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

原则

收获法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公平、诚信,正直,服务、讲求品质,追求卓越,潜能,成长,耐心,教育,鼓励,良善,循序渐进

第1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品格中去,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戴维.斯塔.乔丹

开篇提到,一些成功人士,经常在与自己的内心渴望斗争。列举了10个普遍而又深层的问题。

一是事业成功,却与妻儿形同陌路。二是很忙却不清楚忙的价值。三是用技巧管理员工,却得不到衷心。四是压力重,时间不够用。五是别人取得成就,自己内心难受。六是有能力却仍然不安,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七是婚姻无趣。八是儿子不听话,打架。九是孩子不能料理自己的事,需要提醒,并且心怀抱怨。十是减肥不得法最后溃败。

讲到自己孩子的问题:1.成绩差2.交往时让别人感觉尴尬3.打球时动作不协调,被嘲笑。

自己曾经用到的方法:用自己积极的态度来激发孩子的自信【你可以的,相信你】。失败了。原因是内心和语言不一致,言不由衷。内心实际认为儿子,不如常人,不行!

所以需要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这里给我的启示要由内而外的一致效果才明显。我自己的体会,我越来越相信静坐能给我带来好处,真的是静坐让我受益,受益反过来影响生活。开始相互的促进。只有相信了才行的出来。所以对于孩子,对于孩子爸爸要从心里到身外一致才效果持久!对自己选择的事业,也是一样,从内而外的一致才会持久。不然只是浪费时间,难以持久。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这一部分,让我读的有些身体发热。整体说明品德的力量效果持久。

150年前的社会风气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

50年前强调个人魅力: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长袖善舞。形成两大方向:一是注重人际关系与公众技巧。二是鼓吹盲目积极乐观。

有些可取:态度决定成败,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些是玩弄手段,甚至是欺骗性的:用技巧赢得好感,假装对他人感兴趣,虚张声势,威胁。

这些技巧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我自己的内在逻辑里面,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里面受到了影响,我爱孩子,是因为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因为她语言表达非常的棒,人际关系也很好,身材和容貌非常的不错。所以她是社会意义上的好孩子。但是我还是会对她不满意,比如放弃当班干部,比如爱睡懒觉,比如做选择犹豫不决,比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很怯懦。所以我给到孩子的爱,是在原始母爱的基础上加了包装了,有了很多的限制条件,同时,孩子的成绩也成了我的价值的体现很重要的一面。我会认为,孩子的成绩,来自于妈妈成功的教育,并经常拿此来炫耀,并夸夸其谈。意思就是【你看我孩子多好,说明我这妈妈很了不起,非常棒!】

看到这里,我也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我的价值体现,真正的去欣赏和看见孩子。不再拿社会的条条框框去评价孩子的好坏。给孩子更加宽松的环境。面对孩子的不足的地方,给到充足的时间和耐心。等待孩子自然的去发展。

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我自己的人生方向上。是我要完成与孩子的分离。

文章后面,看到作者的孩子开始出人头地了,非常开心。个人魅力的成功难以持久,并且总是给人急躁的心境。凭借品德,让孩子从内心自动自发的向上,向善前进。加油!

光有技巧还不够

肯定了个人魅力中可取的部分:个人成长,沟通技巧,积极思维,影响力等方面的教育。但是次位的。

忽略的部分:过重的重视自己的成就,忽略了前人的基础支撑,习惯坐享其成,忘记了耕耘的必要。缺乏对前辈的敬畏之心。

收获法则:教育,个人成长,都是一个自然过程,需要一步一步的用时间来累积,辛勤耕耘,付出代价,没有捷径。人际关系中要保持基本的诚信和品德的力量,才会持久,否则生活的挑战一定会到来。品德有缺陷的人,一定会在同事,朋友,配偶或者亲子关系中出现问题。

所以这一段的重点是:强大的品德基石,辅助沟通技巧。所以要用80%的时间花在品德上,20%的时间花在技巧上。这个顺序非常的重要。

思维定式的力量

讲到,需要了解人类的思维定式以及如何实现思维定式的转换,才能真正理解这七个习惯。

思维定式就是某个地域的地图说明,并不能代表整个地域。假如地图错误了,跟随地图走的时候到达了错误的目的地,就会非常的沮丧和无助。假如地图是错误的,我们的态度再好,我们更加的勤奋,更加的努力,到头来我们还是到达了一个错误的终点。

