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Kotlin 的协程

这篇文章会介绍 Kotlin 协程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常见类/函数/对象的用法。

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看起:

fun main() {

    GlobalScope.launch {
        println("协程中的线程是:" + Thread.currentThread().name)
    }

    // 等待1秒钟,让协程执行完
    Thread.sleep(1000)
}

这段代码是在协程中打印所在线程的名称,其中 GlobalScope 是协程默认的全局作用域,launch 是一个协程构造器,它创建了一个协程并自动执行。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下协程的这三个部分:
(1) 协程作用域(CoroutineScope);
(2) 协程构造器;
(3) 协程上下文(CoroutineContext) 和调度器(CoroutineDispatcher);


1. 协程作用域

例子中的 GlobalScope 虽然首字母大写,但它是一个单例对象,是默认的全局作用域。
GlobalScope 实现了 CoroutineScope 接口,这个接口持有了协程上下文,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CoroutineScope {
    public val coroutine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1.1 协程作用域的作用

作用域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结构化并发的需求。
每个线程启动后,它执行的上下文就是整个进程,没有线程独立的作用域和任务边界。
但对于协程,我们很少需要一个全局的协程,协程总是与应用程序中的某个局部作用域相关,这个局部作用域是一个生命周期有限的实体,例如一次网络加载、一个 Activity 或 Fragment。
想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结构化并发」可以看这篇文章:《什么是结构化并发 》。

1.2 如何自定义作用域?

协程作用域的创建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
① 继承 CoroutineScope 接口自己实现;
② 使用 coroutineScope 方法创建;
③ 使用 supervisorScope 方法创建;

下面分别看看:

(1) 继承 CoroutineScope 接口实现自定义的作用域
如果你有一个业务相对独立的类,你可以继承 CoroutineScope 接口,使得你这个类成为一个协程的作用域。
例如 Android 开发中每一个 Activity 都可以是一个作用域:

class MainActivity: AppCompatActivity(), CoroutineScope {

    /** 需要实现协程上线文,这里使用空上下文 */
    override val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在默认的子线程中,请求网络数据
        launch {
            val res = requestService()

            // 在主线程中,更新 UI
            launch(Dispatchers.Main) {
                updateUi(res)
            }
        }
    }

    override fun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 在 Activity 销毁时取消协程
        cancel()
    }
}

为了在 Android/JavaFx 等场景中更方便的使用,官方提供了 MainScope() 方法快速创建基于主线程的协程作用域。
只需要将 CoroutineScope 的实现通过 by 关键字委托给 MainScope 对象即可:

(2) 使用 MainScope 创建协程作用域

class MainActivity: AppCompatActivity(), CoroutineScope by MainScope() {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在IO线程中,请求网络数据
        launch(Dispatchers.IO) {
            val res = requestService()

            // 在主线程中,更新 UI
            launch {
                updateUi(res)
            }
        }
    }

    override fun onDestroy() {
        super.onDestroy()

        // 在 Activity 销毁时取消
        cancel()
    }
}

(3) 使用 coroutineScope 和 supervisorScope 方法创建协程作用域
coroutineScope 方法可以用来创建一个子作用域,它只能在另一个已有的协程作用域中调用,例如在另外一个 suspend 方法中调用。
supervisorScope 方法和 coroutineScope 类似,也用于创建一个子作用域,
区别是 supervisorScope 出现异常时不影响其他子协程, coroutineScope 出现异常时会把异常抛出。
篇幅所限,不举例子了。


2. 协程构造器

例子中的 launch 就是一个携程构造器,利用协程构造器可以方便地构造出一个协程对象。
在创建线程时,我们可以这样创建:

import kotlin.concurrent.thread
thread {
    // 在子线程中执行的代码
}

同样,创建协程时,我们可以利用 launchasyncrunBlockingwithContext 等构造器创建协程,例如:

GlobalScope.launch {
    // 在协程中执行的代码
}

2.1 launch

launch 是最常见的协程构建器,它会启动一个新的协程(AbstractCoroutine),并将这个协程对象返回,接着会在协程中执行参数中的 block。
AbstractCoroutine 继承了 Job,launch 返回的 Job 对象实际就是协程对象本身。

launch 的原型如下:

public fun CoroutineScope.launch(
    /** 上下文 */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 如何启动 */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 启动后要执行的代码 */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
): Job

launch 方法有两个可选参数:CoroutineContext 和 CoroutineStart。
CoroutineContext:
是协程的上下文,默认使用 EmptyCoroutineContext,作用是决定把协程派发到哪个线程中执行,下文会介绍。
CoroutineStart:
是启动时刻的枚举,默认使用 CoroutineStart.DEFAULT,表示尽快执行。

2.2 async

async 比较常见,它也会启动新的协程(AbstractCoroutine),并返回这个协程对象,然后在协程中执行 block。
返回类型 Deferred 继承自 Job,与 Job 的区别是 Job 不会携带返回值, Deferred 带了返回值。
所以 async 多用于需要返回结果的场景。

async 的函数原型:

public fun  CoroutineScope.async(
    /** 上下文 */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 如何启动 */
    start: CoroutineStart = CoroutineStart.DEFAULT,
    
