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养,叫不争辩

你赢不了争论。要是你输了,你当然也就输了;但如果你赢了,你还是输了。因为人的内心不会因为争论而有所改变。

—戴尔.卡耐基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片段。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是一类人,眼界不一样;狸猫哪懂老虎心胸,不同的志向,不同的人生。

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讲理,不是所有道理你对面的那个人都能听得进去。不是同一个高度,没有一样的境界,不是同一个层次,没有一样的格局。不同的世界,争没意义;不同的三观,鸡同鸭讲!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句话流传至今,为世人所称颂。但人生在世,纷争难免。与人争输赢,与人争高低,与人争是非,世人因此困扰在纷争的藩篱中。

只有真正的智者懂得,胸怀不争的处事哲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道德经》里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是说:天道是利益万物而不伤害,从来不和任何东西争。人应该效仿法天道,天道不争,圣人不争,那么人们也应在竞争中学会"不争"的智慧。

不争辩,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因为争论里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在浪费时间、消耗感情的同时,只会让彼此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对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去跟别人计较长短,生活中,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就不必去较真。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外表平平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极其普通。便说:别人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低头继续读自己的书,完全不理他。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太过分了,来找老子道歉。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你说什么,是你认为的,它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喜欢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只要认定自己是对的,面对那些指责自己的人,淡然一笑不必太在意。有时候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多善良多优秀,总会有人指指点点冷眼相对。

"永远不和人作无谓的争辩",这句话能让你在即将发生争论的场合熄灭内心的怒火。仔细想想,即使我们真的辩论胜了,那么我们又真能得到什么吗?

其实,都是好胜心在作怪。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为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与其与人争论,不如找自己的错误。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楚谁是傻瓜。

歌德曾说过: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庄子和惠子那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庄子和惠子出游,在池塘边欣赏鱼儿。

庄子看着水里的鱼,突然兴奋地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回答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其实,这个世界,有时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很多时候,我们各自所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

就像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想法难免会有差异。和不同层次的人沟通,是一种漫长的无奈;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更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智慧,不争辩是一种修行。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你只管做好自己,本本分分,坦坦荡荡,时间会帮你澄清。

诸葛亮舌战群儒,一生经常与人辩论可谓雄辩之才,但是他却说:大辩不辩。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对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

人这辈子,重要的不是和别人争辩,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人品端正,无惧流言蜚语,清者自清,内心无愧一生!

世界之大,人都有三六九等之分,我们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品性和素质,但庆幸的是,我们有选择远离他们的权利,不与他们作过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这就是对于自己最大的保护。

这并不意味着软弱或退让,而是当你耗尽了精力,却难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你终会明白,最好的发声方式,莫过于少说话,做好自己。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方向,理解他人的不同。

这,也是一个人深入骨子里的修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修养,叫不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