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痛苦,是一种心灵能力(张亦弛)

无法忍受痛苦=无法从情感层面经历痛苦=心理疾病的产生 

今天下午一直在阅读比昂的《Second Thoughts》.这本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治疗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的内容。这本书的确不好读懂,因为精神病状人格(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精神病状的人格部分。只不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状人格部分比我们“正常人”的同等部分要多一点而已)是无法被我们日常的意识逻辑所理解的。

我今天想谈的是这本书中的一小部分。在书中第112页,比昂谈到了两种心理状态:躲避痛苦和忍耐痛苦。

在和来访者,或身边的人们交谈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人都会时不时地逃避痛苦。

比如:如果你和一个刚刚失去亲人的伙伴提及ta这位过世的亲人,ta可能会非常愤怒或者选择回避谈论关于这位亲人的事迹。 对强烈创伤的回避或躲避起到了对我们心灵的暂时性保护:因为一时无法接受痛苦的现实,所以选择暂时的逃避。

我认为在强烈创伤面前的暂时性逃避并不代表当事人有心理疾病---暂时性逃避是人性的一部分。

区分精神健康与精神失常的关键点在于:长期来看,精神相对不健康的人会一直压抑,逃避曾经在ta身上发生过的创伤和其带来的痛苦感觉。反之,精神相对健康的人在潜意识层面会最终选择慢慢面对和正视自己的创伤。

我想只要是有一点经验的精神分析师都会有和我类似的体会: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来访者从情感层面面对,直视,和承认自己的创伤的存在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因为创伤时常给来访者带来的是心灵无法承受的痛苦。这些无法被承受的痛苦会被自动化地压抑到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无意识)。作为创伤应激的暂时性压抑和逃避对来访者来说起到的是暂时的保护作用。

但是,这种对创伤的长期性压抑和逃避对来访者的心灵会造成非常大的代价。长期对创伤性事件的逃避意味着创伤所带来的相应强烈情感无法被来访者正视,忍受和消化。这些淤积的强烈情绪情感在被压抑和逃避过久以后,会进一步在心灵现实中腐化,腐烂。这些腐化后的情感会烂在心底。

它们时常会以暴力,躁狂,精神失常,精神崩溃,抑郁,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来。有时也会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比如没有躯体病变的身体疼痛或不适。如:消化不良,内分泌失常,脱发,手脚发冷,出冷汗,肠胃不适,哮喘,湿疹,偏头痛和一些关节疼痛都有可能是心因所致。

注释:我在这里不是说所有这些躯体症状都是心理疾病引起的。有这些身体症状的人们一定要先去看医生。如果医生多次为你检查,并告知你说这些症状并没有生理病变诱因时,你或许因该尝试着去看看精神分析师。

被长期压抑的创伤性情绪情感在来访者的意识和认知层面通常是无法呈现的 。来访者常常会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抑郁或焦虑什么。有时来访者也可能把心里的不适怪罪到天气等原因上。因为这些情感被压抑太久了,所以来访者和自己的这些情感的链接被切断了或弱化了。所以帮助来访者建立和自己曾经无法直视的创伤的链接是非常重要的 。不链接不代表创伤不存在了,其实创伤一直以其他的形式在表达,比如酒后的痛哭和躁狂。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帮助来访者建立与如此强烈创伤的链接需要非常恰当的时机。如果过早建立与强烈创伤的链接,来访者非常可能因为一时无法正视强烈的痛苦而终止心理治疗。共情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有机会,我会再着重写写关于共情的体会。

如果治疗师能帮助来访者再次正视自己的创伤。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正视自己的创伤和心理疾病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

那么呈现在来访者面前的是两个选择:

1)再次逃避(选择忽视),躲避这些创伤和其带来的痛

2)或选择忍受创伤浮现所带来的痛苦。

图片发自App

01

如果来访者选择再次逃避创伤和其带来的痛苦,ta很有可能会终止治疗。或躲避入ta的精神避难所(详情请阅读John Steiner写的<> )。

选择躲避的来访者可能会再次变得抑郁。抑郁本身可能就是ta逃避面对精神痛苦的避难所。选择回去吃已经戒掉的精神类药物,或加大药物剂量也可能是因无法承受精神痛苦而选择逃避的迹象。

再次逃避可以帮助来访者暂时不去经历ta内心的创伤。但是ta所需要承受的代价是:ta会再次精神失常,抑郁,焦虑等。这些无法被忍受和消化的精神痛苦会再次以排泄的方式发泄出来。

比如,从精神或肉层面伤害,和攻击他人或自己。对精神痛苦的逃避会增强和助长病理性的投射性认同。把自己承受不了,消化不掉的强烈情绪丢给他人。要他人来为其承担责任。

02

如果来访者从潜意识层面选择忍受痛苦,不再去逃避痛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逃避和面对痛苦间游荡是正常现象。那么在忍受到一定火候的时候,ta的痛苦就有可能被转化为思维和思想。

也就是比昂说的对β元素的α化:意思是把没有消化好的精神碎片和腐化再次消化一下,最终转化为对我们精神有用的营养。

从容忍痛苦到将痛苦转变为思想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框架里,这是一个从快乐原则走向现实原则的过程:逃避痛苦是在趋利避痛(快乐原则)。而承受消化痛苦是面对现实:外部现实,和主观的精神现实。比如,面对自己的创伤和人格缺陷的迹象。现实原则,我自己的痛苦是应该由我自己来负责和经历的。

如果来访者能在面对痛苦的同时忍耐痛苦,那么ta消化和处理痛苦的几率就会增大。 思想和思维是痛苦被消化,处理和被容纳后的产物:痛苦不需要再被发泄掉了,因为它们被转化成了思想。思想也是容器本身,容器是消化痛苦的精神器官。

“忍耐”这个词是很容易被误解的。比昂和我说的忍耐并不是去把痛苦憋心里不告诉别人或藏起来。硬撑着,逞强并不是“忍耐”的真正意义,它们只是因为无法处理情绪而选择压抑的,幼稚的表现罢了。

比昂和我说的“忍耐”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来访者无法面对心灵创伤时常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忍耐”的能力。这种“忍耐”力的原型是一个健康的母婴关系:妈妈一开始能接受,忍耐,处理,并反馈婴儿的强烈情绪。随之婴儿会从妈妈那获得这种“忍耐”自己情绪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来访者缺乏的忍耐力是小时候的创伤造成的(爸妈没有或缺少忍耐力)。

治疗的一种目的是在与来访者交谈过程中,把治疗师的忍耐力移植到来访者内心。治疗师像妈妈一样首先帮助来访者忍耐,消化,处理和反馈痛苦。一段或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访者或许能吸收治疗师忍耐,消化和处理自己痛苦的能力。

所以,治疗师的相对的健全人格,能接受,忍耐,消化处理痛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不是一种可以运用的技术,而是治疗师存在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把精神分析技术比喻为外功,那么治疗师的精神能力就是内功。

每一个精神分析师曾经都是一位来访者。Ta的精神分析内功是在长期的自我体验(治疗师被分析),人生经历和天赋(对人类心灵的自发性好奇与兴趣)的交配中获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忍耐"痛苦,是一种心灵能力(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