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1
由于这本书的内容出自国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所以我无法对很多内容改动半分——对于心理学我还在学习阶段。只是把有意义或者我认为值得学习的部分进行截取,以作日后回忆或者反思的材料。
一般来说,我写读书笔记会尽可能通过概括和语言转化来突出核心和促进自己理解。但这本书很多内容一旦改变细节就会脱离文意,所以难以修饰。我会在理解之后,重新用更加精炼的语言去完善。
对亲密关系的误解:
一、有刚刚好的关系。
学校没有教我们怎么处理,社会以为大家都会。
二、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童话故事的催眠。
三、伴侣存在是为了救你脱离苦海。
任何时候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
四、真爱能战胜一切。
事实上,亲密关系只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得到帮助去自己治愈自己。
五、看起来变坏时,亲密关系就完了。
碰到状况,真正的关系刚刚开始。
六、对方改变我们就会快乐。
我们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就会改变。
达马修通过《知觉的世界》提出,情绪决定我们的意识和我们对自我的觉知能力。关系是一种高度情绪化的体验。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商》中提出,世上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商,其他部分则直接与情绪成熟度有关。
本书值得思考的段落:
成功者的表现
“当乔治来找我们时,他非常绝望。身为一位成功的生意人,他很注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仅期望自己的才智与成就胜人一筹,同时期望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他有一个阵容强硬的常胜军团队,他们设定自己的目标,并且鞭策自己要心无旁骛地达到目标。乔治一心打造一个志同道合的终极团队,他听不进任何负面或质疑的意见,更不会去讨论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话题。”
犹豫的原因
“不只他感到不好受,其实团队的每位同事都有相同的感受,假如他们有机会说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每个人就可以说出他们内心那份无法给予同事实时支持,没有留意身边同事真实感受的内疚和难受。罪恶感让人退缩,而当他们退缩时,所有的工作都会变得难以推进。基本上每个人都筑起了一道墙,试图保护自己免于情绪溃堤。”
问题的根源
“我们的情绪推动我们的行为,尽管我们企图用理性思维“逻辑地”合理化与解释一切。没有人的行为是偶发的,我们所有的行为方式都反映出底层的感觉。当我们感觉良好时,我们很容易就会表现很好;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就会以某种方式企图将这些不好的感受加诸在旁人身上。”
黛比.福特在《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中将压抑情绪比喻为海滩球效应。你或他人的脸上。情绪本身有其能量,需要有适当的管理或释放的出口。假设,你选择对你的情绪起伏不以为意,那么你就会和你的伴侣产生距离,而你们的关系也会就此结束,你们不只停滞不前,而且也无法创造幸福与成功。
潜意识的影响
我们的大脑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有意识地做出理性的决定。其他潜藏在表意识觉知之下的则是巨大的潜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这是一种假设,意指我们表面的行为其实只是反映内心极小部分的状态而已。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隐藏的自我,那么它很可能会对我们的“船”造成严重的破坏,就像如果我们看不到潜意识的冰山一角,我们也毫无察觉它们的存在,一旦我们将这个“包袱”带进我们的关系之中,那它很可能就会从中进行大肆破坏。
然而,我们的表意识行为受到我们的情绪和感觉所驱使。我们的行为和表现来自内心的感觉,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就无法理解他人的所作所为,因而对他们心生恐惧或产生误解。
在我们表意识的“水平面”之下是我们的潜意识,记载着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体验与记忆。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设计,也就是当我们学会某种技巧,就再也不用去想该如何做,它会自动运行,以后每一天我们就这样启动了自动运行装置。学骑自行车正是如此,在初学时我们曾不断跌倒,但一旦我们掌握其中的窍门,我们就不会忘记。这种模式会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而且我们很自然地就会习以为常。
