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去的地方

        有一个地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除非不得已,人们一般不会去,即使那里高楼直插云霄环境优美如画。然而,鲜有终生不去的人。比如我,就刚刚到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到了那儿,你才能真切体会到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平时,人们很难意识到这个地方的存在。少年时期几乎不会去,这段时期身强体壮,健康意识也淡薄。进入中年以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去的频率逐渐多起来。去之前,都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发出了警报,不适或疼痛。随后,人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莫名的胆怯恐惧。都会在心里嘀咕猜测,会是什么情况呢?是一般的炎症还是凶险的顽症?是短期就能解决还是需要打持久战?是吃药就可行还是必须介入甚至手术?还是药物和手术都无济于事?心理的考量几乎超过了不适本身。说到这,不用说,都知道了这个地方就是医院。是的,这个地方,是爱也爱不得,恨也恨不得。就像食盐,吃多了不行,不吃更是不行,所谓斩不断,理还乱。现代人的生活,已没法离开医院。即使你的生活习惯再好,可你吃进嘴的东西也已无法保证你的身体不生病,不撂挑子。这就是时代特征,在这个时代,普通人几乎无一幸免,除非你不喝水不吃东西,可你还得呼吸空气,空气已不再纯净清新。哲学上说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实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多数情形下,主观上完全没有意愿,可现实却完全能将你逼得没有第二种选择。

        奇怪的是,去之前你纵有满腹怨气,可到了那儿,眼前的一幕幕会令你的心境顿时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起码,你还有两条健全的腿,不用坐在车轮椅上;至少,你还可以看见头顶的蓝天白云,不用借助他人的描述来想象世界;你还没有被放(化)疗掉光头发,不用在绝望的时光中祈祷奇迹的出现;你还能高声大嗓,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你还能自主呼吸没有心悸气短;你还能吃还能喝还能正常思维还能表达情感……不知不觉间,你的幸运感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你会下意识地感谢苍天感谢大地,感谢生活感谢爱你的人。到了那儿,你就释然了。是的,你会觉得自己虽卑微,可世上还有比你更倒霉更不济的。此时此刻,你还会抱怨什么还会对什么不满?到了医院,你会忽然发现,到那儿的人像潮水一样一浪盖过一浪,都是神色凝重目光呆滞心情起伏不定,没有谁会注意你,没有人会猜测指点你的年龄职业你的贫富你的高低贵贱。原来,在疾病面前人们是平等的也是回避不了的。挨着拥挤的人群,先得选择科室挂号。尽管现在挂号的方式是多元化立体式,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可你挂号之后还得等待分检得等候叫你的号与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等待是那么令人烦躁那么难熬。进了诊室,你会感受到医生的语言是那么理性那么专业那么没有温度那么拒人以千里之外。天天重复相同的动作相同的语言,任何人都难免产生倦怠产生急不可耐产生越来越书面化的表达,不愿多提一个字不愿显现哪怕是丁点表情。工作量之大环境之嘈杂天长日久不把人变成机器才怪。站在医生的角度,要理解他们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换位思考,人们的心绪或许就会少些对立少些有色眼镜的视角。向医生讲述了症状表达了诉求,医生进行初步判断,若暂时不能下决定,会开出辅助检查单。拿到单子,你得去缴费,到相应的地方等候检查。人多你得排队继续忍受煎熬,人少你就可以即刻接受检查。有的当场就可以拿到结果,没有什么大碍你就会松一口气,谢天谢地,感谢八辈祖宗;有问题,检查结果会打上外交辞令建议作进一步检查。此时,你的心就会如坠谷底,心口像被压上了千钧巨石。置身事外,人们大多比较冷静客观,一旦陷入其中,立刻就会乱了阵脚,方寸大乱。思衬片刻,还得面对现实,像踩着地雷一样继续往下蜗行。进一步检查之后找到了症结所在,若在现代医学能解决的范围之内,你也会产生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觉天是蓝的树是绿的人是直立的。反之,你就会诅咒医学的无用医生的无能时代的丧气。一时半会或者要隔日才能拿到结果的,立刻就会进入黑暗的等待时期。各种猜测各种担心各种毁灭性的结果都会齐聚你的脑海,纷扰你折磨你占据你。时辰到了,你背水一战,有的柳暗花明,春天就像山花一样在你眼前烂漫;有的峰回路转,绝处逢生你会喜极而泣;也有的会一下回到解放前陷你于不仁不义之中,折腾得你找不着北记不起自己姓什名谁家住何方。由寒风呼啸转入春暖花开,人们都能承受;若是阳春三月跌进冰天雪地,结果不言而喻没有几人能坦然面对。单纯的药物就能化解消除危机那是理想境界,既有药物又要手术也不是问题,药物和手术都不能解决的那就是绝境。医学发展到今天,许多能妙手回春已是相当神奇,可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医学仍无可奈何,空留遗恨。

