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上的箭洞 ——读方方《万箭穿心》

高中时语文老师曾经向我们推荐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我一直到上了大学才在图书馆里找到这本书。激动好奇之余立刻借来翻阅。读罢后内心真是百感交集:伤痛,酸楚,却又有着一丝丝安慰与期望。

以往的我对于《活着》《万箭穿心》这类书籍从来都是敬而远之不忍卒读的。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这样一句话:“许多作品不是为了让你快乐而创作的”。是的,快乐甜蜜的东西是生活的阿司匹林,但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心灵鸡汤”中。悲剧,从来都比喜剧更要发人深省。

小说主人公李宝莉由于一时冲动毁了自己的家庭,即便后来如何弥补也无济于事:绝望自杀的丈夫,怨恨儿媳的公婆,与母亲毅然断绝关系的儿子……然而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李宝莉都顽强挺过了。然而如果李宝莉当初可以平和地处理事情,也许这些痛苦她都不必承担。我们的人生说到底,不过是“殊途同归”四个字罢了。既然结局都是一样的,我们为何不尽力让这条路变得更平坦更无憾呢?

可惜没有如果。

“仿佛将回忆当作了针,将时间当作了线,她一点点地缝补着自己心里的箭洞。”小说的结尾,年近五十的李宝莉继续做着扁担,她的真实想法就是“人生是自己的,不管儿孙满堂还是孤家寡人,我总要走完它。”当读者读到结局时,真的不禁感叹:女人生命的韧性,真的比男人要强。正如李碧华在《胭脂扣》中说的“女人就像一颗眼珠,从来不痛,却禁不住一点风。一点灰尘叫它流泪,遇上酷热严寒竟不畏惧。”

许是言情小说看得比较多的缘故,我对这本书中的“烟火气”格外喜欢。真的,大部分人的生活里没有霸道总裁也没有惊鸿舞,我们都只是在尘世中努力生活的一员,仅此而已。小说作者说,李宝莉是她心中武汉女人的形象。在我看来,不仅是武汉,生活中随处可见她的身影:菜市场上为了几块钱和菜贩讨价还价半天;回家路上记得给孩子捎上两块可口的点心;在家里边数落着自己的男人不中用边用力揉搓着盆里的衣服;……她也许是我们的母亲,也许是大院里的阿姨,“李宝莉”就在我们身边。她们身量矮小嗓门洪亮,她们大大咧咧满嘴脏话,但她们用爽朗乐观勇敢坚强代替悲天悯人哭哭啼啼,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

“只是,人生有多少快乐,幸福和温暖,就会有多少辛苦,苦痛和残酷。”作者以这句话作为后序结尾。我则喜欢把这句话颠倒一下,“人生有多少辛苦,苦痛和残酷,就会有多少快乐,幸福和温暖。”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实则多了“希望”二字。只要活着,就永远有希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只是,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自己的长辈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笑笑,说原句的意义更深刻,更符合现实。我虽然不能感同身受,却也知道:他们的心上,也有着许多箭洞。也许伤口已经痊愈,但那痛感,依旧在记忆中灼烧,难以忘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心上的箭洞 ——读方方《万箭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