恐惧、愤怒或不当的行为并非天生,事实上,小孩子往往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后来发生一些事,我们做出一些选择,这些选择进而成为我们的信念,之后影响我们的情绪,最后影响我们的行为。不过,我们可以扭转这一切,如果我们愿意看深入一点关于过往的经验和我们所做的选择如何影响我们。
另一种解释潜意识力量的说法是,它就像是一艘自动驾驶的船。你可以每天早上醒来将船的航行方向设定往北方,并且高喊口号如“今天我要爱自己,并且接受自己”。但是,一旦你睡着了,它就会自动切换方向往南方,回到潜意识那些内定的信念,例如,“我总是把事情搞砸”或“我不够好”。随后生活变得很不顺利或者在原地打转,而你的表意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结果会这样。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你仍然卡在你的矛盾模式里。
重点是,不管你在个人成就、学术、人生历练,对生命、宇宙和一切的成熟看法是多么自豪,终究我们都不是理性的人,换句话说,根据冰山模式来看,那些只是我们最小的一部分而已。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充满错综复杂的选择、记忆、想法、信念和感觉,而这一切会影响我们的每一段关系。终其一生我们都脱离不了潜意识的影响,就像撞沉泰坦尼克号的那个冰山一样,它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千万别低估了潜意识的影响力。
痛苦的根源在于强烈的自我意识
我们全都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好让我们在家庭中得以生存。这是我们为了保有爱的本能和孩童般的做法,也是我们当时尚未成熟的潜意识可以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当你还是小孩时,你的行为只是试图用来确保你可以得到爱,并且让你可以安然度过当时的困境。所以,目前唯一的问题是:你是否发现自己仍然困在这些模式中,假如这些已造成如今亲密关系上的障碍,你是否愿意改变这些模式?
所有的结果都与你的童年有关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是,当父母关系陷入困境时,孩子们开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如果父母很不堪地离婚了,那么其中一种情况是孩子很可能会以某种方式牺牲自己,也许是生病或发生意外。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孩子会突然惹是生非或在校成绩一落千丈。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本能和选择反应,试图帮助或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希望借此父母能将注意力放在家庭中更迫切的问题上。孩子们上演一幕幕的戏,希望能阻止父母争斗,让家庭至少可以有一段时间重聚在一起。
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由于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所以如果失去父母,孩子就会感到极度的失落,因此他们几乎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拯救”他们的家庭,让家庭回归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他们会用尽方法好让自己可以感受到被爱,这就是我们一直谈论的“心灵碎片”的起源。在我们的童年混乱期,我们将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被父母或社会所接受的自我部分分开,将它们驱逐到遥远的潜意识角落。于是潜意识对自己说:“我不可以再像这样子了,因为这样是坏人,会让我的父母做出一些可怕的事情。”
这是我们最初的心碎:充满震惊与痛苦,意识到我们的父母并不能满足我们最深的需求。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结产生裂缝,同时也与自己的关系产生裂缝,进而否定与迷失自我,因而心生那些怨天尤人、内疚、毫无价值、不可爱和不够好的深层感觉。
发现另一个你
我们可以否认或压抑我们的需求,不过它们永远不会消失。相反,它们会在我们内心深处成为次人格,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我们可能会压抑对爱、安全感和真正联结等这些最原始的需求,不过,它们仍然存在于各种角色里,目的是希望借此来满足我们最原始的需求。不管你以为自己是多么独立或成熟,这些需求仍然从潜意识层面中推动着你。所以,甚至在我们还未瞥见我们的真爱之前,我们就已经累积一大堆冰山的潜意识需求、欲望和错综复杂的情绪,根据冰山模式理论,这个潜意识世界大约占据我们90%的心灵,而且,通常我们没有察觉它的存在。其中有许多被我们压抑下来,而许多则会在我们对他人的反应中自动表现出来。看看街上那些可怕的驾车事故,造成满口脏话的当事人反应过度的真正原因并非是表面的事件,而是被那个突如其来的超车驾驶所触发的底层的无力感和愤怒。很多人怀疑自己就像是坐在某种形式的火山上,却不觉得自己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所以,我们的本能就是继续隐藏它们,然后开始一段亲密关系!
