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已矣,生者何生

昨天有两个消息让我感慨难过不已:

一个是陈毅之子陈小鲁因急性心肌梗死,于8日28日不幸辞世,另一个是我们县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下午心脏猝死,突然离世。

从网络上得知,陈小鲁是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身价过万亿,资产远远超过马云、王健林这些牛逼轰轰的财富大亨。

县医院的外科主任53岁,上午还给病人做手术,患有小感冒。他的老婆,是他大学时的同学,从内蒙古远嫁到我们安徽,岳父岳母和小姨子也千里迢迢跟过来,依靠他夫妻俩生活,女儿还没有成家。

听说林主任没有“三高”这样的基础病,也没有嗜酒的不良习惯。老公说这是最可怕的,要是有高血压、高血脂,还可以吃药预防,这样没有任何征兆的突发心梗,几乎是没救的。

陈小鲁是“红二代”,但他毕竟离我遥远,他猝然离世的消息,只是引起了我的惋惜和好奇。而林主任是老公的同事,我只是见过他,对他并不熟悉,但他的离去,让我难过了一晚上。

同一天中,两个并不关联的有关死亡的消息,让我对生死产生了许多感慨。

我在想,死亡,怎么会离一个人这么近?死去了,生命便完了。那么身边的亲人呢?将如何忍受其深悲剧痛?

被抛下的人,情归何处?家又在哪里?

生前苦苦的挣扎,拼命的挣钱,挣得了万贯家资,可是没有了生命享受物质金钱,挣来的财富又有何意义?

每一个人都是被父母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如果在生前,得知来人间走一遭,要忍受那么多的波折、磨难和病痛的折磨,那么,我们还愿意降生于世呢?

活着本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可是很多人并不快乐。活着也应该健康幸福的活着,可是,许多人并不健康,也并不幸福。内心的愿望和现实的生活,总是风马牛不相及;心灵的需求和残酷的现实,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许多人像个蜗牛,蜷缩着身体,活在自己的壳里。偶尔伸着头晒太阳,却很少见到阳光。

生活的沉重让我们叹息,但身体的疾病,也让我们无可奈何。大多数人在对时光和命运的怨叹中向前行走,过一天是一天,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可是忽然间,就可能被死亡带走。

既然死亡说来就来,那么我们活着的人,该以怎样的姿态活着?该怎样去对待生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种不惧风雨、笑傲人生的潇洒达观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但那种出身名门的底气,才华盖世的自信,人格精神的高贵,是很少人具备的。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对生死反复考量,脱胎换骨后对残疾和死亡的欣然接纳,也的确让人感动。

不惧死,又何患生?明白了死亡必然到来,也就会好好的活着。

生是为死做的一种准备,一种训练。生命的意义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在走向死亡中挖掘训练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如果在由生到死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段,感知到爱与美的存在,感受到亲情的美好,爱情的可贵,不辜负时光,不愧对自己,不愧疚亲人,不违背良心,做自己喜爱做的事,那么,生命便是饱满的有意义的。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请求死神再给他一分钟。死神问:“你要这一分钟干什么?”病人说:“我要用这一分钟,最后一次看看天,看看地,想想我的朋友和敌人,或者听一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到地上的那一声叹息,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看到一朵花儿开放……”

死神没有答应他,而是列出了他60年生命中浪费时间的一份账单:他少年时逃课,青年时打架,中年时逢迎拍马、仕途升迁,闲暇时又拉邻居、同事打麻将,还化名上网,和一大群女子谈情说爱。死神说,你的生命看似充实,却是在无聊、空虚和寂寞中度过的。

死神继续念着那份账单,可病人还没有听完,就在后悔中死去了。

那个病人,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吗?在快离去的时候,会后悔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做,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好好活呢?

热爱生活,做好眼前事,把每一天都当成崭新的开始。

学会对身边的人感恩,常说谢谢;感受阳光的美好,感受一花一草的珍奇;亲近小动物,爱它们如爱孩子;学会剖析自己,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思考,每日三省吾身……

死,可能是几分钟的事;生,却有几十年。死不由自己掌控,而活着的态度,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中。


2018.3.2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者已矣,生者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