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活着的理由

强推,沉下心去,安安静静地阅读。

摘录分享一:叔本华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了更宽广的视野,把人类看作一个整体,且把人类的苦难看作一个整体时,他就会对生命感到厌倦,否定本能。换句话说,叔本华的方案是禁欲、不追求金钱、禁食和适量的自我折磨。他认为,只有全然否定人类意志,我们才能洞悉“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虚无”这一真相。很绝望,对吧?是的。尽管叔本华没有建议自杀,却建议了一种不死的自杀方式——摒弃一切愉悦。然而,叔本华是个大大的伪君子。他只说不做,言行不一。

摘录分享二:我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更多不代表更好。我不是佛教徒。我觉得一切严格、确定的准则都很可怕,因为生命就是因不明确而美丽啊。但我喜欢佛教的理念——保持自我警觉,与普世连接,不要过在希望与恐惧之间徘徊的跷跷板人生。

  对我来说,幸福快乐无关乎摒弃物质享受,而在于欣赏其本来面目。买一部苹果手机并不能拯救我们的苦难。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买它,只是让我们知道物质本身不是目的。

    还有慈悲。这是另一个让我喜欢佛教的原因。仁慈比自私更让我们幸福快乐。仁慈是自我的粉碎机,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意志的粉碎机。仁慈把我们从欲望、渴求之苦中解放了出来。

  当我们因高强度的自我意识而痛苦时,保持无私和正念似乎是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做一个好人会让你感觉很好,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有生命。透过仁慈,我们能看到、感觉到人生更宏大的图景。归根究底,我们都一样,都是生命,都是意识。感觉到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也能让我们变得好过。正如一个细胞的枯萎不会影响整个生命机体的运转,我们的身体有一天也会枯萎老化,但作为整个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会生生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书:活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