指点迷津
仔细聆听你内心的小声音,那些在你生命中不断重复的评论,你可能意识到一些常见的次人格,例如内在的批评者,不管生命中你成就多少大事,它总能找到最严厉的措辞来批评你。另外,我们会陷入补偿的角色以隐藏我们最初自认为的失败,包括成功的人士(你会惊讶于驱动世上无数百万富翁总裁的成就是来自内心深层的失败感)、反叛者(“他X的”反应强烈)、烈士(例如母亲总是把自己的需要摆在所有人之后)和爱开玩笑的人(用他们自以为迷人的方式过一生)。
大多数的人会将这些情绪隐藏在内心深处,然而,在某些时刻我们最好要面对处理它们,因为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这些情绪可以被化解与转换,可以从破坏力转变成创造力,不过,首先你要体验它们,并且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成熟与更有智慧,好让自己可以掌握这些力量。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危险的,也就是我们的怒气随时会爆发,那我们就会推开身边的人,并且与我们最爱的人保持距离。那种感觉就好像内心深处我们觉得自己是一颗定时炸弹,由于我们不想伤害任何人,于是我们选择隐藏与退缩,但是这样反而会让我们在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上付出巨大的代价。
尽现你与生俱来的光芒
想象儿童的心理结构如同一栋建筑。首先你需要稳固坚实的基础,好让未来可以在其上建立一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假设孩子从小就被忽略,他可能会做出选择,而且他的潜意识也许已制定某些信念,例如,“当我哭时,我父母不理睬我,所以我的需求并不重要。”或者甚至是:“显然我并不存在,我最好还是不要再麻烦别人了。”像这样的信念不是健全自我的良好基础,而摇摆不定的基础意味着其他的自我结构也不会太稳定。
如果你潜意识决定你再也不要麻烦别人,寻求他人的帮助,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并且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久久不能自拔。一个孩子可能会因此发展出非凡的想象力,不过这也是一个极为孤独的处境,很难与他人产生交流,并且感受他人的心情。
假设基础不稳固,那么,当我们的自我结构随着童年建立起来时,我们就不得不加一些奇奇怪怪和精心推敲出来的构造进入我们的建筑内部,以弥补早期基本结构的弱点。透过巧妙的DIY为我们独一无二扭曲的心灵裂缝补丁外,你甚至还可能会加入一些绳索及滑轮的复杂系统,将这些全部串联起来,然而这些会耗尽你的情绪能量,造成你以后的人生退缩不前。所有被淡忘的痛苦都会纠缠地存在于这个改造过的自我的结构中。
你看见的世界,完全反映出你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伪装、角色和自我防御将我们原有的光芒包覆和隐藏起来。我们看不到世界的实相;世界再也不像当初我们刚出生时所看到的那样美丽和神奇。然而,所有的惊奇并未消失,我们仍然保有它。我们无须学习任何新事物或做任何改变来重新“发现”它,我们只需要认识到是扭曲的自我结构将它掩盖了。
这个光芒随后会开始塑造一些奇怪的阴影,所有改造过的自我结构、所有我们用来补偿最初自觉失败的角色,我们都会将这些阴影投射到旁人身上。我们透过我们有限的心灵和心灵的阴影来看这个世界。
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独特的自我改造结构之所以建立是要协助我们安然度过成长中的世界。长大成人后,这个结构已非常稳固,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固有的行为模式,对我们而言,这一切再真实不过了。它影响我们生活所有的面向,它不只决定我们如何“经营”关系,它还决定我们一切的行事所为。没错,它的感觉真实到就像你现在所坐的椅子,但是,这个自我是真正的你吗?
