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幼儿园的课题

课题作为科研的重要载体,价值和意义自不必说。但是价值和意义是否发挥出来,也得具体分析,跟药一样。正如古话说,“是药还三分毒”呢!

课题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想要成为高级别的幼儿园,对于课题可不敢怠慢。因为幼儿园的等级评估是对课题有要求的,必须要有多少人均课题数或者课题比例才能申请什么级别的幼儿园。参与课题人数、数量、级别都是评定的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不是说要破“五唯”吗,幼儿教育中是不是也应该破一些东西!可能有人说,幼儿园课题方面的科研还很不足呢,别说破了,立还来不及呢!所以作为科研的重要形式之课题研究好像应该愈发重视,课题在评价幼儿园中的影响力则应越大。

正是在制度性的要求和裹挟下,幼儿园的课题有增无减,当然其旗号是作为科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其实,对于课题这种科研的一般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让人比较疑惑的是把课题作为一种符码去表征其价值和意义,总感觉有点名实不副。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我们日常中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宣传逻辑:本园成功申报省部级课题×项、市级课题×项、区级课题×项、园级课题×项,教师百分之多少参与课题、百分之多少教师主持课题……所以本园教师科研水平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这些级别、数量、比例作为一种量化的符码的确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但是它们的代表性到底有多少就不值得怀疑吗?

这些课题是怎么来的,怎么做的,成果怎样,效果怎样?这个时候做课题的教师主体隐匿在符码下而失声,只要有就代表好。就像吃饭,只要吃进去了就觉得营养到位了,至于吃什么了不管、吸不吸收不管、吐了没吐不管。

正是在这种量化符码逻辑宣传下,幼儿园的课题有增无减,而且越来越红红火火,甚至成为幼儿园管理、幼儿教师的负担。正如《教师减负的悖论:去专业化的困境与再专业化的陷阱》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一系列旨在给教师减负、呼吁重新给予教师专业自主的‘再专业化’的改革却使得教师们的负担比过去更重了”【1】。课题研究恰恰是大众所认为的教师专业自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幼儿园中不断被加码,尤其是高级别的幼儿园。

幼儿教育需要课题相应的研究,但更需要日常保育教育实践;幼儿教师需要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更需要葆有科研精神来从事日常保育教育实践,而不是让课题中形式之为成为幼儿教师的码字负担【2】【3】.秉承“破五唯”的精神,需要克服幼儿园课题中的行政化、管理主义的倾向【4】。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关于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中就提出,“克服唯课题、唯论文等倾向……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可谓为幼儿教师松绑、减负。至于怎么落实还得看实效。不过由此是否应该考虑撤销课题的制度性安排,而变成荣誉性考量。这样让课题既不成为幼儿教师、幼儿园发展的制约,又可以成为有志向、有兴趣、有能力者发展的平台与途径。

课题以问题为导向,需要对症立课题,就像吃药一样对症下药。如果不对症下药,那就会反受其害。课题作为科研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是以自由研究精神为支撑,否则只会沦为一种码字负担。课题与日常保育教育实践之间仍然有一些间距,需要付诸一定的努力、生成一定的智慧,才能将课题研究真正转化成相应的育人效果。


相应参考:

【1】钟景迅,刘泱.教师减负的悖论:去专业化的困境与再专业化的陷阱[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6):80-90.

【2】老生常谈之(幼儿)教师减负

【3】王登峰,王华婷.当前幼儿教师科研问题与自我应对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6):44-47.

【4】易凌云.“五唯”问题:实质与出路[J].教育研究,2021,42(01):4-1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幼儿园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