我理所当然的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从一个实验开始说起来。

大多数人都知道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只不过不愿意承认,只有少数同学从一开始就换了一个角度来观察画像。

直到一方上去指着一条线讨论画像上的细节开始,于是大家开始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渐渐看清了另一方眼中的画像。但是离开画像,同学们还是认定那是自己最初看到的样子。这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一生中的家庭,教堂,单位,朋友,同事及流行思潮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定式-我们的地图。脱离了思维定式,就是言不由衷。

所以脱离思维定式,改变行为和态度,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这个实验说明,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客观的。要学习聆听别人的观点,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客观的看法。

思维转换的力量

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

列举了天文界,物理界,细菌界,美国的突破原有思维取得成绩的例子。再讲了一个地铁上的实际的例子。

抓住根,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身体力行

讲了对待自己孩子的思维转换后,取得了长足的效果。

他们在个人的个性发展和成长中付出努力,新的思维模式应运而生了。

提到了,要将性格与视角紧密结合起来。

思维定式可以通过计划而缓慢的进行,也可以是立刻转变的。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信念:人类效能都要以原则作指引。

用灯塔的例子说明原则的影响力。

需要有看清事实的能力。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太激动了,必须坚定的活在法则中。

法则是家庭和机构繁荣持久的基础。

了解人类历史。

公平的原则、诚信,正直,服务、讲求品质,追求卓越,潜能,成长,耐心,教育,鼓励。

实践是特定的行为或者活动,是具体的,个别的。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普遍的。

价值观是地图,原则是地域。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抓住他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不会有人认为可以依靠欺骗,不公,卑鄙,无能,平庸或者堕落来换得持久的幸福和成功。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个人魅力论:让人相信可以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可以迅速而轻松的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成果丰硕的圆满人生。

个人魅力论的根源和成就很深的见解:现在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他们只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不再健谈,取而代之的是闲聊;他们不再开怀大笑,取而代之的是挤出的笑容;他们抛却真正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无聊的绝望。两句话概括:这种缺陷已经导致他们丧失了天性与个性;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和其他人别无二致。

原则:循序渐进,人类的成长莫不如此,无论学习什么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精神领域,人际关系,品德方面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缩短这个过程:技术一般,却和高手较量。琴艺平平,却吹自己能开演唱会,结果牛皮终于有破的一天。违背,忽略或者缩短必然让你品尝失望和挫败感。所以回到自己的起点,一步一步的走。

承认自己得无知,才是求知的第一步。

孩子抱怨爸爸不体谅自己,太严厉,却迫切的想得到父亲的关怀与教导!

朋友:只承认自己脾气不好,但不接受自己情商不足的事实强烈的自尊心,阻碍改变。

同事,家人:要耐心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非常高级。【耐心,坦诚,理解对方】。对比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这比较容易。

技能如何很容易看出来,但是品德和情感不同,外人面前能骗,但是亲人和长久工作的同事非常清楚骨子里的东西。

举例子:三岁女儿分享礼物的事情。自己太过重视家长对自己的看法,不够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对女儿期望过高。不能给出耐心和理解,却用权威来逼迫她。

这样的危害:我会更加的依赖外力来达到目的;偶尔的成长受阻,独立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发展受挫;关系也糟到破坏。结果就是惧怕合作,双方各持己见,彼此防备。

哇塞害处这么大啊。

回想,我就是这样,一旦和老公打架,就跑去婆婆那里告状,让他帮着我数落一下自己的儿子,让她帮我出气。或者在单位诉苦。我多么委屈,老公多么错误不堪。找不到,就孤绝到自己,喝酒,吃东西,看电影。然后就忘记这事了。再来的话再循环一遍。内在一点没成长,越老越无力,最后想离婚了之。

对于孩子也经常用情绪对待他,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没办法了,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所以就用脾气命令她,心里觉得你小崽子,我还整不了你了?靠我养着,我就吓唬你,让你听话。就得让我气顺,心顺。不然咋滴!