爱让你的心扉敞开
真爱——我们谈论的可是更伟大、扩及宇宙的爱——如果我们勇于臣服它,最终扭曲的自我改编结构中所有的伤痛都会消失。爱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到达那些我们甚至从未察觉的部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动,并且释放每一个人。所有的心灵碎片,没错,我们指的是所有的伤痛,所有未被感觉到的痛苦、未被满足的需求都将在这道闪耀的光芒中显现出来,一切将无处遁形,真爱的光芒照亮所有不真的自我,为的是让自我被看见、被转化和被疗愈。
当我们自我改造的结构开始崩溃,当爱触及冰封已久的痛苦并且将它们融化时,我们的感觉就好像心快碎了。你的心不只是在你爱慕的人抛弃你时才心碎,而是在长期的关系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撕裂。真爱的目的不是要让你在短期间开心,而是要透过撕裂你的心,让你的心变得更宽广,好让你那些不真实的结构得以融化,这样你才能再次回到那充满神奇美妙的源头。
在我们的经验中,有一种“大爱”远远超越浪漫的爱情。有些人称之为合一,有些人称之为神性,其他宗教则有不同的专有名词。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来称呼它,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感觉它——眼前美丽的夕阳、怀抱婴儿、阅读一本具有启发性的书,或者有人完全信任我们。不管是人或事物,都会不声不响地穿透我们的防卫,透过爱、赞赏、感激、慈悲深深打动我们。在那一刻,我们的觉知全然敞开,引领我们尽可能远离相反的方向——我们的愤怒。
从责怪到负责任
这一点对你或许难以理解,尤其是如果你的原生家庭非常苛刻或冷淡。你可能会觉得无法原谅或无法以同理心看待,这一点我们是可以体谅的,不过,如果你继续抗拒,那你只是将这份伤害带到你的个人关系,延续这份痛苦而已。
宽恕当然不是纵容弊端或采取高姿态、高道德感,以及宽宏大量地让涉案人脱罪。
宽恕是关于承认和感受我们的痛苦,好让它得以释放,让自己再次向前。当我们选择宽恕,放下那些觉得自己很可怜的感觉,以及我们不再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时,我们就会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一个向前迈进的机会。
事实上,我们可以尽情地责怪那些曾经对我们施恶行的人,不过,我们对他们和其他人的感觉和反应,终究是我们个人的责任。除了对我们说抱歉外(当然,能听到是求之不得),说实在的,他们对我们内在程序和扭曲的自我结构的影响力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扭转,而这正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挑战之一。
我们往往都要等到情况非常糟糕才愿意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并且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行为,我们婚姻的转折点始于我们停止责怪对方。我们以更宽广的角度看事情,而不再认为对方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错误,我们之所以在一起是有原因的,而我们那些难受的感觉早在遇到对方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该课题,而不是彼此将对方撕裂。
我们要为我们的人生、我们的问题和我们困窘的关系负起责任。掌握正面积极的行为心理学工具,以及诵读正能量的真言也许有助于一些症状,但这些无法切入要点解决真正的肇因。同样地,花大把时间分析你的悲惨童年会让你陷入自怜自艾的困境。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不同的方法,可以化解那些浮现于关系中,深植于潜意识内的感觉和问题。当我们明白透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成长扩张,而不是因此自我设限,这些问题可以成为推动我们生命向前的力量,如果我们有勇气面对它们,迎向这些挑战。
所有关系的开始都是源自不当的理由
我们的蜜月期是关系中的甜头但不持久,因为是基于幻象,不过它确实有几个好的面向和指标。
首先,它让人陷入爱河。当我们与那些对关系已经不满的伴侣访谈时发现,有些伴侣会睁眼说瞎话宣称他们从来都没有过蜜月期。“我从没爱过他/她”是最常见的说法,这只是说明关系美好的时刻已被深深地遗忘了。我们都曾有过蜜月期,即使很短暂,因为所有的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其次,蜜月期是该段关系潜力的指标。一旦我们完成我们的课题,关系中的蜜月期就会陆续地出现。蜜月期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大的动力。每次当我们与伴侣穿越一个问题后,我们就会进入一个蜜月期阶段,正如我们告诉工作坊的学员,当你们进入蜜月期时,请马上直奔到最近的旅馆庆祝一下,千万不要迟疑!因为很可能下个星期又会有另一个新问题出现,而你们会再次跌到低谷。
