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之反射

一、反射简介

1.1 反射什么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总结:反射就是把java类中的各种成分映射成一个个的java对象

1.2 反射框架的功能

(1)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2)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3)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通过反射甚至可以调用private方法);

(4)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5)在运行时创建新类对象

(6)生成动态代理

1.3 反射的效率如何提高

1. 描述

从事java开发的都知道反射的运行速度慢,所以很多java的开发者都对反射机制的使用望而却步(包括BME组件SDO)。我想知道,究竟反射机制慢在哪里?有没有改进方法,让我们可以继续使用它?如果一个好东西因为其自身的一些缺陷而不使用它,那么实在可惜,反射也是这样。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一点点的改进它。

2.错误的使用方法

错误的使用方法是每次需要获取Class的对象时都使用Class.forName方法,或者需要调用Class对象上的方法时都调用getDeclared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或get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方法获取Method对象,再调用其上的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方法。

这里存在两个容易造成性能损耗的地方:

Class.forName方法的调用会执行Class类文件在整个类路径下的搜索,频繁调用比较影响性能。

Class对象上的getDeclaredMethod (String, Class...)或getMethod(String, Class...)方法的调用会执行Method对象在Class对象上的搜索。有些同事还使用getMethods()方法获取Method数组,然后执行搜索任务,实际上getMethods()还会执行方法对象的集体Copy比直接使用(String, Class...)或getMethod(String, Class...)方法还要消耗时间及空间。

3. Cache思想

Cache的思想是将需要的反射中间件给存储下来,以便以后使用。不管使用什么方法获取Class对象上的Method对象,返回的都是Method对象的copy对象。这些copy对象有的只是使用一次就被回收了,未免有些可惜。我们可这以将这些对象给缓存下来,以便以后使用。而在存储数据结构中,无疑HashMap的查找速度是最快的,它主要是通过对象的Hash码进行一次查找,速度超快。但是HashMap上的操作不是线程安全的,需要改进方法实现同步。

4.具体实现

需要两个组件ClassInfo和ReflectionCache。

ClassInfo主要保存Class对象的信息,主要是方法Map。其中ClassInfo中包括三部分方法的Map: Getter, Setter, Other。Getter是Class的属性的获取方法,Setter是Class的属性的设置方法,Other是其它方法。需要注意的是Getter和Setter的方法需要完全符合Javabean规范(isXXX方法属于Getter方法范围内),其key值是方法对应的属性名。Other方法是除Getter和Setter以外的其它方法。

ReflectionCache组件主要是通过HashMap对ClassInfo进行缓存。缓存的键值是ClassInfo中Class对象的全称。如一个String对象,它缓存的键值就是java.lang.String。并且ReflectionCache提供了几种不同get和put方法来方便用户的操作。

另外ClassInfo的生成需要用到ClassInfoUtils工具。它的主要工作是创建ClassInfo对象,其中创建ClassInfo时可以提供Method Type信息来指定缓存的方法类型(如:所有方法-All、存取器方法-Access、获取方法-Getter和设置方法-Setter)。

5.同步控制

ReflectionCache中ClassInfoMap是一个静变量,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HashMap的同步问题。我对ReflectionCache的做了些改进,主要是对put方法的处理。首先HashMap的获取操作(get操作)没有加入同步操作,因此获取的操作是可以并发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获取不了ClassInfo对象时会要执行设置操作(set操作),此时并发问题随之而来。可能在同一时刻会有很多线程去设置ClassInfo,在第一个设置完ClassInfo的线程结束后,第二个线程应该停止设置ClassInfo。在此需求之上,我们需要对ReflectionCache的put操作上加上同步块,并且让put操作再执行一个额外的操作:返回添加到ClassInfoMap中的ClassInfo,不管它是不是其它线程添加的。因此我们在设置ClassInfo时,可以这样操作:

ClassInfo classInfo = ReflectionCache.putClassInfo(String.class);

