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过把瘾》

      看《过把瘾》时,第一感受是角色都有一股无情,后来发现是编剧的无情,给我的感觉是既可怕,又悲哀。

        在杜梅的身上,就是很典型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会爱上自己所说的话,然后用尽办法使它实现)、病态共生(双方在关系中失去边界,丧失了部分自我,形成畸形的心理共生)。方言的问题在于负爱(爱而不去表达,恨而不去表达,相当于只活在头脑中)。一颗菟丝子攀上一株千年竹,寄生藤逐渐长成绞杀藤。

      不满意两个剧情,一个是去看女主的父亲,一个是贾玲对男主坦白。第一个删了,就按照女主是地震的幸存者,逻辑也是通的,还赋予背景的时代感。第二点也多余,模糊处理更显贾玲的温雅,本不必如此的,属于是编剧的yy。

      还有,韩丽婷说喜欢主角,按照她的性格,这多半只是自己的心理暗示罢了,这个人心地不坏?在亲密关系中,她有特别强的掌控欲,可类比吕雉和苏大强的老婆。她的伴侣要是没有特别出色的外界成就和内在稳定性,一定会被她剥削,自我封闭,成为提线木偶的。才几天,方言就开始了心理上的退型(某些举止像小孩)。

      看完后,慢慢体会到那股无情的底色是虚无,主创者站在时代变革的当口,虽然摆脱了集体思想,却没达到个体的觉醒,生活既是笼牢,也是囚徒,他们已经离开大地,失去了传统意义的根,只能如幽魂一般游荡,没有归属,没有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理学角度看《过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