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性教师(读书摘抄)

【今日学习概要】

一、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二、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三、如何出一本书?

四、如何写好论文?

要想在教育这块沃土里乐此不疲,你就必须把职业当作学问做,拿工作当成科研做,这样你就一定能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追求卓越,渴望成长,是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品质。扎根教育实践,有意识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其实,教育科研远没有想象的复杂,它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因为我们最贴近学生生活,最贴近教育实际,可以说我们拥有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从而最接地气。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教育家都来自教学一线,他们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正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地不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以提高了教育本身的创造性,使他们冲出平庸,走向成熟。

教育的伟大就寓于平凡之中,从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出发,教学与研究同步,理论与实践反复相互检验,你其实已经在做教育科研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没有脱离教学一线,没有停止对教育科学的研究与思考。他的《给教师的建议》《育人三部曲》等都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

一、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这是新教育首先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线教师可能会遇到有心栽花,花却不开的尴尬。这可能存在如下原因:

(一)是应试压力让孩子缺少阅读时间和空间。一旦课堂教学,课下作业,课外补习占满了学生的时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二)是孩子没遇上真正的好书。选择怎样的书籍就像给孩子端上怎样的食物一样,不同的孩子因年龄、味蕾会有所不同,只有那些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书籍,对孩子来说才是好书。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为孩子选择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好书。

(三)是学校不够重视,没有开设师生共读共分享的活动。因为教师引领孩子一起阅读分享,剖析对话是让孩子学会阅读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如果只是要求孩子们阅读,而教师自己不读,对书的内容不知所云,更没有安排相应的活动,分享孩子们的阅读成果。这样的阅读即使开始了,也是不会持续下去的。因为很多好书需要通过分享,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才能让孩子喜欢,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只有通过讨论、分享、争辩这个共读的过程,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将这份阅读的兴趣保持下去。所以,师生共同阅读的分享活动对引领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育开展的“晨诵午读暮省”就是引领孩子阅读的很好的活动。试想,每日清晨,老师学生在教室里用特别的语调,用优美的文字体会传达并分享母语的美,这本身就是多么美的镜头啊!

(四)是要开展切合孩子特点的,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阅读活动。你开的读书会,故事会非常好,但孩子们不喜欢,就会被动参与。所以可以让孩子们自主举办阅读报告会,阅读俱乐部,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当然老师也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包括恰逢其时的表扬奖励。总之,对症下药,有行动才有收获;有坚持才有奇迹。相信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学生,成功地把孩子们领上阅读的智慧之旅。

二、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这是当老师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原因,必须深入他们的心灵,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爱的缺失还须用爱来偿还。所以鼓励教师进行家访,了解他的父母对孩子的实际影响,了解原因,尽可能地帮助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打造温馨教室,营造平等友爱的氛围,让孩子产生移情,让来自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来弥补其它爱的缺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爱与足够的耐心让冻僵的心灵慢慢解冻,不要期待一两次的谈话就能让问题学生发生蜕变,不要期待一两件事就能让他们获得新生。当问题孩子逐渐转变的时候,教师的幸福感也就来了。

三、如何出一本书?

一线教师想出一本自己的书并不容易,却非常有意义。写书事实上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的生命。要想书写得出彩,就必须活得出彩。写书本身不是目的,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剖析自己教育生活的过程。通过写作,总结分析自己每天的得与失,对与错,这样不断地反思,修正,就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进步,就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要想正式出版一本书,第一步要规划好一定的选题。好选题就是老师们非常关心的,所以选题忌大而空,好选题一定要有好的切入口,有深刻典型的案例,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怎么解决孩子不爱阅读,这个选题应该是一线老师和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若能做深入的研究,写成一本著作,相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主题选好后,就要围绕主题去调查研究,记录,总结,然后再整合内容,再用好的文笔去书写,初稿完成后,再反复打磨修改。建议一线教师围绕日常教育叙事来写,如对自己课堂的专题反思,对自己课堂实录的分析研究,对某个学生的个案研究,专题记录等。这样,你的书就真实地记录了你的思考,你的教育生活,相信真感情就是好文章。

四、如何写好论文?

要想写好论文,首先得学会熟练使用文献检索。这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据调查统计,一个科研人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时间用于阅读文献资料。传统文献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和声像。书籍是文献的主体,其中名著要籍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后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经典性与代表性,青年教师最好熟读这部分书籍文献。

文献检索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分析和准备阶段,即明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的工具和范围;二是搜索与阅读阶段,即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所有文献,选择后对重要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并做适当的笔记;三是加工和分析阶段,对搜索来的文献进行再检索与综合分析,将有用的有价值的纳入自己课题的框架体系中。

文献检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力求全面系统,不遗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重要文献;二要注意教育圈外的相关资料;三要特别重视最近或早期的文献;四要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五要注意积累,善于分析,有些重要有趣的文献即使与选题无关,也可收藏以备后用。

因此,会做学问的人其实时时处处都在进行文献检索。

其次是确定提出研究课题,这是研究的开始。对于教师来说,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更切实际。选定课题要避免以下问题:一是大而无当,不妨借鉴鲁迅的话:角度要小,挖掘要深。二是要注意收集材料与信息,不可与别人重复。三要注意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所谓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经验与兴趣所在。所谓客观条件,是指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能力等。四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五要注意别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才能早出创新成果。六要注意学习与思考的结合,能够在学习中发现和超越 。

最后,当然就是书写成文。再打磨修改,最后定稿。

小结:只要你找到了要解决的问题,找到了需要的材料,找到了可行的方法,奏响了这三部曲,你就吹起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当然,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是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而是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研究性教师(读书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