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所有的这一切,令你非常痛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能产生两种变化

其一,痛苦会产生愤怒.这种愤怒会激发你自卫性反击,但由于这种反击看上去针对的不是产生痛苦的对象,于是在别人看来,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发泄或排解

比如,某公司的老总一大早因为和老婆吵架,到了办公室里还余怒未消.恰好有位业务主管要汇报工作,老总极不耐烦的说:"这点事情都解决不好,我要你们干嘛?"这位主管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的回到了办公室.这是,主管下属的以为业务员有事情要请示他,主管极不耐烦的说:"这种事情还来找我解决?"你们自己怎么不动动脑子?自己想办法!这位业务员碰了钉子,感觉很沮丧.下班回到家刚坐下,儿子想问他数学题,他气呼呼的说:"就你事多,一边去,让我清净会!"儿子被爸爸的无名火搞得很郁闷,正要灰溜溜的走开,却被自己一向很宠爱的小猫绊了一跤.儿子正窝着火没处发,冲着小猫就是一脚:"讨厌,没见我心烦吗?叫什么叫?一边去!"

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看上去描述的是一种典型坏情绪的传染过程,但事实上,他描述的却是因为痛苦而产生的无法压抑的自卫性反击向弱者转移.

从公司老总到可怜的小猫,构成了一个伤害逐渐减弱的金字塔.如果我们的伤害力比伤害我们的对象差不了多少,我们就会直接反击.但是,如果我们的伤害力与我们的对象相差太多,我们无力迎战,这种自卫本能就只能发泄在弱者身上.那些给你提供种种要求的亲人过着爱人,获取其中有一两个表现得较为强势,但他们的伤害力,实际上与你相差不了多少.

所以,你一边为某事而委屈的时候,一边回产生各种自卫性攻击情绪,这会使你变得易燥易怒--你以一个痛苦者的心智模式活着,心中充斥着种种无奈.你不明白,你其实是在以"我是被逼无奈"的受害者模式来拒绝改变需要承担的代价.

这是一个你怎么定义自己,世界就怎么定义你的世界.当你以一个受害者的心态面对生活时候,你就已经成了生活的受害者;当你以牺牲的姿态去面对世界时,你会真的被世界牺牲.

其二,痛苦会产生积极功能.当你感觉被忽视,悲酸还或者不被关爱,情绪都会刺激你提升自尊感,从而实现自我疗愈,自我修复和自我进步.

虽然,时间确实有些痛苦,使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其消失或缓解的,但那只是由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少数情况.大多数生活中来自人际伤害的痛苦,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努力避免,只不过我们往往看不清楚自己的真实的诉求.

愈合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选择了当下的舒适(你会说你很痛苦啊,既然你不改变,就意味你害怕改变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有时虽苦,相比之下,依然是较舒适的),就得承受它带来的自我意志压抑.即使如此,我们的内心也不必因此暴烈不安,我们完全可以主动终止"猫踢效应"产生的恶性循环,在自我价值重构的痛苦里,努力争取一份稳稳的幸福.

只要我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他人的一些攻击纯粹属于无法自主的本能,我们先修炼出请打的包容力,然后把自己的心智模式转换为自我实现模式,就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可以终止任何伤害的强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六 所有的这一切,令你非常痛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能产生两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