6.改进效率

改进之后的效率的提高是明显的。主要是节省了中间变量创建及反射数据的查找时间。

测试数据

100000次,20个线程,无Class.forName操作

一般用法: 11375 milliseconds

ReflectionCache: 2562 milliseconds

100000次,20个线程,有Class.forName操作

一般用法: 16125 milliseconds

ReflectionCache: 4187 milliseconds

可见使用ReflectionCache明显提高了效率。

7.使用方法

首先导入ReflectionCache类文件或者将其打成jar包放在类路径下。

获取ClassInfo:

ClassInfo classInfo = ReflectionCache.getClassInfo(“java.lang.String”);

设置ClassInfo:

classInfo = ReflectionCache.putClassInfo(String.class);

1.4 反射优缺点有哪些

提高反射效率要考虑的问题如下,首先保证反射API最小化,譬如尽量使用 getMethod 直接获取而不是 getMethods 遍历查找获取;其次需要多次动态创建一个类的实例时尽可能的使用缓存。

反射虽然很灵活,有些时候能够使得写的代码变的大幅精简,但是在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应用场景,因为反射的优点是能够运行时动态获取类的实例,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与Java动态编译相结合可以实现无比强大的功能;而其缺点就是性能相对较低,此外使用反射相对来说不安全,破坏了类的封装性(可以通过反射获取这个类的私有方法和属性),有些情况下反射受版本兼容问题而不稳定(譬如 Android 不同 ROM API 的修改)而难以提前发现问题。

1.5反射的应用场景

反射技术常用在各类通用框架开发中.因为为了保证框架的通用性,需要根据配置文件加载不同的对象和类,并调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就会用到反射---运行时动态加载需要加载的对象.


二、反射的实现

2.1 获取Class对象

(1)使用Class类的forName静态方法:

Class.forName(driver);

(2)直接获取某一个对象的class:

Class klass = int.class;

Class classInt = Integer.TYPE;

(3)调用某个对象的getClass()方法,比如:

StringBuilder str = new StringBuilder("123");

Class klass = str.getClass();

2.2 判断是否为某个类的实例

一般地,我们用instanceof关键字来判断是否为某个类的实例。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反射中Class对象的isInstance()方法来判断是否为某个类的实例,它是一个Native方法:

public native boolean isInstance(Object obj);

2.3 调用方法

当我们从类中获取了一个方法后,我们就可以用invoke()方法来调用这个方法。invoke方法的原型为: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

throws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三、注解

3.1注解是什么

用一个词就可以描述注解,那就是元数据,即一种描述数据的数据。所以,可以说注解就是源代码的元数据

3.2 注解为什么要引入

使用Annotation之前(甚至在使用之后),XML被广泛的应用于描述元数据。不知何时开始一些应用开发人员和架构师发现XML的维护越来越糟糕了。他们希望使用一些和代码紧耦合的东西,而不是像XML那样和代码是松耦合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完全分离的)代码描述。如果你在Google中搜索“XML vs. annotations”,会看到许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最有趣的是XML配置其实就是为了分离代码和配置而引入的。上述两种观点可能会让你很疑惑,两者观点似乎构成了一种循环,但各有利弊。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假你想为应用设置很多的常量或参数,这种情况下,XML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不会同特定的代码相连。如果你想把某个方法声明为服务,那么使用Annotation会更好一些,因为这种情况下需要注解和方法紧密耦合起来,开发人员也必须认识到这点。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Annotation定义了一种标准的描述元数据的方式。在这之前,开发人员通常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定义元数据。例如,使用标记interfaces,注释,transient关键字等等。每个程序员按照自己的方式定义元数据,而不像Annotation这种标准的方式。

目前,许多框架将XML和Annotation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平衡两者之间的利弊。

3.3 注解是如何工作的?怎么编写自定义的Annotation?

