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听话的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外篇·马蹄》,文中说:

世界上的马原本是自由自在的,它们蹄子可以踏霜雪,毛发可以御风寒,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要奔跑的时候,就把蹄子扬到半空,这是马的天性。

可是,有一天出现了一个叫伯乐的人,他说:我会驯马,有很多驯马的方法,比如:“烧之,剔之,刻之,雒之。”

即: 用火红的烙铁烧烫马的皮毛,等到马儿遍体鳞伤、没了力气,再修剪马鬃、削铲蹄甲、烙上记号,最后用络头和绊绳拴连它们,把它们安置在马厩之中。

这一套操作下来,差不多有十分之二三的马要死掉了。

不仅如此,伯乐这个驯马师还要“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生筴之威。”

即:渴了不给喝,饿了不给吃,马儿只能按照人的标准认真训练,才能稍微舒坦一点。

为了让马的步伐整齐、行动统一,伯乐还给马做了全套装备——前有方便人控制方向的嚼(jiao2)子衔在嘴里,后有方便人控制速度的鞭子和马刺打在身上。

这一套操作下来,马又死了一大半。

庄子讲这个故事,意在驳斥儒家思想,用“礼乐”、“仁义”教化百姓,就像伯乐“烧之,剔之,刻之,雒之。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生筴之威。”的驯马方法一样残酷,从而泯灭了人的天性。

倡导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生物的本性。保持无欲的状态,才能回归朴素的本源。能够素朴,也就能使万民百姓的天性得到发挥。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寓言故事:听话的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