哇!原来情绪对抗孩子,权威压制孩子,会影响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强力的控制和约束也会影响孩子自律的形成。要营造一个氛围,大家一起遵守,变被动,为主动的遵守。

会互相防备的,当我和孩子各怀鬼胎,互相监督,你做到没有,我做到没有,所以就会彼此防备,心里产生隔阂!

力量的来源:体型,力气,职位,权威,学历,地位,身份,外变或是过去的成就。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怎么办?

可以这样做: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对分享和成长的理解以及爱和养育的能力~让女儿自行决定要不要分享玩具。或者尝试讲道理之后,带孩子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解除女儿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体会到了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分享咯。

教导孩子也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和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循循善诱。

现在明白了,我跟孩子爸爸之间,说很多正确的话,他认为都是在评判和否定他,在关系还不到位的时候,谨言慎行。

真正拥有过,才会真正懂得分享。许多人在家庭中,只知道机械的付出,或者拒绝付出和分享。这可能是由于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拥有,并且缺乏自我认同和自尊。所以教育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到拥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让他们体会到付出的价值。

我就没有体会过拥有的感觉,小的时候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很认真的选择了房间,但是爸爸却从来没有关注过我的感受,我选择的房间,被当成了厨房,我就想要一个小小的房间,家里那么房子,却没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房间。我不要大房子。我只想要拥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房间,小小的,梦放我自己的物品的房间,刘好。现在我对家也没有什么归属感,觉得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属于我的。

从来没有体会过拥有的感觉,就不愿意心甘情愿的去付出。虽然知道付出的好处远远大于自私,但是我不愿意付出。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对于那些坚守原则的个人,家庭和团体,一旦有好事发生,总会让人好奇不已。人们会羡慕他们的个人能力和成熟魅力,家人的团结合作,以及组织内部协同一致呢企业文化。这是怎么做到的?

真正想问的是,有没有让我们快速脱离现状,脱离痛苦的方法?方法一定能找到,短期看来方法和技巧似乎很管用,但是长期看来,顽疾仍然在,并且新的症状又会出现。人们越是依赖立竿见影的方法,就越是加剧问题的潜在隐患。

问题1.得不到衷心的员工。

人格魅力论:重塑员工的观念,让他们对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然后认真工作。或者让员工接受相关培训,以提高工作热忱,甚至另聘工作能力更强的员工。

面对老板如此不忠的举动,员工们会质疑老板没有为自己利益着想,他们会认为自己被当做机器对待。

老板看待员工的方式就是管理不善的原因。

问题2.每天忙,压力大

个人魅力论:新的计划和培训班,计划工具。

是思维定式的问题。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真的有用吗?

问题3、婚姻不再有爱的感觉。

个人魅力论:提高表达能力

是丈夫纵容了这些缺点,结果作茧自缚。是思维定式。

新的思想水平

如果想要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就做一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一个更负责尽职得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对于我工作上遇到的事情,我需要去做,做到别人没有插手的缝隙就好了。
对于关系要做一个助力的人,积极主动的助力的人,能为这段关系付出一些什么呢?做卫生,做食物,温馨干净。尊重鼓励和倾听对方。尽管性的方面坚决不行,那表明是自己不行,而不是要伤害对方,不是要对抗对方。对于孩子多拿出时间来陪伴。发现自己有焦虑,焦虑没有人陪伴自己玩。我把这个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担心孩子没有人陪她一起玩。所以会讨好小区的家长,讨好孩子同学的家长,好让他们陪我的孩子一起玩。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悟的成功必须先于个人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现在,有些明白了,什么是把依赖当做互赖。我的婚姻关系就是一种依赖的关系,老公依赖我,想要我改造成他想要的样子。当他改造我的时候,似乎我在内心已经承认了被这样改造,在说求求你不要离开我,我会好好的改造自己,求求你不要离开我。人家堂而皇之的改造我,我低声下去的认可这种改造,我不敢大声的说出来,收起你的改造,我不会为你而改变,我为我自己而改变。我绝对不会为了满足你做委屈自己。我只会为了自己而改变自己。这就是我!是的,我没有勇气说出来,我真的没有这个勇气,我宁可幻想,宁可自吹自擂,实际上我真的是一个胆小鬼,是生活的胆小鬼。是一个极度懒惰的人。是一个不愿意扛起来自己生活责任的人。所以我们之间没有独立,没有互赖,只有依赖。我获得美好感觉的通道很窄。需要我内心认可的人,陪伴我,支持我,关注我。陪伴我做我喜欢的事情,陪伴我看我喜欢的节目,陪伴我上我喜欢的课程,陪伴我去我爱的地方去旅游,认可我,倾听我,鼓励我,夸奖我。这样我会持续感觉到爱,我会持续让自己更好。当我感觉不到这些爱的时候,我就止步不前,我在等待那种爱的出现,我在等待。安静的等待。安静的等待爱的来临。宁可浪费大把大把的时间,为了等待爱的来临,我宁可睡大觉,宁可看肥皂剧,宁可愣神,宁可看无关紧要的书。对,就是这样一边浪费着生命,一边等待着爱的降临。可是小时候我期待父母给我的爱和陪伴,我已经错过了那个时刻,我不可能回到小时候,重新去获得这样的爱和陪伴。我该怎么办?得不到了。作为一个身体长大的我,好吧,我向全人类表达,我需要关心,我需要陪伴,我需要爱!拥有这样的爱,能够支持我变的越来越好。跟金钱比起来,我更需要情感的滋养。

