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吵架方式?
你可能总是和另一半吵架,吵完感觉两败俱伤。但事实上,亲密关系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越是相互依赖,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要协调的活动和任务种类会越来越广泛,冲突就越可能发生。年幼的儿童就会开始与父母争吵,恋爱中的伴侣亦然。
但吵架其实也是一种沟通的时机。正确的应对冲突是长久发展亲密关系不可缺少的能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理解“冲突”,并讨论什么才是好的应对“冲突”的方式。
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任何两个人在情绪和偏好上都会存在差别;另一方面是因为,亲密关系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它们迟早会引起一些紧张,我们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解释这一点。
调查显示,以下4对矛盾能够解释夫妻三分之一以上的打斗和争吵,而这些矛盾带来的紧张会在一生的亲密关系中持续存在。
1. 个体的自主性和与他人的联系性
你更想追求什么,亲密还是自由,独立还是归属?一旦接受一种,就意味着或多或少要拒绝另外一种。
人们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珍视自身的独立和自主。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寻求与他人温暖而又亲密的联系,希望能长久依赖特定的伴侣。
我们无法一方面保持高度的独立,另一方面又与伴侣保持紧密的相互依赖,因此总有一些时候,我们要有所取舍。在面临选择时,人们会更多地受到最近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和动机的影响,偏好则也会随之来回摇摆。
2. 开放和封闭
亲密包含着自我表露,亲密伴侣们希望能相互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然而,人们也希望有自己的隐私,保守一些自己才知道的秘密。一方面是坦率和真诚,另一方面是慎重和克制,二者必然产生矛盾。
3. 稳定和变化
有伴侣的人希望能维持和保护亲密关系,但人性也喜好新奇和刺激,过于呆板、规律化和可预测,将会使爱情变得平庸而单调。因此,“熟悉的安全感”与“陌生事物产生的吸引力”之间的张力会让人产生犹豫和冲突。
4. 聚合和分离
节日的夜晚,你是愿意和朋友一起参加聚会,还是在家里依偎在爱人身边?个体渴望“与更多他人待在一起”的动机,和“待在浪漫的伴侣关系中”的动机是相矛盾的。有时候,当我们陷入爱情时,就会较少探望朋友,与伴侣之外的人相处的时间比例往往很难令双方都满意。
另一个研究中,Peterson将激发冲突的事件分成4个常见类别(批评、无理要求、拒绝、累积的烦恼)。不过,激发冲突的事件往往是特异性的,在不同的伴侣关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激发事件。
但从根源上说,归因是引起愤怒争执的一大原因。任何两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会持有不同视角,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他人相比总会存在差异(行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 ),当事人容易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比他人更好的评价(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在他们的感受中,自己(事实上)带偏见的知觉是公正、公平的。
因此,两个人归因方式的不一致就会造成冲突,为彼此行为原因的孰是孰非而争斗。这样的归因式冲突是很难解决的,因为对事件的解释并不存在最终客观正确的单一解释。
当冲突发生时,由于解释不同,苦恼和愤怒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把伴侣的行为解释为无心之过,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就相对无可指责;而如果归因于内部和稳定的根源,恶劣行为是故意的,有着不可告人的行动目的,伴侣就显得恶毒、自私、猥亵、愚蠢,愤怒显得顺理成章。
我们对伴侣的判断也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判断伴侣能够改变有害的行为,我们解决冲突的努力能够得到报偿,就更可能宣告不满并建设性地寻求解决办法。而认为问题不可改变时,我们则会束手无策,焦躁不安。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冲突?
