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之贫穷的陷阱

奢侈品在不同的群体里,存在不同的用途和价值。

在富裕的群体中,他们对奢侈品基本上没有特殊的感觉。这里可能有人要来一个设问句了,这不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但我认为他们这种看法的缘由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区别,而不是金钱上的多寡。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比尔盖茨的女儿全身上下不过100美元的样子。这个故事一直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到现在。当然,这个段子是编的。他的主题是想表达美国人比较喜欢朴素,中国人比较喜欢奢华。

根据报道,比尔盖茨的女儿喜欢吃必胜客的至尊披萨。这种食品在美国就是和中国北方煎饼果子一样的级别。而且她多次说自己爱汉堡包。这么看确实朴实无华。此外,她还喜欢2000美元一块的日本顶级牛排,这种食品就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了。

她还喜欢穿安德玛品牌的衣服。这牌子在美国跟李宁在中国差不多。同时爱马仕专门给她设计了骑马服,这是限量款,一般人买不起,而且买不到。

她还是个马术爱好者,名下有几匹贵的离谱的顶级特种马。这种马挑食物跟环境,而且每一匹还得一群人养着,比跑车难养的多。

美国记者总结,整体而言,盖千金既不奢华也不朴素,因为她对价格完全没概念,在她眼里没有奢侈品和普通品的差别。

对于部分群体而言,尤其是商人和企业管理者等,奢侈品的价值主要是身份的象征。为了买二手保时捷,一些微商经常需要办好几张信用卡才能买下。有了保时捷就可以充当成功人士给别人说教,顺便发展代理商之类的。有了保时捷就能赚钱了吗?这有点像股市721定律,七个人亏了,2个不亏不赚,只有一个人赚了。但是大多数人眼里只有赚钱的那个,所以前仆后继这么折腾着。在这里,奢侈品继承了一种类似入场券的东西,通过它向别人暗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奢侈品的第三种用途就是自娱自乐,这也是我们最直觉的一个认识。有心理学家曾经写过相关论文。他们发现,人们对奢侈品的爱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一个名牌包和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高仿价格相差100倍。这么反常识的事情是信仰,并不是逻辑,正常人不懂很正常。一下子就懂可能他的思维有问题了。

太反常识的道理,小孩子是非常难接受的。但是在他长大的时间里,经过商业广告,和消费文化的轮流轰炸。经过很长的“洗脑时间”,他才能够慢慢的被培养成“拜物教”的接班人。

正是这种长时间的洗脑,让一部分人把买奢侈品当成了信仰,所以他们花大价钱买的时候才能获取那种巨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感觉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中反复强调要降低奢侈品的消费。真正的富人眼里没有奢侈品和普通品的区别。只有想骗钱的和被人洗脑洗坏了的人才会对奢侈品有特别的兴趣。如果你本身需要资源来自我提升或者增加财富,然后你买了奢侈品,就未免有些愚蠢了。

奢侈品崇拜本身是一种文化崇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文化彻底自信了,不再迷信“工匠精神”,“百年王室”之类虚头巴脑的东西,它对人们就不会再有吸引力了。人们就会更关心功能,而不是品牌,也不会再硬撑着为品牌支付高额溢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的本质》之贫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