        去医院,无外乎迫不得已的,听人规劝的,自觉主动的,还有稀里糊涂的。迫不得已那是别无选择,去了或许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听人规劝,属于自主型,思想开明,善于纳言,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对自己负责是义不容辞的;自觉主动,健康意识就比较强,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稀里糊涂,另当别论,多重因素交织,不宜武断结论。我是多次住院,我也不知道疾病怎么就这样亲睐我。第一次是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小时候甚至成家有了孩子后我仍喜欢流鼻血,去医院一检查,罪魁祸首是鼻中隔长歪了,有一边极度狭窄。那是2006年国庆节前夕作的,在局麻状态下完成。医生一刀划下去,我立刻感到有一股热淌淌的液体顺着鼻孔往外流。手术大约四十分钟,术后一周就出了院。手术后鼻子就再也没有随便流过血。第二次仍与鼻子有关,鼻窦炎术,全麻状态下进下的。进了手术室麻醉师与我说了几句话,麻药被推进了静脉,几秒钟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约两小时后我醒来,感觉像是到另外一个世界游历了一回。这次也同样是术后一周出院。两次都是外科手术,术后恢复了就不用再服药。两次手术都是由陈世汉医生主刀。陈医生不仅医术精湛,为人也非常和蔼,现在已是主任医师,专家了。第三次、第四次都是住的内科,因为心血管狭窄或者叫堵塞,我先后两次到心血管内科住院。内科其实比外科可怕,外科术后基本能痊愈,也不用再服药。内科大多是慢性病,基本不可能治愈,还得终生服药。第四次就在前几天,我专门选的暑假期间不用耽误工作。这两次在内科我住院的主治医师是杨伟医生。杨医生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对患者也非常关心,年纪轻轻就已是副主任医师了。我有幸遇到的都是良医,改写了我对医院的认识与看法。对医生,更多的是需要理解与尊重。我想对其他行业的人也应如此。人是情感动物,理解尊重,便会产生共鸣,友好和谐。

        去医院的人多,传递的表层信息是生病的人多了,细而思之,说明保障机制健全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过去人们吃不饱富贵病少,现在大多属于病从口入吃出来的。过去少有的‘’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现在比比皆是,由“四高”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到了医院,切忌急躁,到医院去的人原因大同小异。俗语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去了就心平气和地按程序来,没有谁愿意拖沓更没有谁愿意不作为。作为医生,我想他们更希望失业,更希望人们健康。去的人多了,医院内无论哪个环节都迫切希望快点给患者一个说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将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健康保健,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普及家庭医生,到那时,去医院的人就会大幅减少,医生就会更加专业化,诊疗水平就会与时俱增。人们常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一点也不夸张。除了外伤和一些先天疾病,内科的大多数疾病是能够预防的。用医学和养生专家的话来说,不外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综合起来说,生活习惯和人的性格起决定作用。时代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生活幸福而美好,倘若我们能采撷养生的花朵,投身科学的怀抱,远离有害身心的诱惑,健康的祥云就会降临到我们的心头。到那时,去医院的人越少,医生会越高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般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