控制和斗争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一段重要与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尽你所能放下控制是很重要的。非常控制的人往往不会拥有充满爱与有意义的关系,当然这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那些放宽心和真正接受的人在这方面就好很多了。
我们的看法全都是投射
我们的看法全都是投射根据荣格的理论:“当我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所见的样子时,我们就会无知地推测人们就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所有我们无意识的念头全都不断地投射到我们的周围。”弗洛伊德认为,投射是关于在他人身上看到我们个人的缺点和“难以承认的欲望”。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向外转移”。
许多学校的心理治疗都认同投射的产生,只不过问题就在于程度的多寡。我们应用的知见心理学三角形模式的基础理论认为,由于我们内在和外在的世界是紧紧相连的,所以,我们外在的世界完全反映出我们的投射,不管是好的或坏的。
对于身处于责难与补偿文化的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深具挑战的概念。不过,当提及亲密关系时,正如我们之前提到,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如果在潜意识某个层面你没有先伤害自己。
举例来说,倘若你曾经有个恶霸老师,他经常在课堂上羞辱你,那么,当你的伴侣在盛怒之下骂你“笨蛋”时,你可能会因此感到受伤,而且很可能会愤怒反击。虽然这位恶霸老师早已是过去式,但是你的痛苦仍然存在,而现在去处理与疗愈这个伤痛是你的责任。假设,你的内心深信自己是善良且聪明的,那么这句话对你而言就如同船过水无痕,起不了任何作用。你不会有任何情绪反应,因为你不会当真,就像你的伴侣对你说你的耳朵是绿色的一样。
指点迷津
最佳的情况是,将伴侣的愤怒看作一种求救的呼唤。你或许看得出他们很受伤,但不要认为这是针对你而来。尽量保持中立看待这一切,不要评断,实际上,以同理心去对待是解决纷争的最好办法。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因为伴侣对你的恶劣言行感到难受时,你不妨提醒自己,这说明其中有一些课题需要你学习。你甚至还要在心里感谢他们为你带出这些课题,好让你最终得以化解并且穿越它。当你放下对他人的评断,同时也请你放下对自己的评断,不然,那些隐藏的自我批判老是让我们的生命退缩不前。
在争吵的底层,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相同的
当我们陷入权力斗争期,我们会视他人为我们的对手,因而造成我们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我们对抗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逃避去感觉我们原本就有的那些难以承受的痛苦。每当我们协助陷入冲突的伴侣时,结果总是发现,驱动他们陷入这整个动能最深层最大痛苦的情绪其实是相同的。
比方说,一对伴侣中两人最痛苦的情绪都是害怕被遗弃。记住,最初吸引力中也包含这个部分,所以代表两人都有相同的问题!在关系中,依赖型的伴侣则会抱持与感受到这种情绪,他们行事胆怯,并且尽其所能地抓着伴侣不放,不顾一切地试图让自己永远都不再感受到被遗弃的情绪。独立型的伴侣则是完全抽离他们那种被遗弃的恐惧,并且自我约定绝对不再让自己处于被遗弃的处境。因此,通常他们会先闪人(正如他们那位依赖型伴侣所担心的一样),好让自己“全身而退”,而不会碰触到他们最核心的痛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位伴侣则待在家中感受这种被遗弃的感觉,而另一位则是因为有这种感觉而采取行动遗弃伴侣。虽然双方的行为南辕北辙,但是两人底层都有相同未化解的问题。
抱怨和指责令人玩味的地方在于如果你有勇气仔细地检视自己的行为,很快你会发现你只是将对着自己的矛头指向别人而已。我们通常会用指责他人作为一个幌子来掩饰自己的行为,我们喜欢玩好人—坏人的把戏。
穿越纷争的最关键是沟通
穿越纷争需要学习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是,这个过程需要勇气、沟通和信任,因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假设我们与伴侣争吵,而我们以为离开这段关系就能化解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为也许我们可以抛开我们的伴侣,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已经远离该问题。这个问题会跟随着我们进到下一段关系,而且,再一次地,我们会遇到相同的爆发点。人们往往因为关系“合不来”而选择分手,然而,不久,他们发现在朋友之间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或者更糟的是,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重蹈覆辙。
