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听书笔记:《长不大的父母》

本书作者,日本社会学家加藤谛三,认为这种家庭模式是很多家庭创伤和童年阴影的原因。他认为,父母操纵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具有权威,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些父母他们没有长大,还在依赖孩子,他们需要孩子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孩子那里,他们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一切,尤其是认可和服从,这种父母就是“长不大的父母”,而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子角色颠倒”。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有向有母性的人寻求爱的基本需求,满足了基本需求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缺乏关爱和倾听,就会跟在父母身后不停地要求父母满足他们。如果孩子对爱和安全感的基本需求持续匮乏,会导致他的心理年龄迟迟不能长大。如果就这样早早成了别人的父母,那么他就会利用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来满足对爱的基本需求,把孩子当做父母,颠倒了亲子角色。

具有“亲子角色颠倒”的人有三大特征:

首先,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往往都非常“欺软怕硬”。他们很难和他人平等真诚地相处,不是被别人欺负,就是欺负别人。

第二,颠倒亲子角色的人总是和他人比较。他们极度渴望关注,金钱和权力。

加藤谛三认为,童年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男性,长大后也会存在恋母倾向。除了赚钱,还会试着配偶身上寻求补偿性满足,把自己的配偶当作代理妈妈。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的,他们需要能够无止境地赞赏他们的女性,需要一个能够安慰自己的女性,需要能像母亲一样保护他们、养育他们的女性。如果无法获得这样的爱,他们便会陷入轻度的焦虑和抑郁。

假设他不能如愿以偿,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就只剩下孩子了。就像怀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喜欢顺从自己的女性,讨厌有自我主张的女性,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也讨厌有自我主张的孩子。可能孩子仅仅是想要父母平等地对待,父母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事”。

这就引出了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的第三个特点:颠倒亲子角色的家庭的父母会让孩子牺牲自己的未来,来成全一种所谓美满幸福的家庭的假象。

他们会对孩子传达“成功是无谓的,只有家人的爱才最重要”这种令人窒息的价值观。事实上,是他们在成人社会里失败了,因为不愿承认这一现实,便拿爱和家庭来当幌子,这样的父母其实是不相信家庭和爱的。他们不会把自己的能力用在自我实现上,他们只会利用孩子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他们始终依恋着孩子,仿佛离开了孩子就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并不关心孩子是死是活,孩子想做什么,因为离开孩子,他们就再也没有释放情绪的途径了。

家庭是给每个家庭成员庇护的地方。当家庭成员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疏导情绪的工作应该由家里最成熟最强大的人担任,比如父母这样的家长。家长能够帮助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梳理内心的冲突,体恤孩子的心情。这会让父母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温柔的领导者、家中的顶梁柱。但如果是最弱小最容易受伤害的孩子,那么那个孩子则会沦为“情感垃圾处理场”。

这个“好孩子”要不停地看父母的脸色,负责倾听父母的抱怨,忍受父母的毫无预兆的责骂,谁有了不好的情绪,都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对他发脾气,因为他的职责就是成为牺牲者。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以牺牲那个孩子为前提在生活,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个个都在装糊涂。不仅仅在家庭里,任何团体里,一群狡猾的人当中,如果有人总被评价为“好人”,那个人也往往是牺牲者。

加藤谛三说,如果说“无父无母”是一无所有的“零分状态”,那么“亲子角色颠倒”就是“负分状态”。这些孩子不仅从未受到父母的鼓励,还不得不去鼓励父母,在最应该吸收爱的滋养的年纪里,被吸干了,却被周围的人误解成“备受宠爱”,斥责这个孩子是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多事的孩子。所以,在“亲子角色颠倒”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得不承受四面八方涌来的痛苦。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是“亲子关系颠倒”的受害者,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你一定要克服“亲子角色颠倒”对你的影响,把它终结在你这里。不只是为了你的下一代,更是为了你自己。

加藤谛三在书里,给出了自己对幸福的定义。他认为,人如果无法认同自己最真实的模样,便无法获得幸福。幸福就是学会爱上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包括你的相貌、能力和认知。不管你的样貌如何,你的能力如何,你能否变得更好,你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人如果能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他便是幸福的,他在人际交往中就能与人真诚地表达自己,如此,幸福才能在一个人身上循环起来。人一旦开始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吐露真心,那幸福便会离他越来越远。无论一个人多么富有,社会地位多高,只要他能说的真话越来越少,没有可以吐露真心的对象,那他就是不幸的。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或许取决于他的能力,但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则取决于他有没有不勉强自己的心态,取决于他能否告诉自己“现在的我就挺好”,认同自己、宽容他人,这就是幸福。

总结一下。本书作者加藤谛三认为,人们常会把父母对孩子的依赖误认为是爱,这种所谓的“爱”会让孩子一生都心灵痛苦,进而传递给孩子的下一代。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子角色颠倒”。最可怕的是,父母和孩子却都往往不知情,父母意识不到自己在虐待孩子,孩子也认为父母很爱自己。

最后,我还想跟你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感受。我有幸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解读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可贵的新视角,就是:即使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也需要成长。我的妈妈不是书中那种“长不大的父母”,她给了我无限的包容和温柔。但是在我的小时候,她对我非常严厉,甚至因为我的谦让和不爱争抢而生气。她隐隐忧虑自己事业的进步缓慢,是由于自己羞怯内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是源于姥姥姥爷没有给够她足够安全感。十几年间,妈妈一直在努力成长,不断推倒过去的自己,她的成长速度一直宛如青少年一样,她现在是一个开朗快乐,事业非常成功的女性,她也不再要求我了。

有一天,妈妈和我在肯德基里吃饭,旁边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儿童乐园玩得很开心,他只穿着袜子从乐园里跑出来,在餐厅的地面上大声笑着跳舞,脚底板都是黑黑的。周围的客人感觉被打扰了,纷纷侧目皱起眉头。妈妈却用非常温柔的目光看着那个小男孩,说,“你看,他多开心啊。如果你小时候这样,我现在绝对不管你。就让你赤着袜子脚,在地上玩个高兴。”

我当时没能搞清楚妈妈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来,那个瞬间,其实正是妈妈意识到自己成长的瞬间。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差点就错过了这个美好的瞬间。能够见证妈妈的成长,能够和妈妈一起成长,对我这个女儿来说,是无比美好且重要的事情。父母曾经也是孩子,也许是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也许是一个迟迟没能长大就匆忙为人父母的孩子。不管年龄是八岁还是八十岁,每个人都要不停成长。而所谓成长,就是在和世界相处的时候,获得心得,并且赋予自己变好的能量。显然,这条路是不会有尽头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11听书笔记:《长不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