在讲述这部分之前,建议你首先下载Annotation的示例代码AnnotationsSample.zip 。下载之后放在你习惯使用的IDE中,这些代码会帮助你更好的理解Annotation机制。

编写Annotation非常简单,可以将Annotation的定义同接口的定义进行比较。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标准的注解@Override,另一个是用户自定义注解@Todo。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SOURCE)

public @interface Override {

}

对于@Override注释你可能有些疑问,它什么都没做,那它是如何检查在父类中有一个同名的函数呢。当然,不要惊讶,我是逗你玩的。@Override注解的定义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代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我不得不再次重复:Annotations仅仅是元数据,和业务逻辑无关。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就是这样。如果Annotations不包含业务逻辑,那么必须有人来实现这些逻辑。元数据的用户来做这个事情。Annotations仅仅提供它定义的属性(类/方法/包/域)的信息。Annotations的用户(同样是一些代码)来读取这些信息并实现必要的逻辑。

当我们使用Java的标注Annotations(例如@Override)时,JVM就是一个用户,它在字节码层面工作。到这里,应用开发人员还不能控制也不能使用自定义的注解。因此,我们讲解一下如何编写自定义的Annotations。

我们来逐个讲述编写自定义Annotations的要点。上面的例子中,你看到一些注解应用在注解上。

J2SE5.0版本在 java.lang.annotation提供了四种元注解,专门注解其他的注解:

@Documented –注解是否将包含在JavaDoc中

@Retention –什么时候使用该注解

@Target? –注解用于什么地方

@Inherited –是否允许子类继承该注解

@Documented–一个简单的Annotations标记注解,表示是否将注解信息添加在java文档中。

@Retention–定义该注解的生命周期。

RetentionPolicy.SOURCE –在编译阶段丢弃。这些注解在编译结束之后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所以它们不会写入字节码。@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都属于这类注解。

RetentionPolicy.CLASS –在类加载的时候丢弃。在字节码文件的处理中有用。注解默认使用这种方式。

RetentionPolicy.RUNTIME–始终不会丢弃,运行期也保留该注解,因此可以使用反射机制读取该注解的信息。我们自定义的注解通常使用这种方式。

@Target –表示该注解用于什么地方。如果不明确指出,该注解可以放在任何地方。以下是一些可用的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属性的注解是兼容的,如果你想给7个属性都添加注解,仅仅排除一个属性,那么你需要在定义target包含所有的属性。

ElementType.TYPE:用于描述类、接口或enum声明

ElementType.FIELD:用于描述实例变量

ElementType.METHOD

ElementType.PARAMETER

ElementType.CONSTRUCTOR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另一个注释

ElementType.PACKAGE用于记录java文件的package信息

3.4 注解用例

注解的功能很强大,Spring和Hebernate这些框架在日志和有效性中大量使用了注解功能。注解可以应用在使用标记接口的地方。不同的是标记接口用来定义完整的类,但你可以为单个的方法定义注释,例如是否将一个方法暴露为服务。

在最新的servlet3.0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注解,尤其是和servlet安全相关的注解。

HandlesTypes –该注解用来表示一组传递给ServletContainerInitializer的应用类。

HttpConstraint –该注解代表所有HTTP方法的应用请求的安全约束,和ServletSecurity注释中定义的HttpMethodConstraint安全约束不同。

HttpMethodConstraint –指明不同类型请求的安全约束,和ServletSecurity 注解中描述HTTP协议方法类型的注释不同。

MultipartConfig –该注解标注在Servlet上面,表示该Servlet希望处理的请求的 MIME 类型是 multipart/form-data。

ServletSecurity该注解标注在Servlet继承类上面,强制该HTTP协议请求遵循安全约束。

WebFilter –该注解用来声明一个Server过滤器;

WebInitParam –该注解用来声明Servlet或是过滤器的中的初始化参数,通常配合 @WebServlet 或者 @WebFilter 使用。

WebListener –该注解为Web应用程序上下文中不同类型的事件声明监听器。

WebServlet –该注解用来声明一个Servlet的配置。

五、反射的参考文献

http://blog.csdn.net/sinat_38259539/article/details/71799078

http://www.sczyh30.com/posts/Java/java-reflection-1/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基础之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