因为我们被教导争吵通常是一件“坏事”,所以有些人会感到极度不舒服。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所以不想身陷其中,结果就是抽离退缩。于是我们顺应这种冲突,开始觉得我们那位发怒、心眼小、难相处,有时甚至还有暴力倾向的伴侣很“可悲”,而不是直接面对处理问题。这种妥协只会增加与延长冲突,事实上,你可能会感到惊讶,在一场攻击中,退缩抽离的人的攻击能量和攻击者是相当的。
当我们抽离时,我们将伴侣推开,封闭自己,由于我们完全不与伴侣沟通,所以解决之道不可能出现。这是一种被动式攻击的行为,绝对会加深关系中争执的能量。
所有关系都是相互平衡
我们很容易会觉得是伴侣不好或难相处,关系出问题都是因为他,或者从朋友的关系中看到一种“好人与坏人”不平衡的剧情。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所有的关系,不管多么两极化,都是完美地相互平衡。当一方愈失衡,另一方就会以另一种失衡的方式来“平衡”彼此,基本上,双方的失衡程度是一模一样的。
要创造成功和幸福关系其中很重要的原则是不指责、无对错,取而代之的是学习亲密关系中两人之间动能的发展始末。重点是,你要意识当你们的关系开始出现两极化,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很自然的,不过,当我们过度两极化时,我们会强化权力斗争,最终迫使两方都得付出极昂贵的代价。
死亡期
死亡期陷阱一:角色、规则、责任与伴侣产生不健康的联结关系角色
这是处于联接关系的沟通成功的人
你有强烈的自我认知,你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拿捏得当,你对他人有同理心,但不会因此失去自己。
你有强烈的联结感,超越时间与空间。如果你与你的小孩或伴侣有联结,不管他们身在何处,你都可以感觉到他们,并且知道他们的状况。
结合为我们带来平等的感觉、分享的能力与包容的意识。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感觉到孤单。
你可以轻易沟通想法和感觉。
你可以轻易达到成功,因为你的心思不再分裂,想法不再分歧。
付出爱对你而言是轻而易举的。
死亡期陷阱二:停滞在各自童年的家庭动能里
在任何关系中,早晚我们都要面对我们的家庭动能,因为我们所有关系的模式都是来自我们原生家庭的模式。
大多数的人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牺牲。在受虐和失调的家庭中,其核心动能是孩子借由牺牲自己,以“成全”他的家庭。
死亡期陷阱三:和最亲近的人较劲,没有谁是赢家
死亡期陷阱四:害怕改变,害怕向前
生命与关系的运作是,幸福快乐的伴侣是双方共同成长与转化,生命唯一不变的原则就是改变,然而改变可能会让人胆怯。
不过,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是源自我们害怕会失去,而这个阶段表面上也看似如此。事实上,我们唯一会失去的是我们的控制。
放下控制所得到的回报,远比让自己卡在某个阶段来得更有价值。但是,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来自下一步,跨出习惯范围后的那份不安全感。
放下控制,我们会赢得伙伴关系,这会为我们生活所有的领域带来更亲密的关系与成功。放弃控制必然的结果就是找到相互依靠的关系和伙伴关系。
在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对我们说:“好啦!让我看看下一步是什么,这样我才要去做。”但是,事情的运作并不是这样。就算我们告诉你下一步好,你还是不会去做。你可能要想很久,甚至可能觉得下一步听起来还不错,但是,就你目前控制的程度,你根本就不会动。若要穿越死亡期,我们就要学习最可怕的课题,特别是对独立的那方而言,这个课题就是臣服(投降)。这不是意味着我们要示弱,任人摆布,那样是牺牲。相反地,真正的臣服(投降)是放下一味坚持自己,放下自以为是。换言之,我们要回归到一个好学生的位置,不断反复学习,因为,当我们自以为是时,我们就什么都学不到了。
指点迷津
若要有勇气继续前进,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意愿,也就是愿意踏入下一步。这份意愿打开我们的心,并且开启学习的过程。当我们充满意愿时,无论我们改变需要的是什么,书、朋友、工作,以及无论我们达成目的需要的是什么,都将一目了然。下一步自然会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旦我们准备好了,下一步自然就会变得清晰。
想象你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其中你面临的一个选择会带领你到一个全新的方向,另一个则是和你过去一直以来所做的选择类似。
死亡期有许多陷阱和摆脱的方法。也许最快与最有效的方法是鼓起勇气坦诚沟通你的想法,冒情绪上的风险真诚分享自己。当我们处在死亡期时,我们付出所有,其中却没有大家真正想要的,那就是我们本身。我们给出我们的角色,尽我们的义务,做尽一切本分,但就是不给出真实的自己:我们的真我、我们的秘密、我们的恐惧、我们的碎片、我们对自己真实的感觉或只是单纯的我们。
死亡期陷阱五:恋父恋母情节
指点迷津
穿越恋父恋母情结的出路是承诺。你的伴侣不是你的父母,当我们每天时时刻刻选择并且承诺于他们时,我们就可以跨越死亡区,进入充满活力与互惠的伙伴关系。你是否愿意将你目前的关系看得比过往发生的任何事情更为重要?你是否意识到承诺的力量和勇气,不管面临什么事情,仍然选择承诺,并且靠近你的伴侣,明白他们并不是你的父亲或母亲?
