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懒、傻、笨”的四有妈妈是怎么养成的?

前面四篇分别 阐释了一个“馋、懒、傻、笨"的妈妈对自己行为的各角度美化,那这些是怎么养成的?

首先,“馋、懒、傻、笨"原本就是笔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本性使实。因为在原生家庭既有父母疼爱,又有哥姐们照顾。

几乎在家除读书外没干过什么家务。整个童年物质贫乏,有点好吃好喝的一家人都留给最年幼的自己。

所以“馋、懒、傻、笨"成为爱的产物,童年的回忆满是幸福的味道,唯一的不幸就是除了吃喝玩乐,什么家务也不会。

至于馋书,是因为笔者在小学时,曾斥巨资一元钱买过一本《唐诗三百首》,被孩子姥姥痛打一顿。语文从没考过满分的人,课本都没有学会,凭什么乱买其他书。

当时,哭过之后暗暗发誓,自己当了妈妈,要给孩子买很多很多的书,让他看个够。

其次,自己的两个妈妈是最好的教练。一个是孩子的姥姥,另一个是孩子的奶奶。

孩子姥姥是一个特别干净利索的人。家里拾掇的整洁有序、一尘不染。每次笔者把东西放的乱七八糟。孩子的姥姥总是一边抱怨,又一边亲力亲为地完成。

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时,总是笨拙的状态百出。例如,十岁那年学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一手黏糊糊的张牙舞爪,和着泪水和汗水,高喊着“我再也不和了"。

从此额头上被烙上“傻、笨"的烙印。与家务彻底绝缘。

而孩子的奶奶却截然相反。刚认识那会为自己啥都不会而自感羞愧。但孩子的奶奶总是很耐心的手把手的指点,各种小窍门层出不穷,百试百灵。

更加上每一点进步她都及时鼓励,从没有嫌弃和斥责。让笔者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家务盲,成为现在的全能妈妈。

还有,自己在从教路上,阅读了大量亲子类指导书籍。例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等等,并立身说法的与家长们一起实践。

聆听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专家指导家庭教育秘籍。认识了太多优秀的学生和他们的妈妈。与她们交流沟通,听她们在大大小小的家长会上的发言,收获颇多。

更有自己二十几年的班级教学经验,与形形色色的学生打交道,他们优异或揪心与他们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一个优秀孩子一定有优秀家长支撑。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与其说课堂上教孩子知识,课下引导家长们成长,不如说是他们教会了我更多。

如今,孩子在(“馋、懒、傻、笨”)四有妈妈影响下,已经就读高中,又有哪些得失和收获呢?


明天接着和大家一起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馋、懒、傻、笨”的四有妈妈是怎么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