务于更大的主题的探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理智,能够判定书的基本价值,从而找到不同的书中不同的精髓。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批注和做读书笔记。这两种方法是精读法,是需要教师拿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投注其中的,有点辛苦,然而收效极大。

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日日不离书,且以心以脑读书,运用不同的读书法,久之,书便融入你的血液,随你召唤,任你驱遣。再来教书,境界自然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读书的语文老师教不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