伙伴期
爱可以至死不渝
稳固的伙伴关系可以持续一生,但这只有在双方都愿意接受改变时——真正内心的改变,不是表面的改变——才会发生。生命不停在演化,因此幸福的佳偶也需要不断进化。没有人会想要和一个结婚三十年都一成不变的人在一起,让彼此相互吸引的原因是共同成长。唯有这样,你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终身伴侣。
为什么会有外遇?
最诱惑的地方最危险
这种诱惑似乎是关于第三者(我们称为约翰)在身体上或是更为罕见的在精神上的某些特质,不过,这只是表面而已。真正吸引被诱惑者(吉儿)的是,她认为内在某个情感上的“洞”被填满了,如果第三者(约翰)很年轻,那么,这个情感上的需求很可能是再次感觉到生命力;如果吸引你的是一份雄心大志的工作,那么这其中的情感需求很可能是冒险等以此类推。
我们要了解一个关键原则,那就是这三个人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索取。
沉溺于性爱的注意事项:
性是所有瘾头中最普遍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因为一般来说,它从我们年轻时就开始了。随着性发育日渐成熟时,我们发现,如果我们难受时,就可以通过某些形式的性来缓解那些不好的感觉。今日,随处可见的情色刊物和随时可看的情色网站泛滥,我们比过去更容易陷入这个陷阱。
沉溺于性有许多坏处,其中最严重的是物化。感觉很快抽离,而为了从性爱中得到任何感觉,我们会变得愈来愈极端,因而更加深物化,进而陷入恶性的循环。若要打破这种瘾头,我们需要处理底层难受的感觉,回归初衷与我们的伴侣做爱,而不是利用性爱来隐藏我们深层的感受,或逃避我们目前关系中的沉闷。
指点迷津
如果你有外遇(或外遇不断),或者你目前正在抵抗诱惑,那么你的挑战就是搞清楚你想要从中得到什么,或者你认为你可以从这种暗通款曲的关系中得到什么。这个人是在哪方面满足你的需要,而你的伴侣却没有呢?他们有什么特质如此吸引你?从这方面你可以得知在你们关系中究竟缺少什么,以及你需要什么才够有勇气与你的伴侣告白。只有当我们逃避两人关系上的问题时,外遇才会发生,然而逃避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亲密关系是自我完善的一个阶段
健全的自我是每日生活运作必要的元素。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谁;清楚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知道我们可以为他人做哪些事。
由于自我相信分离,所以,当它失控时——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类似商业割喉大战——它就会变得爱竞争、冷酷且沉迷于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为了自我满足而与我们的伴侣抗争、控制一切,这样一来,我们就无须感受那些埋藏的痛苦情绪。在我们的关系剧本里,我们的自我宁愿相信输或赢而不相信双赢。每当我们生气时,这就是自我面对事件的反应。
总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成年人,我们多数都在矫正扭曲的自我结构。每个人生来是一张白纸,最终都会老死,与最初所在的神秘之地融合。所以,基本上,人类的成长历程,特别是当我们经历过中年危机后,是一个自我瓦解、返璞归真的过程。
处理好亲密关系的八大原则
原则一:你的幸福快乐是你个人的责任
原则二:你的需求是你个人的责任
原则三:你的感觉是你个人的责任
原则四:你生气的理由永远都不是你以为的那一个
原则五:控制行不通
原则六:除了自己,你无法改变任何人
原则七:所有的关系都处在最完美的平衡状态
在蜜月期,两人之所以互相吸引,部分的原因是我们的碎片和他们的碎片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心碎的故事,关于童年时期有人出卖你,让你心痛,那么,他们也一定会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故事。当然,关系一开始也许并不明显,不过,在往后的阶段就会渐渐浮上台面。如果双方没有察觉这一点,那么,其中一位伴侣终究会做一些背叛的行为,而另一方则会感到完全被出卖。现在之所以发生这类的情况并不是在惩罚我们的过去,而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疗愈当初形成这个模式的心碎。没错,过程会很痛苦,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生命向前,迈向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们就一定要勇于面对,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原则八:关系是双方100%的付出
事实上,我们会说,你在关系中100%的付出只是刚好达到及格的边缘!130%的付出会让你们迈向幸福之路。完全为自己、为你的世界,以及身边的人负责,你就会拥有真正的力量。你绝对不会再遇到一个比一段承诺的关系来得更好的修炼场了。
