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自爆是拖延症患者,完美主义者必须明白的“潜规则”

标题:撒贝宁自爆是拖延症患者 ,完美主义者必须明白的“潜规则”

作者:猫耳朵船长

正文:

撒贝宁曾在湖南卫视第九期《放学别走》中,和几位嘉宾共同探讨过关于拖延症的话题,他在节目中声称自己和达芬奇患有同样的拖延症,“我们都是属于大器晚成的人。”智囊团小嘉宾们在这个话题上找到了共鸣,纷纷讲述自己的拖延症经历,并且和撒贝宁一起讨论解决对策。


“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浪费(时间),于是打开电脑,上网乱看一小时,脑子被搅乱,无法写作,便上楼吃饭,吃完饭脑袋缺血,必须睡一觉,临睡时安慰自己虽然吃完了就睡会长肉,但是睡醒了会去跑步机上锻炼减肥……”


这是知名音乐人高晓松曾在微博上写下的一段话,看似在打趣自己的拖延症,其实这些被拖延的小事,统统都是他最在乎的事情,他觉得什么都该做,什么都想做,反而一件都没做好,任由时间白白流逝。此刻的你难免幸灾乐祸,哇!拖延症不光会欺负我们普通人,名人们也逃不过哦。


看来拖延症这件事不光会发生在普通“懒癌”们身上,对于卓越高效的“成功人士”来说,同样是难以摆脱的魔咒。可以说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越追求完美的人越畏惧拖延症。


追求完美,害怕失败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人,对于完美,有着超乎常人的信条。某种程度来说,精英和完美主义者才是拖延症真正的高发人群。恰恰是完美的标准,将这些完美主义者们拖下水。


《纽约时报》多次上榜的畅销书作家马克·曼森坦言,他想要写好每一本书,但是当自己要面对还未完成的400页书稿时,自己的大脑是崩溃的,巨大的工作量简直要将自己逼疯。当一个人太想做好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紧张,当你紧张时,就会下意识地把这件事情搞砸。


目标太巨大,又想着方方面面做到最好,连畅销书作家都会觉得难以完成,以至于连动笔都不敢。害怕面对失败,强烈追求完美的意识造就了对一件事情的拖延,带来的结果就是有足够的能力却没有拿出相应的表现,越是想把事情做好,表现反而越糟。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的朋友小贝是一个热爱生活的27岁单身女青年,外表时尚内心丰盈,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看电影、旅行,为了保持年轻美丽的状态,她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规划的非常清晰,该健身该护肤该自我提升时从不懈怠。


即便如此她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工作中的拖延症。转行进入广告行业的她,会认真对待接手的每一个项目,想要给甲方拿出最完美的策划案,但执行的过程中总是觉得困难重重,她太看重这个case,越想做好越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也不满意那样也不满意,拖拖拉拉最终到了deadline,她也没能拿出自己和客户都满意的方案。


小贝在工作中的拖延行为背后是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太过追求尽善尽美,方方面面都想做到最好,导致在工作中的执行力不及生活中的十分之一,越是如此她就越是焦虑,继而陷入越拖拉越焦虑越得不到肯定继而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恶性循环中。


其实,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无可厚非。可是无论工作还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完美,当下最重要的应当是在规定时间内把工作完成,不管做得好不好,先完成了,交差了,有不足之处接下来还可以调整,这远比完美重要。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战胜拖延


歌手陈绮贞说过,她从来不会刻意追求完美,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根本无从保证完美。能做的,也只是先完成它,走出第一步,不让拖延成为逃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刘瑞军在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中提到:


“人生无常,本就如四季更替。春天固然美好,却没有夏天的热情;夏天不错,但是炙热难当;秋天收获,却徒留一片荒芜;冬天冰雪迷人,却冰冷异常。但是换个角度,你却会发现,春天有百花的芳香,夏天有蝉声的鸣唱,秋天是丰收的战场,冬天是纯净的天堂。每一个季节都有所长,每一次交换都是生命的一次补妆。如果有完美的人生,那也是各有各的完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精彩,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生活是否美好。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按照一个虚无的标准花费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浪费很多的资源去完成所谓的“完美”。或许,有些人对完美有情结,认为做出完美的效果才是他想要的。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利益角度去衡量是否值得!


生活也好,工作也罢,我们无法预测结果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我尽力了,不管结果是怎样的,无法推测的时候,就随它去吧。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遗憾,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其实追求完美本就是一种变相的拖延,想要摆脱拖延症,试着放下完美主义者的标签吧,别让自己活得那么累。人人都是凡人,真正的完美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平凡,才能战胜拖延。

你可能感兴趣的:(撒贝宁自爆是拖延症患者,完美主义者必须明白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