    /** 启动后要执行的代码 */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Unit
): Deferred

参数和 launch 一样,我们看看 async 怎么获取返回值:

// 任务1:耗时一秒后返回100
val coroutine1 = GlobalScope.async {
    delay(1000)
    return@async 100
}

// 任务2:耗时1秒后返回200
val coroutine2 = GlobalScope.async {
    delay(1000)
    return@async 200
}

// 上面两个协程会并发执行

// 等待两个任务都执行完毕后,再继续下一步(打印结果)。
GlobalScope.launch {
    val v1 = coroutine1.await()
    val v2 = coroutine2.await()
    log("执行的结果,v1 = $v1, v2=$v2")
}

async 还有更多用法,后面会介绍。

2.3 runBlocking

runBlocking 会启动新的协程(AbstractCoroutine),并返回这个协程对象,然后在协程中执行 block。
launchasync 不同的是,runBlocking 会阻塞住当前线程,直到 block 执行完毕。

runBlocking 不应该在协程中调用,它大多数使用场景是为了测试。

runBlocking 的函数原型:

public fun  runBlocking(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 T

2.4 withContext

withContext 会在调用处挂起,直到 block 执行完毕。它需要指定一个协程上下文,block 会在这个上下文中执行。

withContext 的函数原型:

public suspend fun  withContext(
    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 T

使用示例:

runBlocking {

    launch {
        delay(1000)
        log("第 1 处的代码执行完毕!")
    }

    withContext(GlobalScope.coroutineContext) {
        log("第 2 处的代码开始执行!")
        delay(2000)
        log("第 2 处的代码执行完毕!")
    }

    log("外部代码执行完毕!")
}

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是:

[Thread: 1 ] [12:32:23.772] 协程 2 中的代码开始执行!
[Thread: 1 ] [12:32:24.784] 协程 1 中的代码执行完毕!
[Thread: 1 ] [12:32:25.779] 协程 2 中的代码执行完毕!
[Thread: 1 ] [12:32:25.779] 外部代码执行完毕!

可以看到,withContext 调用后,后续的代码会等到 withContext 的 block 执行完毕后再执行。 同时,线程是没有被阻塞的。


3. 协程上下文 和 调度器

CoroutineContext 是一个接口,定义协程的上下文。
CoroutineDispatcher 负责决定将协程放到哪个线程中去执行。

调度器(CoroutineDispatcher) 是上下文(CoroutineContext) 的子类。

Kotlin 提供了默认的几个调度器,放在 Dispatchers 中,他们分别是:

3.1 Dispatchers 中包含的调度器

(1) Dispatchers.Default
默认的派发器。它会使用后台共享的线程池。

(2) Dispatchers.Main
使用主线程。只有在 Android、JavaFx 等平台才有。需要引入对应的依赖:

implementation 'org.jetbrains.kotlinx:kotlinx-coroutines-android:1.3.5'

(3) Dispatchers.Unconfined
这个协程派发器会在调用者线程内启动协程, 但只会持续运行到第一次挂起点为止。
在挂起之后, 它会在哪个线程内恢复执行, 完全由被调用的挂起函数来决定。
非受限派发器(Unconfined dispatcher) 适用的场景是, 协程不占用 CPU 时间,
也不更新那些限定于某个特定线程的共享数据(比如 UI).

(4) Dispatchers.IO
用于执行 IO 类型的协程。它会和 Dispatchers.Default 共享线程池。
所以在一个 Dispatchers.Default 的作用域中,试图切换到 Dispatchers.IO 中执行,线程不一定会切换。例如:

除了继承了 上下文(CoroutineContext) 的调度器,还有几个常见的 CoroutineContext 子类:

3.2 EmptyCoroutineContext

空上下文。
launch等协程构造器使用的默认上下文就是这个。
当使用这个对象时,表示当前的 block 执行在父协程的上下文。

例如:

fun main() {
    runBlocking(context = ctx) {
    
        // 这里没有指定上下文,默认使用 EmptyCoroutineContext,
        // 也就是使用 runBlocking 的上下文 ctx
        GlobalScope.launch {}
    }
}

如果没有父协程,会新创建一个线程池,例如:

fun main () {

    // 外层没有父协程,且使用 EmptyCoroutineContext,
    // 则内部会新建一个线程池
    GlobalScope.launch {}
}

3.3 newSingleThreadContext

当使用这个参数时,表示当前 block 执行在新的协程上下文中,例如:

fun main () {
    
    val ctx = newSingleThreadContext("新的协程")
    GlobalScope.launch(context = ctx) {
        log("在新协程中执行")
        // 不再使用时,需要手动 close 掉,节省线程资源
        ctx.close()
    }
}

注意:我们手动创建的协程上下文,一定要在不用时 close 掉。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 Kotlin 的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