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之“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一、教师是如何片面地估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才能?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一)教师如何片面地估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才能?

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知道”这一概念对许多教师来说,意味着会回答问题。这种观点促使教师片面地估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才能:谁善于把知识记住并能按教师的要求立即把它们“亮出来”,谁就算是有才能和有知识的。

(二)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结果是,知识似乎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兴趣不相干。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累赘、讨厌的事情,希望尽快摆脱它。


二、如何理解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这句话?

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而当成一种手段,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僵死的学问,而经常起作用于学生的脑力劳动、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学生的相互关系,起作用于生动和连续不断的精神财富交换过程。


三、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是什么?如何将它变成一种最主要的创造性工具?

(一)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是什么?

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是“语言”,要使语言生存和活跃在学生的意识中,使它成为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

(二)如何将它变成一种最主要的创造性工具?

1.借助语言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认识语言本身的细微差别。

2.学生在对词和词组有了感受和体验后,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并用词语表达出来。


四、本文学习上的灾难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灾难?它的根源何在?

(一)本文学习上的灾难指?

本文学习上指的灾难指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语言表示冷淡和漠不关心。对老师所讲述的哪怕是有趣的事情也表现得没精打采、麻木不仁。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灾难?它的根源何在?

如果语言不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占据学生的心灵,如果他们只会熟背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两思想,他们就会对语言冷淡、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五、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示?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坚信,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对他们来说往往成了滞销的货物,知识的积累似是“为了储存”,而“不进入流通过程”,得不到运用(运用首先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

启示: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应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场景,让学生的“知识”成为流通的过程而非储存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建议》之“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