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烽烟系列—帝国良人(下)

书接上回,上次简单介绍了隆美尔的生平,但是我还没有解释称他为“帝国良人”的原因。

隆美尔的人品很好,这点很重要,就算他在战场上再了不起,如果没有好的人品,照样得不到历史的尊重。隆美尔虽为德国将领,却得到了敌我双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这在整个二战历史中是不多见的。“我不得不承认,隆美尔是一个狡猾的对手,也是一个伟大的将军。”丘吉尔如是说。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富有骑士精神,善待俘虏,并不执行希特勒的屠杀犹太人的命令,甚至一度反对。战场上,隆美尔并没有同僚的矜持和傲气,反而和普通士兵形影不离。到前线视察的时候和侦察兵一起趴在泥坑中监视敌情,或者钻进装甲车中带头进攻。而在平时,隆美尔也保持良好的作息,在各个方面为士兵做榜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称他是“德国国防军的典范”了。

除了正直高尚的人品之外,隆美尔的个人能力,或者说是个人魅力也是吸睛所在。隆美尔的军事能力极强,这个我也要放在后文去说。前文提到过,隆美尔的文笔极佳,除了成体系并且修改完善的《步兵攻击》之外,隆美尔的战时文件和个人信件的叙述亦是富有张力,《隆美尔战时文件汇总》中的论述,文字虽未修饰,已经足够精彩。负责编纂的李德·哈特评论过,“隆美尔对于世界的威力,纵然是用‘剑’发挥的,但是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却是用‘笔’来展现的。”多说一句,《隆美尔战时文件汇总》反而展示出一个更加立体的隆美尔,既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将领,也是一个柔情脉脉的丈夫和父亲,用“铁骨柔情”来形容他再适合不过。综合其他的文献和资料,可以看出,隆美尔就是一个妥妥的“学神”,数学能够心算到根下17位,能背过对数表,精通机械内燃机,也会拉小提琴,滑雪、射击、马术都略通一二,加上得分很高的颜值,专一热烈的爱情,能不让人心动吗?(别犯花痴啊喂,你又不是露西~)

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表现,虽然很多批评他的人认为隆美尔是“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但是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战略怎么看?最后谁赢了谁的战略就是正确的,而战略的胜利都是一场场胜利累计起来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战术就很重要了。这时候有些人就会说了,那人家曼施泰因的战略眼光就很好,虽然被苏联的人海战术打败了,但是以当时的眼光看战略已经是最优方案了。是的,我对于曼施泰因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佩服至极,但是当时北非战场和东线战场前后脚开战,德国早就进入三线作战了,而东线作战因为推迟了几周,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战场胶着,取胜困难,西线以防御为主,但是消耗了大量的空军,只有北非战场屡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那在这种情况下,两边都无法取胜,虽然苏联有石油,但是啃不下来,北非也有石油,虽然少,但是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啊,就算是沙子也得抓紧啃呐。而根据《战时文件》中的描述,隆美尔把东线的战况都详细的描绘在地图上,也不能说他完全不关系东线的情况。我做了一个稍微大胆的推测,隆美尔是想攻下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封锁英国的补给,从而对英国海上舰队进行侧面打击,还可以顺势进入小亚细亚或者中东地区,从而进一步控制油田,同时支援东线战场。这样的战略规划,并非缺乏长远眼光。而战术方面,隆美尔通过进攻力学理论,侧面迂回包抄,屡屡得手,对于不是很靠谱的意呆利盟友,也能扬长避短,发挥作用,而对88mm防空炮放平破甲的巧妙应用,也让英国暂时头疼不已,不得不说“沙漠之狐”不是白叫的~

反观英国将领,第一任的韦维尔,好像和隆美尔交手并不是很多,而且德军凭借闪击战优势,打的英国后退,而第二任将领奥金莱克,个人认为他的战术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强,在短时间内,预判了隆美尔的预判,并且来了一个反包抄,让德军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突围成功,但也元气有损,后来奥金莱克不敌隆美尔,被调离非洲,任中东军总司令。第三任将领蒙哥马利,看到德国闪击战的弱点,于是在战略方面,依靠英国惯有的阵地战优势,蒙哥马利退守阿拉曼,南部的沼泽让装甲部队无法快速突入,闪击战面对阵地战就显得有点吃力了。而看一下参战人数,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大概5万人左右,而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共有20万人,隆美尔的坦克共有400辆左右,而且还以三号和四号中坦为主,蒙哥马利的坦克将近1000辆,其中有大量的重坦,火力和防护都非常优秀。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率领的德国部队还能顺利撤走,甚至还反冲锋一次,把巴顿率领的一个美军师包围,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说完隆美尔的军事表现,最后再简单的看一看他的政治想法。虽然说隆美尔是“成也小胡子,败也小胡子”,但是我更想说,隆美尔忠于的是德意志,而非希特勒。希特勒提携了隆美尔,对隆美尔有知遇之恩,但是,隆美尔既没有加入纳粹党,也不支持种族屠杀。当时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到军营里找隆美尔,看到隆美尔正在和军医聊天,问道“爸爸,他是犹太人吗?”隆美尔劈头盖脸的骂了儿子一顿。而且根据曼弗雷德的回忆,隆美尔问曼弗雷德长大之后想干什么,曼弗雷德说自己要加入党卫军,隆美尔当时就打了他一顿。所以,隆美尔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使德意志复兴,但是很明显,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并没有实现,因此两人在政治方面出现分歧,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给德国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在这个时候,隆美尔希望通过劝谏的方式使希特勒把德国带回正轨。很显然,隆美尔在选择思想或者追随对象的方面,是懂政治的,但更多时候确是政治天真,总是对于一些事情保有理想化的想法。720事件之后,隆美尔的下属和旧部都有所参与,他本人也算是知情不报,在政局凶险之中,他还是写信给希特勒,一方面表达自己的忠心,另一方面是想让希特勒放过斯派达尔,但是斯派达尔却来了一个反咬一口,把所有的责任推卸到隆美尔身上,加上隆美尔之前就和容克集团不和,他有点孤傲的性格也造成他的人缘并不好,这个时候,隆美尔就成为被牵连进来的了。

总体来说,隆美尔的经历带有一种莎士比亚的悲剧情节,无论是崇尚骑士精神,还是意气风发驰骋沙场,以及甜蜜温柔的爱情,和悲剧性的结局。悲剧的结局或许成全了他,既避免看到德国的覆灭,也没有被送上纽伦堡,而且敌我双方高度赞扬的评价,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幸运。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最黑暗的时代依旧有亮光,隆美尔正是万千光点中最闪亮的一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战烽烟系列—帝国良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