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为什么是伪理论

《刻意练习》推荐序 13页

1993年,艾利克森发表论文,阐释了对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结果。这就是被格拉德威尔引用,以演绎出1万小时定律的实验。

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实际上,到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小时。

1万小时定律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例如,优秀专业演员的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是一大影响因子。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实践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我们身边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

最后,根据沙堆悖论,如果我们说“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那么少于1万粒沙粒组成的就不

能称之为一堆沙。那么这样区分9999粒沙和10001粒沙就有点不合理。这样不得不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呢?我们现在并不知道。那么最初设定的“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作为知识的价值就被削减了。

同样,在沙堆悖论的视野下,1万小时定律的价值也就这样被消解了。正如真实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1万小时定律为什么是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