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面前,我们如何养成保持专注的习惯?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个男生在上课的时候,前半节课,他会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后半节课,他基本是用来看课外书的。

    由于他各科成绩一直在90分以上,老师也不管他。老师说要是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每门功课每次考试也能在90分以上,他也不管我们。

    N年后,我才知道集中精神10分钟,胜过心不在焉10小时。然后加大阅读量,也可以提高分数。然而我们掉在这两个坑里N多年却全然不知。

    我们今天要来聊聊在学习面前,我们要如何才能保持专注?在聊保持专注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不能保持专注?为什么你看了半天的书,好像什么都没看进去?

    我在《那是因为你们门不当户不对》一文当中有说到,当你眼睛扫过文字,你脑海里调不出相对应的资料来解析它的时候,你就会看不懂你手中的资料,读不下去。

    其实学习的时候都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当你面对复杂的资料,你脑子处理的速度,跟不上你所做的事情的速度时候,如果还加上心浮气躁的话,你就没办法专注了。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回忆一下你读网络小说的情景,一口气读上几百章,有时候还会觉得意犹未尽。

    因为网络小说中蕴含的信息密度较低,我们头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跟得上这些作品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的速度,也跟得上我们眼睛观看的速度。这些信息很流畅的流入到了我们脑海,顺畅的保持一致步调。

    而我们的学习资料都是精简和提炼而诞生的产物,它们包含的信息量非常的庞大而复杂。有可能一句话的定义背后,就有无数个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知识点。

    我到今天才知道我看书快,吸收与消化慢的原因,搞了半天是脑子处理不过来,我一直以为是我眼睛与文字之间太陌生造成的。

    专注力是一种稀缺的能力,而培养这种稀缺的能力,需要主动去锻炼。

    如何才能让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跟得上做事的速度,让这两个速度保持良好的齐头并进的态势,而不是相互摩擦?如何才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呢?接下来我分8点来讲。


001调动多种感官,全情投入

    面对复杂的资料,难啃的书,你可以拿支笔,一边阅读,一边在旁边做批注。我们可以让眼和脑都随手动,这样才能保证眼脑处在同一速度。

    如果可以读出来的话,你也可以跟着读出来,都说调动多种感官,全情投入,不但能专注,而且还可以让知识在脑海里存留的时间会更长。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点,读书并不是读得越快越好。阅读速度的快是要建立在你能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不能理解,那就适当地放慢速度,调动多种感官,全情投入。


002预习

    不管是上课还是读书,我都会对手上的资料进行大致的了解。

    这个习惯是在广外的时候养成的。我那个老师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她上课和我以往的老师都不一样。

    她讲课从来都不是从头讲到尾,她是跳着讲的。上课的前5分钟复习,接下的15分钟,她会把这节课的重点全部挖出来,跳着讲。她会跟我们说她要讲的哪个单词或者句子在第几页的第几行。

    如果你不预习,不认真听她讲,不要说是在听天书,你连翻书的速度都会跟不上她讲课的速度。

    现在我做阅读也一样,我会把封面、序言、目录、书里的粗体字、插图都会看一遍。然后我会不停顿地一口气读完它。最后再来慢慢整理与消化。

    这是我们讲的第二点,不管拿到任何资料学习之前,首先要对它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就是我们读书时所说的预习。


003设置番茄钟

    每次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这样学习的方式,大脑没那么容易产生疲劳,也能更容易专注,而且效果也会比一直不停地学习要好。

    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保持高度专注的状态后会陷入疲惫,血糖也会随着专注的时间降低,而番茄钟工作法把时间划分为短时间的学习和频繁的休息,会让大脑得到有效地恢复。

    在卡尔。纽波特的《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书当中,他就有介绍过《利用好‘黄金50分钟’》,他说大学生学习,可以学习5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

    无论是阅读、记笔记、做实验还是记单词,都尽量在50分钟内,每隔50分钟休息10分钟。在50分钟内学习的内容,可以在你头脑里更持久的保存下来。这也是所有成功学生的诀窍之一。

    我们讲的第三点,按自己的习惯设定番茄钟,频繁的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使它有效的恢复。


004远离诱惑

    你平时喜欢在哪里学习?我可以在自己的书桌前,也可以在图书馆,在广外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在校园里背书。但是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地方没有诱惑。

    不管是在书桌前、图书馆,还是在校园里;除了有学习需要用的物品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我学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是绝对不能放吃的,否则我会忍不住想吃它。

    早些年,也会忍不住想看手机,用电脑上网等,现在在看书的时候,几乎都不需要控制,而且我看书都是在手机软件里看的电子书。在阅读的时候,我是不会去看其他的东西的,只专心做阅读。

    不过总体来说,我还是喜欢在安静的地方来读书、学习与工作,因为这样不容易被干扰。

    我们讲的第四点是远离诱惑,既然我们战胜不了本能,那么我们就去战胜自己。既然我们控制不了自己去做正确的选择,那么就不要给自己选择的机会。


005避免道德许可效应

    就是当你看几页书后,为了犒劳自己,然后就去刷会儿手机,结果一不小心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还有你为了塑身,运动了两个小时,你为了犒劳自己,然后吃了好几块蛋糕,这个蛋糕的热量超过了你运动时消耗的热量。这一类似的行为都叫道德许可效应。

