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追忆香港黄金时代的才子们——04
【04】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蔡澜有个记者同事倪亦舒,文采出众,锋芒毕露,邵氏一哥岳华,都忌惮她手中的笔杆子,更惧她兄长倪聪。
亦舒很欣赏蔡澜,还将他介绍给了兄长。
多年后,她迁居加拿大,和兄长断绝往来,蔡澜却与她兄长成为挚友。
倪聪早年从内蒙,一路刻假章偷渡到香港。白手起家的他,做过工人、校对、编辑,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改名倪匡。
他写稿奇快,曾创下一小时写8000字的记录,最多同时在12家报刊连载。
就连金庸也向倪匡约稿——当时能够在《明报》上刊登文章,是特殊的象征。
后来金庸前往欧洲,甚至把手头连载的《天龙八部》交给他代写。
倪匡最恨阿紫,于是把她写瞎了。毕竟金庸走的时候只嘱咐不要写死,又没说不能写残废。
金庸厉害之处也在于,能把被倪匡打乱的故事走向,写出剑走偏锋的另一种江湖。
倪匡的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后来他意识到继续写武侠,必然越不过金庸这座大山,于是开始写科幻,连载卫斯理系列。
“写武侠的金庸、写流行乐的黄霑、写科幻的倪匡和写美食的蔡澜”,四人皆因《明报》聚首,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2002年,一代新武侠巨匠张彻驾鹤西去。灵堂之上,高书“影坛宗师”四个大字。当天,王羽、吴宇森、楚原、许冠文、黄霑和蔡澜扶灵。众人哀悼万分。张彻的离去,象征着香港武侠黄金时代的彻底终结。
“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这个让倪匡鸣鸣得意半生的对联,前半句写得就是他。
张彻的葬礼上,黄霑写下挽联:“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
倪匡说:“对得妙,改天我死了,也由你来写好了!”
张彻曾在台湾文化部拍过一部《阿里山风云》。那首《高山青》中耳熟能详的歌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画呀…”也出自他手。
张彻赴港后,以笔名何观写影评,经常跟一个叫“岳川”的影评人打笔仗,每次都被岳川骂得狗血淋头。
岳川,就是倪匡写影评的笔名。
1967年,张彻要拍电影,跑去找倪匡,说你给我写个剧本。倪匡说你们邵氏那么多人才,轮得到我来?再说我只会写小说,不会写剧本。张彻放下面子,苦苦相求:
“你就照着小说写,写好了我再给你改。”
张彻找倪匡,并非心血来潮。倪匡在业内混,就靠“快”和“奇”取胜。早年《真报》连载司马翎的小说,他帮忙续了几期,反响比原作还好。司马翎得知后,夸他写得还可以,倪匡说:“什么叫还可以?明明胜过你!”
为了多挣稿费,倪匡四天写一本书,一个月出八个系列。笔下故事过分离奇,看得读者欲罢不能。有两年,倪匡每天写近两万字,一个月写12份连载。书桌前12个夹子夹稿,用绳子吊起来,写完一份写下一份。10万字的长篇,他10天搞定。吊打业内所有人。
张彻知道他一肚子离奇想法,能够化套路为神奇,才不计恩怨找上门。
果然,倪匡三两下写了个《独臂刀》。张彻拿去一拍,开创香港新派武侠,票房过百万,从此在片场横着走。倪匡就此踏上编剧之路。
2年后,他在报上翻新闻,翻出霍元甲有个大弟子,就给李小龙写了《精武门》,一手虚构出那个大名鼎鼎的的抗日英雄,陈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给邵氏写剧本,倪匡才思泉涌,三天出一个作品。《小李飞刀》的编剧陈文贵进邵氏时,听说倪匡桌子有八个抽屉,一个抽屉里一个剧本,每天一个抽屉写一小时,写完就去找朋友喝酒。
后来粗略统计,自《独臂刀》算起,邵氏400多部武侠剧本,有261部是倪匡一人撰写。加上未成片的,竟多达561部。
倪匡大半生做事,全凭随性。在《明报》连载时,他让卫斯理掉到南极,杀了一头北极熊。
读者骂他没有常识,他直接停载一期,专门用大字体只写了两句话狡辩:“你说得很对,南极没有北极熊,可世界上也没有卫斯理。”就是这么明目张胆地无赖。
写武侠的金庸、写流行乐的黄霑、写美食的蔡澜、写科幻的倪匡四人皆因《明报》聚首,后来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虽被港人称为才子,还被冠以“科幻鼻祖”,但倪匡说那都是外界的误会。自己写小说,完全是冲稿费去的。跟文坛开会,他大方承认,自己只有中学学历,写故事一旦卡壳,就去翻《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找灵感。真是一点偶像包袱都没有。
曾有文学青年向倪匡请教,问如何才能像他一样倚马千言。倪匡笑了笑说: “简单,你多写点废话。”
监制电影的蔡澜邀请他客串作家和嫖客,他喝得酩酊大醉,索性出演“喝醉的嫖客”。
旁人认为出演嫖客有失身份,告到倪太太处,倪太大笑曰:“本色出演。”
年纪大了,倪匡逐渐收心。他儿子倪震,却继承他的花心。追到周慧敏之前,追过李嘉欣,先后跟陈法蓉、姚乐碧、傅颖等人传绯闻。2008年还爆出一个激吻门。周小姐学她婆婆学得好,一点都没往心里去。
岁月渐老,对于隐退,倪匡早有心理准备。他有“人生配额”一说,觉得一个人一辈子各方面的配额都有限,写小说有,喝花酒有,抽烟也有。2004年,写完一本《只限老友》,他为“卫斯理”画上句号,145本。他说写作配额已用尽。
但他喜欢吃,爱油爱腻,胆固醇越来越高。不开心时,跟蔡澜抱怨,说香烟美酒的配额都用完了。只不过荤口不改,一次出去吃饭,吃着吃着,对在座的人感叹道:“唉,这男人老了,身上最该硬的地方,都硬不起来了。”
大家蓦然一怔,倪匡笑道:“诸位不要误会,我说的是牙齿……”
1992年,倪匡去美国生活,留下一纸声明:“我已决心淡出,自此天涯海角,闲云野鹤;醉里乾坤,壶中日月;竹里坐享,花间补读;世事无我,纷扰由他;新旧相知,若居然偶有念及,可当作早登极乐。”
到美国后,他做木工、养花鸟、玩贝壳,烧得一手好菜,专心享乐人生。自称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仅是第三。
2012年倪匡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徐克为他颁奖时说:自己未了夙愿,就是把他的作品拍成科幻电影,问他怎么看。
倪匡听了,嘿嘿一笑:“这个在你,我无所谓。”
晚年的倪匡心中对于名利已无挂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