我曾有幸与许多才华横溢,卓越不凡的人共事,其中包括企业主管,大学生,宗教与民间组织,家庭成员和夫妇,他们都渴望幸福与成功,或在寻寻觅觅,或在个中煎熬。我的经验告诉我,采取由外而内的解决办法,获得的成功和幸福往往难以长久。

不但如此,由外而内的思维定式还会让人顾影自怜,固步自封,并将此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我见过一些婚姻不和谐的夫妇,两个人都想改造对方,不断列举对方的“罪状”以达到目的。我也见过一些劳资纠纷,双方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订立徽章制度,仿佛这样就能找到信任的基础。

问题僵持不下的根源在于社会上流行的由外而内的思维定式。每一方都认为问题在“那里”,在“那一方”,如果那一方讲理或者自动退出的话,问题就解决了。

由内而外的思维转换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激烈,主要是由于个人魅力论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思维定式,其影响已经十分深入。

但就我个人及与人共事的经验,再加上我对历史成功个人和社会经验的认真思考,我相信七个习惯中的许多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存在于我们的良知与常识中。但是要确认和开发这些原则以便加以利用,就必须改变观念,转换思维定式并将其提升到“由内而外”的新境界。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由首次般的了解。

付诸行动

我们的思维定式,无论正确与否,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根本,归根究底,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根本。

某个商店经理听到手下的售货员对一个女顾客说:“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了,未来一段时间看来也不会有。”经理听了,大吃一惊,就在那个顾客出门之前赶了过去说:“会有的,马上就有了!”但她只是投来古怪的一撇,径直推门而去。经理对售货员说:“永远别对顾客说我们没有,如果当时没有,就说我们已经订了货,而且马上就会到。那么,她想要什么?”售货员说:“雨”

你有过多少次,像那个经理一样想当然地做出推测?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观点各不相同。我们有不同的思维定式或参照系,就像我们赖以观察世界的眼镜。我们看到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定式,用现实来检验她们,测试她们,必要时改变他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显然,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定式-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你是否曾做出推测时发现自己的判断过于匆忙?请对这种经历加以描述。我经常有这种过于匆忙的经历,比如看到孩子爸爸的一个行为的时候,就会很快断定爸爸是错误的,是在伤害孩子,所以很着急的去指出来,并且纠正这个事情,结果孩子爸爸就会很生气,说最讨厌我没有看清全部,就下定论。我很生气孩子爸爸不听我的,孩子爸爸也很生气我的武断。我们经常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当时做出的推测是什么?我当时推测爸爸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在伤害孩子。
想一下你做过的其他推测。本周你将对其中某一项采取什么行动?推测我被朋友抛弃了!推测孩子爸爸在错误的教育孩子!推测孩子爸爸忠诚于妈妈,心中只有自己的妈妈,没有我们这个小家庭。推测同事是控制,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去控制。推测孩子爸爸很强大,能承受性的拒绝,他无所谓。那就选择孩子爸爸在错误的教育孩子这一项吧。认真的听一下爸爸是什么说的?