    在李拓远的《学习高手》中和卡尔。纽波特的《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书中都有提到,中途休息的时候,这些零碎的时间可以处理像整理桌面零碎的事情,或者活动一下身体等,尽量不要刚刚进入状态的神经松懈下来,否则等半天又进入不了状态。

    这是我们讲的第五点,避免道德许可效应,不做无用功。


006为自己寻找观众

    听说在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就有人一边努力工作和学习,一边开直播,但是他们不会与观众互动,只会专注手上的事情。

    他们是将自己的努力表现给别人看,这样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这大概会给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增添一些独特的精神鼓励吧!这也是心理学上讲的‘表演型人格’。

    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上课闹腾的时候,只要老师一表扬他们,他们马上就会静下心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因为他是需要被看见与关注。

    我记得有一次去肯德基吃早餐,看见好几个小姐姐、小哥哥就在那里看书,我当时还忍不住说了一句:“现在的大学生上学还真拼啊!吃早餐的时间都在学习。”

    现在我是彻底明白了,他们就是希望有‘观众’监督他们,当听到有人表扬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不好意思再去玩手机或者做其他的了,只得埋头学习。

    如果你觉得图书馆、书房太安静,你也可以尝试去热闹的地方,给自己找些‘观众’来监督你。

    人非圣贤,难免抵抗不了诱惑,那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如果你找不到观众,你可以来跬步,跬步有一群人一起跑步、学习与成长。

    寻找观众的形式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有人一边学习与工作时,开直播的时候,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有人因为被弹幕、人气和礼物分心,然后陷入到了形式主义的旋涡当中,而并没有专注自己的学业与工作。

    这是我们讲的第六点,为自己的找个观众,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007找个学伴

    在读书的时候,我都没有弄懂同桌是用来干嘛的,一直以为就是上课的时候用来聊天的,或者考试的时候给对方抄答案的。别打我,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学渣。


    后来长大了,在樊老师的线上训练营,做助教的时候,由于一些学员不打卡作业,战友跟我说要给他们去找个同桌,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成长。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同桌还有这样的功能。

    后来我也去朋友圈找了一个‘同桌’,跟着他一起跑步。我发现他除了跑步坚持得很好之外,他的公司也管理得不错,他一直都有读书的习惯。再后来跟他熟悉了,发现他有特别多良好的习惯。他就是我师父。

    在我师父的影响下,我现在也养成了跑步、读书的习惯,戒掉了很多以前不好的习惯。现在跑步、读书与写作经常会产生心流,尤其是阅读,随时随地都可以沉浸进去。

    在《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书当中,作者也提到了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同频的学伴,但是不是找自己的男女朋友,或者心仪的人,否则那样就更加没办法专注了。

    这是我们讲的第七点,给自己找个学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成长。


008死磕到底

    “你太快了!”这是我师父以前经常跟我说的话。当时我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这样说,我明明不快呀!

    有一次,我把我想走捷径的想法告诉他,他跟我说:“低下头去做事,拿得起岁月打磨自己,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后来我进入了深刻的反思,他为什么总是说我快,为什么会觉得我不踏实等等。

    当时我自己也遇到了问题,不管做什么,总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有一种冲不出去的感觉。后来发现表面上我是什么都会,但是事实上什么都不精。自己的底层知识千疮百孔,知识框架就像一个豆腐渣工程,随时都面临着倒塌的状态。尤其是叶礼进入跬步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

    再后来,我真的开始沉下心去学习,没弄懂的东西,一定要弄明白才罢休。

    前不久,我看书的时候,有一个章节怎么看都不明白,然后抄了一遍还是没有理解。我去网上查过后,还是觉得很模糊,后面我也去找人来解释过。他解释过后,我还是处在非懂似懂的状态里。

    最后我又去找了三本相关主题的书,找到相似的章节,全部读完,终于弄懂了。搞明白之后,我超级有成就感。也是从那以后,我发现在我阅读的时候,理解速度稍微快了一些。

    这种死磕的态度看上去有些固执,但是这是为了打牢学习的“地基”。正所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较真钻研的劲头。不然就像前面的我一样,导致后期出现越来越多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走到哪都遇到瓶颈,到那时候再回头去补基础,就很麻烦。

    在学习面前较真是一种专注、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是我们讲的最后一点,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要有死磕到底的精神,不弄明白,决不罢休。

    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如何养成专注的习惯?一共讲了8点。

    第一点、调动多种感官,全情投入,除了让我们更专注之外,学习效果也会比平时好。第二点是学习之前,一定要预习我们手上的资料,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第三点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设置番茄钟,让大脑在高效运转过程中,定时休息,缓解它的疲劳。第四点是远离诱惑,既然我战胜不了它,就远离它,眼不见心不烦。第五点是避免道德许可效应,避免自己做无用功。第六点是为自己找个观众,既然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我们就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第七点是找个学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与相互成长。第八点就是对不懂的知识都要死磕到底,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不会的变成会的。

    不管你用哪种方法,让自己养成专注的习惯,那都是你值得去做的事。因为专注是一种稀缺的能力,当你能拥有它的时候,我相信你的人生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学习面前,我们如何养成保持专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