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读写营第一期 | 古香古韵看写作·第三讲

理事会读写营第一期 古香古韵看写作

大师运用的对话

一、正确理解理解对话

(一)对话是建立在两个人或者以上的人说话的记录。

注: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内心独白都不是对话。

(二)文章中对话的两种形式

1、转述句形式——就是由作者写出来,告诉读者的,它适合短少的语言。就像小学生学习转述句一样,变换人称,把意思表达出来。

2、记录的手法——把生活中原来的话直接告诉读者。

文章叙述事件的经过与变化,情形各各不同。如果在事件中有人物在那里活动,不但那些人物的行动需要叙述,就是他们当时的语言也非叙述不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文章中就得插入对话了。

                                                                                                                                             ——叶圣陶先

举例:就像下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曹操与关羽在白马坡前的对话,看似简单,仔细琢磨,意味深长,细细想来,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和内容很多,我们来分析:

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

这是《三国演义》中关公与曹操在约法三章后,“降汉不降曹”,而曹操对待关公的态度的确非常好。我们从对话里感觉不到一个上级对下级所说的话,可见曹操待公关为上宾,是贵客。不是上来就命令关羽出战,而是曹操的话中,带有激将法的味道,先夸赞对方的兵强马壮,又夸赞河北名将颜良,最后还说不可轻视,意思是让关羽小心为上。

从曹操的话语中,能看出他的机智或者说狡猾,表现出曹操这个人的特点

而从关羽的中也能看出来,勇敢或者傲慢。尤其是关羽那几句轻蔑的话语,把他的性格特点表现得一览无余。

他们的对话,可以这么说,为了塑造人物并表现出人物特点,就是紧紧围绕着主题而开展的对话。

二、对话的作用:为了文章主题服务的。     要围绕着主题来写。   

1、推进情节发展。

      情节的推进需要用对话的形式进行展开,对话能够告诉读者,角色在干嘛,下一步准备干什么。

    《三国演义》是古典长篇小说,当然需要情节推进,就曹操与关羽的这段对话来说,它的推进作用就很明显,为后面关羽斩杀颜良,同时也报答曹操的厚待,以及挂印封金去寻找大哥刘备等等一系列事件铺平了道路。

很多文章都是这样,用对话承上启下,带出文章后面的情节。看似简单的对话,里面藏着很多用意。

2、塑造人物性格。

对话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丰满人物的形象。

官员说话带有独特的方式

小人物有大量口语

教授的对话更有逻辑

这些不仅能够让人物更饱满,还能让读者更有沉浸感。

塑造人物形象,在文章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几句对话,把曹操这个乱世枭雄、用人之道一览无遗,同时也把关羽傲视群雄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了。《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曹操与关羽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对我们学习塑造人物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不用探讨《三国演义》是否抑曹扬刘,知道罗贯中这样写出来的对话是在为主题服务就可以了,经典的对话,总是能让读者体会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通过通读全文,联系这段对话,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师的写作手法,更能理解文章中的对话起到的作用。

3、引起读者共情。

优秀的对话总是能够挑动读者的内心情感,让读者能够轻易跟随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行代入感的体验,与角色或作者产生共鸣。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关羽的结局不一样,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去思考人物后面的一系列活动。曹操对待手下谋士和将士的态度,“梦中杀人”的奇怪行为,兵败大笑的怪异举止。而关羽后面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古城斩蔡阳,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让读者为关羽的结局痛心疾首。

单单就是这几句对话,就已经让我有了许多感慨,联想起《三国演义》中许多的故事,这就是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师们在描写对话中高超的写作艺术的体现。

关于对话的两种方式,我个人在写散文时,前一种转述形式用得比较多。在写故事和小说时,第二种几句对话的形式经常使用。有些时候,照着讲义上的东西来写作,不一定能立刻见效,还需要多思考多练习,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注意事项:

水平就不高,简单的对话很难达到目的。

要想让对话更精彩或者说更能很好地为主题服务,“穿鞋戴帽”是很好的方法,

就是要在对话的前后,添加内容,更深入地描写修饰。比如,在没说话之前和之后,我们把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添加进去,从而让对话成为一篇文章中的精彩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读写营第一期 | 古香古韵看写作·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