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读余虹教授《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之一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读余虹教授《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

图片发自App

文/张爱敏

因为一次培训,有幸与余虹教授结缘。临别时一句“我很喜欢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余虹教授,我又何曾不喜欢您呢?初次见面,您亲切的话语,美丽的笑容融化了拘谨和陌生,聆听您“走向‘思’与‘诗’的语文教育”,对于《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这本书更是爱不释手。

而今,培训已经圆满结束,您的著作《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的研读已经接近尾声,于是,打开电脑,书写自己的收获与反思。

这是一本研究“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的一本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文学课程的内容构建与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本书采用王荣生教授的研究参照系统,自身定位为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的价值性质研究.余虹教授这本书“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她以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为经线,以当代国际母语课程文学教育为纬线,编制起一张宏大的文学课程与文学教育研究的学术网络”(韩雪屏)。本书虽然以文学文本解读与教学为切入口,但事实上,已经涉足课程论、教材论和教学论三大研究领域。更值得一提的是余虹教授以文学理论为依据,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解读文本,系统整理了各类文学作品的相关文学要素与解读方法。其中关于诗歌和小说的知识内容尤为具体、新鲜。所以,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这本书一定要读一读。

本书除了导论以外,分为九章内容:

第一、二章,主要对目前国内外母语课程中的文学课程与教学进行考察,对中国百年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整理,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对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做出明确的定位:语文文本作品是文学文本与教学范本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的价值定位: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结合。

第三章,本章内容以当前被西方普遍认同的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理论为依据,把文学看作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活动系统,从世界解读、作家解读、作品解读、读者解读四个视野来审视语文文学作品的解读,从而为文学作品解读提供宏观的理论视野。

因此,“新课程文学作品解读倡导的是:以读者接受理论为基础,整合其他各种理论而形成综合型解读模式,即以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出发点,以学生对作品语言形式的分析为依据,广泛参照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家意图,最后落实到学生对作品的解释和评价上,落实到学生思维与智慧的提升上,落实到作品对学生生命的开启上,这是语文新课标对文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

附文学作品四种解读视角分析表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读余虹教授《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