从个体来说,有些人本身的特质决定了ta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具有以下一些特质的人最容易和伴侣产生冲突:高神经质水平、随和性低的人,经常忧虑被弃的人,较为年轻的人(25岁以下)。
•人格上:高神经质的人更易与人产生争执,随和性高的人则少冲突,并在面对冲突时更能作出建设性的反应。
•依恋类型上:忧虑被弃(anxiety about abandonment,痴迷型、恐惧型)的人由于过度担忧伴侣离开自己,并紧张地预期最坏的结果,他们会在亲密关系中有更多的冲突(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并且认为冲突对亲密关系造成的损害要比对方所认为的更严重。而他们的忧虑,反而会制造出令他们恐惧的争执和紧张。
•生命阶段上:年轻人与伴侣的冲突更多。根据对美国纽约州年轻人的研究,从18岁到25岁,人们与伴侣的冲突稳步增加,而在25岁左右,人们会建立持久的爱情关系,开始职业生涯,冲突此后会变得平缓。对于中年夫妻来说,最大的两个冲突来源是孩子和金钱。在老年期,亲密关系则变得更加平静。
•相似性:恋人的相似性越低,冲突越多——你所以为的“相异相吸”可能并非如此。结婚后,有类似品味和期望的夫妻,比那些共同点很少的夫妻遭遇的冲突更少。事实上,研究认为,相似程度越高的人越容易彼此吸引,也越合适。
•酒精:醉酒对冲突的加剧可能超乎你的意料。醉酒时,你会比清醒时更有敌意,怨言更多。
如何应对愤怒和冲突?
当激发事件出现时,我们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介入冲突:介入有两种结果,有可能双方进入谈判协商阶段,通过理性方式来解决;也有可能冲突升级和加剧。
另一种则是接近/退避模式,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方不断批评、唠叨和向对方提出要求,另一方则逃避正面接触,退避和采取守势。最可怕的是,这种模式是能够自我延续的(self-perpetuating),在退避者不断消极退缩时,接近者将更加执着于解决争端;这种增加的压力则使退避的一方更加抵触、寡言,又使得接近的一方更加忽视和误解;从而一直持续下去。久而久之,这种模式对夫妻双方亲密关系的损害巨大。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是一方寻求亲近、希望修复关系,另一方则希望保护自身的独立自主,抵抗表达的要求。
尽管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冲突本身就是促进亲密感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冲突能够暴露出业已存在的争端和矛盾,这样才有可能寻求解决方法。如果处理的好,冲突能够避免困难的恶化,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研究证明,那些争吵严重的伴侣的确是能够改变的,当伴侣的冲突方式具有建设性时,双方经历了一种处理冲突的风格,就可能持续下去。
避免罪责归因是问题的关键。当你认为伴侣疏忽或恶意对待你,愤怒马上就要发生时,可以自我对话,告诉自己伴侣是不想故意伤害你的,然后再去思考,伴侣在不想故意伤害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那么做。
Dana Caspersen总结了一些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以谈话为核心的:
1. 在倾听时,不要总是听到那些攻击型的内容,而是接受情绪背后的信息。当你认为自己在被攻击,你就会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到攻击性。
2. 改变你对话的方式,传递你真正想说的信息,而不是表达攻击。比如,用“我”而不是“你”来表达:“我觉得很累,不想洗碗了。”而不是攻击性地表达,“你真懒。”
3. 当你在倾听时,不要急着提出建议。不管你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明显,你都应该首先听完ta在说什么。你的伴侣也许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
4. 检查你的猜测,如果是错的,就放弃这些猜测。
5. 假设建设性的对话是有可能的,即便看起来不是这样。如果你始终觉得,最好的将会发生,很有可能就真的会。
6. 当你意识到你自己在将事情变得更糟时,停止争吵。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你可以是阻止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的那个人,并可以导致一个更积极的结局。
7. 认识到冲突双方都有责任,而不是某一个人的错。不要彼此责备,学会用“我们”而不是“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8. 假设有还没背被考虑到的更多选择存在。以积极的心态跳出来(比如停下来休息一会,给彼此一些空间和时间),你会创造性地找到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9.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冲突。我们很有可能会为了相似的主题争吵,所以这一次你们彼此对冲突的交谈、倾听、探究越多,就越可能解决冲突,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