检验你的思维定式

你曾经到过其他国家,或本国其他地区嘛?你觉得哪些事情是陌生的或奇怪的?到过本国的其他地区。到过云南昆明的糯黑村,那个老板对我的入住根本就爱答不理的,我联系过很多次,最后也没有主动确定,我可以住到那里,这次到是引发了我的恐慌,害怕没有地方住。
人们的行为是否如你所预期?你对他们的行为有何看法?不是我所预期的热情,我反而恐慌了。所以几次三番的一定要入住到那里去。但是入住之后却对我们很大方和慷慨。其实没什么看法,现在看来,他们是不在乎年前赚这一点钱嘛?还是因为年前想要放松自己,专注在自己的放松上呢?
回想你的旅游经历,你认为当地人对你的看法如何?你是否认为她们对你的看法和你对她们的看法可能很类似?当地人对我的看法?我没有想过,可能会觉得我比较能喝酒,因为他们安排一桌的人陪着我喝酒。结果有一次我不喝,我完全不顾及他们的感受,我不喝酒了。结果有些伤了他们的面子。我好像对别人的感受非常的不敏感,我更在意我自己的感受。我对他们的看法,就是他们很随意,很慢生活,好像总是没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发生一样,我看到他们总是很悠闲,吃的东西不用花钱,我觉得他们赚我的钱,赚多了。我给多了。但是为了面子,我还多给了一些钱。我有些心疼。但是看到他们专门为我的孩子做的不辣的饭菜,出去了会问到哪里了,安全不?我会感觉很感动。他们对我什么看法我不知道。不知道看法是否会类似?
如果你有机会会在旅途中认识当地人,你对他们的看法或推测会有什么改变?我会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去观察他们的风俗文化,我对这个很感兴趣,我想知道人性在不同的地域是否有相同的共性。可能会更多的体谅他们。

转换你的思维定式

回想一下通往你的工作场所或你家的不同路径。是否有些路径比其他的更复杂?是否有时其中一条比其他的更方便?为什么方便,为什么不方便?两条差不多吧,一条我觉得更加自由一些,因为这里没有门卫看着,我自己可以自由的进出,这里是我们厂的后门,在疫情期间,我可以跳窗户,感觉这是一条自由的特权之路。而且这条路,还可以买菜比较近。还有一条从正门走,要穿过整个厂区,才能到门口,会觉得这一段比较浪费时间。
你是否发现过一条你以前不知道的新路径?走不同路径的新鲜感如何?没有想过发现新的回家的路线,觉得找一天最近,最快,最熟悉的比较省心踏实和安全。有一条经常走的路,另外一条,是我有需求,要去那里买东西才去。想起来了,之前为了买东西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因为现在是疫情期间,原来以为的抄近路,等走进小区以后,发现出不来,只好退出去,回到起点,重新找路走。走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都是堵着的,所以过程中会有急躁的情绪出现,我会很快的平复,并将这个过程当做一个训练耐心的过程,心情就大不一样了。
现在想一下你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与他们打交道是否有好几种方式?你还有可能会尝试哪些新的方式?我与人打交道,似乎就没动过脑子。比如我不喜欢闻烟味,但是他们总是抽烟,我会悄悄的打开窗户,或者走出去溜达溜达。或者去找点事情做,或者就躲开了。因为我不能直接来说这事。因为我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因为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在车间抽烟,甚至躺床上抽烟是被允许,并且提出异议的人,却被认为有病。换一种方式,那就是要去表达一下。表达抽烟的时候自己的感受,只是分享自己的感受,没有其他的。

三影响你生活的五个原则

列出影响你日常生活的五个原则,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你?他们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1.事情要慢慢的做,要做完整。这个是积极的,但是太慢了。

2.没有方向之前,我可以慢慢的安静的寻找方向,直到方向出来。这个好像是给自己不作为找借口。

3.依赖懒惰成性。这个是需要花时间和力气去打败的敌人。

4.不投入.这个是需要克服的。

5.拖延.这个也是需要克服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