小技巧提升亲密度,你知道吗
“多年后发现,阻碍我们幸福快乐与成功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的自尊心。”
1.认错需要力量和勇气
2.“自己总是对的”是一切关系冲突的缘起
3.一切愤怒,都是企图使他人感到内疚而已
4.凡使你痛苦的,必将使你强大
转化我们顽固情绪的第一步是对它们负责任,因为它们来自我们。
5.聆听你的内心,沟通最真实的想法
这是人类一大分裂之处:到底要跟随我们的心呢,还是大脑呢?当我们人在独立(且与感觉抽离)时,我们只会运用理性逻辑层面的大脑。事实上,如果我们用脑过度,我们就成了一个只用大脑的人。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是可以理解的,在社会上,人们认为思维比感觉重要,有情绪就会被视为弱者。但是,整天用脑,很快你就会对生活感到厌倦,也许你赚的钱够多,足以买到兴奋感,趁着周末做一些冒险刺激的事情,不过,这种做法也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如果我们没有用心,我们就会感到迷惘,生命失去方向与意义。当我们只靠大脑生活时,我们就已经决定看淡一切,不要赋予人、事、物太多的意义。因为,如果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那么当事情出差错时,我们很可能就会有一些感觉。当这种想法过于极端时,我们就会变得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人对一切都看得很轻,所以他们对任何事都不屑一顾,贬低它们的重要性,好让自己不会因此被伤害。他们以思维层面来经营他们的关系,并且将他们的心做好层层防护。与愤世嫉俗相反的则是真诚、用心感受,这样当我们坠入爱河与进入亲密关系时,我们才会在乎我们的伴侣,毕竟爱是发自内心,不是大脑想出来的。
让我们学会不要害怕我们的心,并且有勇气为我们想要的与相信的坚定立场。大多数人都怀抱着梦想,关于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想要的世界,然而,当我们舍弃我们的心时,我们就舍弃了这些梦想,进而迷失方向,失去热情与创造力。但是,我们可以再次赢回这些,因为它们从未消失过,它们仍然在我们心底,就等着我们拿出勇气。事实上,我们已不再用心了,一段关系若没有了心就等于只是一个空壳子,这样一来,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爱和满足的真实意义。
若这辈子想要成功,包括我们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赢回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重要的,一旦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就会协助我们达成目标。当这两者联手出击时,我们是身心合一,成功指日可待。实际上,我们是所向无敌的。
6.没有秘密
7.良性的争论
8.宽恕彼此
认识心理学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分析到最后,我们都还是要认知我们拥有选择的力量。我们如何选择,结果就会如何——现在生命中的结果都是我们过去选择的结果。我们永远都可以做出全新且更好的选择。
9.付出,但不是来自牺牲
指点迷津
牺牲是当你觉得你不得不做某些事,所以你感到分裂和矛盾。因此做起事来耗工、耗时又耗体力。在此你要认知你有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做与不做。如果你相信自己毫无选择,那只会让你陷入牺牲的悲情,让你感到负担沉重与心生不满。一旦你做出选择,你就不会有牺牲的感觉,这就是付出。你会知道的,因为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很重要的是,有时候我们也要将这句话掉转过来看:“你得到什么,就表示你付出的是什么!”并且认知到事实的确如此。
10.将你的伴侣看得比你的过去更为重要
其中一个我们指导夫妻关系的核心原则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心永远向着你的伴侣。
指点迷津
其中一个我们可以做的最佳选择是意识到,不管我们的情况如何,我们身旁一定有人会遇到比我们更为麻烦的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坐着愁眉苦脸,钻研我们的心理,还是打起精神去帮助他们呢?由于这是一种有勇气与利他的行为,所以每一次付出将有助于我们穿越过往层层的心理障碍,只要我们记得伸出援手付诸行动。
11.找出你们共同的目标
12.平等地看待对方
13.选择你的态度,永不放弃
四大原则:承诺,有意愿,信任,重视自己和你的伴侣
14.即使当情缘已尽
和平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