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

在阅读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段话:

不论你是谁,少说都有三分野心。没有什么好遮掩的,野心本身就是一种追求更还生活的意愿。但过于好胜,也是一种病态,把一切快乐都建在输赢之上。要强的人生不争强,抗争和妥协,一样都不能少,生活就是这样,一半要争,一半要退,缺了哪一半,都难顺心。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圈里,攀比之风,比如房子、车子、孩子学习、穿着打扮等等,一直冲刺着我们的生活,表面上看大家的生活水平似乎都进步了,可每个人内心却越活越累,越来越焦虑。


01比房子

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商品房的推广,买商品房似乎成了必然,还有一些单位集体建房,然后整个系统的人公平购买。

红山团场在市里争取了一片地皮,修建了几栋小高层,价格比市场便宜不少,享受副连级待遇的人都有资格购买那里的房子,因为是集资房,不接受贷款。好多人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别人都买了,自己不买感觉脸上没有面子,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跟不上的家庭,张会计家有两个孩子,本来负担就重,积蓄不多,不惜借贷,勉强筹够了房费,和同师门聊天的时候,似乎底气很足——我在市里也是有房子的人!可是等到孩子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在师部,而他家买的房子在干休所,距离远,孩子只能选择住校。

当时在武装部工作的刘干事却对买房子无动于衷,就在同事的冷嘲热讽“抠门,不抓住机会”声中,稳如泰山。不是他不想在市里买房,只是不想扎堆而已。一年过后,师部新开盘几栋新房,他和好朋友家一起购买的门对门的房子。朋友家是做生意的,全款买房,刘干事家选择用妻子的公积金贷款,每个月公积金扣款后,再支付800元现金就好,对生活丝毫没有影响。

因为房子在师部,无论孩子上学,还是他平时到师部办事,住在家里十分方便。更让他和朋友欣慰的是,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节,大年初三住户们楼门被锁,家家都在家休息,而他家和朋友家住在对门,经常串门,在家里小聚,几十天里两个家庭就像疗养一样,优哉游哉的。


02比孩子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似乎是中国家长的真实写照。但是每个家庭起点不一样,孩子的智商差别也很大,不可能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的孩子的起点就是某个孩子的天花板,学习这个事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达到的,和天赋、智商都息息相关,可有的父母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别人的孩子能行,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后。

我们本地有一所地区级别的重点高中,师资力量在自治区排名第五,是本地学生的目标学校,每年的重本上线率高达55%以上。每年的招生政策是按位置分排名录取,离位置分相差五分以内的生源允许交高额择校费进入该校就读,用择校费奖励年级前30名的优秀学生。

刘明和同事的孩子是同一届的同学,刘明的儿子从小到大都品学兼优,毫无意外地中考后被那所重点高中录取,而同事的儿子位置分却差了四分,本可以退而求其次去八中或者三中就读的,可是同事觉得脸上没有面子,宁可交高额的择校费也把儿子送到了这所高中。

如果在别的学校同事的儿子还能蛇头,遥遥领先,可是在高手如云的重点高中只能当高手的垫脚石,高考成绩可想而知。


03比写作

在全民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但凡有点文化,对文字热爱的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刘云就是其中的一员。

刘云以前是一位老师,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入职国企,无缘三尺讲台,工作也和文字无关。完成相夫教子的重任后,业余时间相对多一点,于是刘云重拾爱好,一边持续阅读,一边在平台码字,她的感觉就是:给自己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就足够了。

就在别的写友们纠结能不能签约,能不能被平台推荐,每天有多少收益的纠结中度日的时候,刘云却能静心写文,她的原则就是——不和别人比,只和别人学习,只和昨天的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她写作的初衷。

在持续码字的过程中,刘云经常和写友们分享写作心得,主动欣赏比她优秀的作者的作品,复盘写作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久而久之,积累了200万字,她始终相信量变达到质变,也许有那么一天她的写作水平也能达到“一边挣钱养家一边浪迹天涯”的境界,时间积累的问题而已。


不但同事们之间互相攀比,亲戚间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农村更是明显,妯娌之间你买了金耳环,我就买金手镯,有的老人还爱攀比孩子的工资,攀比孩子的交通工具,甚至攀比女儿们过年给的红包有多大。人性爱攀比,这无可厚非,但是攀比要适度,要良性竞争,一般要争,一半要退。学会平衡的艺术。

其实,比来比去最终比的是谁身体更健康点,这才是硬道理。爱攀比,爱忌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能给人压力,也能给人动力,但如何把握那个度,就是我们要修行的。

人生太短暂,少吧焦点放在别人身上,多关照自己的灵魂,多注重自己的成长,,只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多锻炼身体,早睡早起,保持好心态,开心工作,快乐生活,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