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都是行善来的

水石斧话感恩第三十二回。

开篇诗云:

人间最美是善行,莫因智浅轻否定。

福气都从行善起,苍天何曾负善人?

1

常看到一些宣传某人行善做好事的新闻。

说是有的人做了一辈子好人好事,有的是捐钱做慈善,有的是救助贫困儿童上学,有的是见义勇为。

结果,这些当好人的,最后却没落得一个好报。有的到死也没名没钱没地位,日子过得叫人可怜。有的生病要死了,也没有一个人来关心一下,还催着他继续捐钱。有的当英雄受了伤,最后根本就没人理他,被救的人躲得远远的,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从眼前能见到的来看,可能这些都是事实。但这样宣传,坏处太大了。给人的感受是,当好人都没有好报。

这个好人好事还能做得?

过去,也有一些宣传别人高调做慈善的,摆得满满的一桌子的钱,几乎成了高调炫富。给人的感受也是这个好人好事,根本就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

2

行善和宣传行善,一定要有劝化作用。要是能把千万人的心念都引导到行善积德做好事的路子上来,功莫大焉。

古人讲这个行善的故事,都不会从眼前见到的一点事去说。一般都要讲这一家,祖上如何积德,然后儿孙如何发达、受益。所有的人听了,都为之欢欣鼓舞,勇跃欲试!

这才是好宣传,这才是真行善。

有一则故事很有意思。

子贡在齐国赎了一个鲁国人,按照法律,他可以领到奖赏。但他觉得为了奖赏去做好事不好,就拒绝去领奖金。

孔子就对他说:“你做得不对。从今以后,救人者都不好意思是领奖金,大家也就不肯去齐国赎人了。”

有一天,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答谢他,送给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你做得好。这样一来,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3

这就是“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圣人着眼于对社会的劝化和引导,观点和我们普通人还真不一样。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宣传好人好事最后遇到烦恼的,就不是好宣传,因为宣传的结果是“止善”。

而那些大张旗鼓地做好人好事的,若是能激发他人一起做好人好事,也是一种大善行。

可惜的是,这种人大都是打着慈善的名号,赚取的是大家的眼球,为的却是自己的生意和个人的目的,是好是坏就十分明显了。

所以,他们做好事即使有福气,也在享有美名的过程中差不多都消耗光了。

如果是假行善的话,不仅没积福,还是在作恶。

4

就个人来说,要想积点福报改变命运,一定要从行善着手,

一定要有善心,善言,善行。

要心存善念头,真心做好事,天天坚持做,高高兴兴地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种善得福。福报现前了,命运自然就变了。

其中的关键在知行要合一,说了要真心去干。这才是真善。当然,会说好听的话,能让人感到温暖,充满向上的力量,也是一种善。但如果只是天天说自己有多好,口惠而实不至,那就是一种伪善了。

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行善最高境界是好事常做,一刻不息,但心不执着,所谓外不着受者,内不着施者,中不着所施之物。就是好事做了,但心中没有我在做好事的念头,一切做得自然、滴水不漏,一点烦恼也没有,这就是所说的三轮体空。

这样做好事,福报大得很。

5

水石斧劝人,感恩心幸福门。

会感恩就是一种最大的善心、善行。

因为,要想生起感恩心,你一定得找到社会好处,找到他人的好处,找到生活的好处,找到工作的好处。

好处找到了,你的劲头就来了。然后,为他人付出一点,才是自觉自愿的:他对我这么好,我也应该付出一点,做点好事是应该的。这种善行才是可以持续的。

感恩心生起来了,自己做好事时不但不会觉得难受,还会把自己做的这点好事看得很淡:大家都这么好,我做点好事真的不算什么。这又多少符合“三轮体空”的道理。

人人能生起感恩心,社会的风气就会越来越淳厚,一定能引着大家向善向上,一定能让社会、让每一个人更加幸福美好。

结尾诗云

会感恩者能行善,心存善念常感恩。

念兹在兹永不变,人生处处有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气都是行善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