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一个小阴谋

康熙帝画像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大清宫廷上演了一部好戏。总导演不是别人,正是“千古一帝”康熙老爷子。戏很精彩,但导演似乎不咋样。因为导演大人不按常理出牌,出尔反尔,不讲道义。

众所周知,康熙四十七(1708)年九月初四,康熙的太子,允礽被废。我们知道,康熙的皇子众多,而且不像明朝的皇子那样养尊处优,康熙的儿子,个个生龙活虎。康熙放手让成年皇子参预朝政,处理政务,甚至是带兵打仗。多年训练,结果便是能人不少。

满清虽然入中华国土,主宰中华大鼎,但实际上骨子里我认为——尤其像康熙这种人才——看不起汉人的某些制度或者文化,比如汉族的传统是立位以嫡,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大清虽然也表面上支持这种制度,但也不排除立位以贤。

所以,现在太子被废,觊觎皇位之人,便大有人在。甚至在太子允礽被废之时,康熙的皇长子允禔便建议杀了允礽,并表示,如君父恐天下非议有弑子之名,那么由儿子我来代劳,为君父分忧。

哥哥要杀弟弟,这可把老爷子气的够呛,允禔既然这么想,那肯定也有其他人这么想。于是老爷子编了一个剧本,酝酿了两个多月,大戏开拍。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老爷子发话了——朝廷满汉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来举荐太子,并且信誓旦旦的表示:除了大阿哥允禔外,诸皇子皆可入选。同时,老爷子还表示,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你们中意谁我就立谁!

结果很是理所当然,自然是有八贤王之称的允禩票数最多。

出乎意料的是,导演却翻脸了。而且大发脾气,不立允禩就不立允禩好了,却要查责任,追查“选角导演”,谁选的允禩?

理由也很扯淡,老爷子的理由是:允禩没有行政经验;曾经犯过错误;老妈出身卑贱。

这就是蛮不讲理了,没经验,学;犯过错,改;老妈出身不好,奖。不就得了!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何必要这样?

哪样?

就是把举荐允禩的人,要么臭骂,要么惩罚。议政大臣、大学士马齐有带头作用,第一个夺职拘禁,马齐的弟弟革退。二号“帮凶”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国维退休回家。其他“帮凶”王鸿绪等退休的退休打屁股的打屁股。

人家是导演,又是皇帝,说翻脸就翻脸,别人却不敢怎么着!虽然导演说了,“众意属谁,朕即从之”,现在众意属允禩,导演“不从”。出尔反尔,君无戏言,这些话导演不听!

一句话,康熙就是不想立允禩,这个“举荐太子”,就是个阴谋。

这叫引蛇出洞!

老爷子的政治玩得那才叫溜。

就是要借此瞧瞧允禩有多大能耐。是的,老子以前是喜欢你,但你号称“八贤王”,到处收买人心,老子就不喜欢你了。而且话说得很明白:“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外,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

注意语气,“人皆称之”,那就是别人都称赞,但反过来想,你想过好日子,还不是老子说了算,别人说了根本不算,“人皆称之”有什么用呢?康熙也评价过几个儿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对大臣们训话,评价几个儿子,对其他皇子,康熙的句式都是“朕以为怎么怎么”,比如五阿哥韵祺,康熙说:“心性甚善,为人淳厚”。皇七子允佑,康熙说:“好,举止蔼然可亲”。皇四子胤禛 (后来的雍正皇帝),康熙长篇大论说:“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唯独对老八允禩的评价是“诸臣奏称贤”,也就是别人都说好。但老爷子本人呢?鬼知道!

很明白了,立谁为太子,谁来当大清将来的家,那是老子说了算,别人说都是瞎操心乱扯淡。

这不是人大会议,这是帝王制度,康熙大权独揽唯我独尊,老子还活着,就得听老子的,结果大家都说允禩,朕怎么办?以为朕死了呢?!

所以,老爷子很火。简直恼羞成怒,说谁再敢说允禩一个“好”字,“朕即斩之”,立马取你项上人头。理由很简单,只是老爷子不明说,“此权岂肯假诸人乎”!

不过结局很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虽然此前康熙一直在到处活动,上下打招呼吹风,四十七年十月初二,当时应该有人进言说要选太子,因为“储君乃国之根本”,大臣们向来如此,但是老爷子宣布:“朕心已有成算。”

没错,朕知道,但是老子不告诉你们是谁。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八,又说立何人为太子,“在朕裁夺”,也就是说,这是老子自己的事情,你们别瞎掺和。甚至,十一月十四日他宣布举荐太子的事情时,就告诫马齐你别掺和。

可惜众位大人觉得君无戏言,皇帝说了举荐太子,皇帝说让大家随意推荐,那么我就推荐。所谓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你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

没错,康熙就是“老子说话不算话了,咋地?”

别人当然不能咋地。只能打落牙齿吞落肚。

康熙还算好的,总算提前还打招呼了,像嘉靖那种混蛋皇帝,招呼都不会打,就砍了你的脑袋。但是马齐不听,而且到处奔走,发表舆论,公众号明确表明举荐八爷允禩,还不断转发朋友圈,为允禩拉票。

阿灵阿,揆叙等人更是张狂得不得了,他们在政府办公厅内,堂而皇之的在手心里各写一个“八”字,见人就亮出来,既是拉拢又是威胁,你看我们都微博微信都发了,我们举荐八爷,你们还不来,有点眼色没有?

这就等于结党营私,秘密串联。

康熙受得了你这样糊弄?

老爷子都说了,“在朕裁夺”,老爷子也经常说“八阿哥允禩向来奸诈”。这群人就是利令智昏,猪要把墙拱到赶着挨刀子,你有啥办法。

而且,结果更是火上浇油。

从康熙老爷子的角度看,朕既然都打过招呼了,就算你们心里不愿意,总该有人听话吧?结果呢,应了东北那句话——“我说话不好使了”。皇帝的话都不好使了,你的脑袋恐怕也不好使了。

都犯了是不是?老子一再告诫,三令五申,你还要顶风而上,强行顶牛,要逼宫吗?

这把老爷子气得不轻,甚至说:“朕恐日后必有形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允禩者也”,“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

这逻辑是没毛病的,  既然朕说话不好使,允禩竟然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那么,你说反,你想逼宫还不是轻而易举?帝王心思,不在于你做不做,而在于你能不能做?所以功高震主,那就是你想反,随时都可以反了。因为你有这个能力。

而老爷子的心思,也很简单,朕老了,现在享享福,安度晚年,儿子们别给朕捣乱,别气朕就行了。朕安度晚年,你们兄弟相亲,朕就很满足了。

可惜,他的儿子们都不愿意这样。

因为,大位在上,谁不眼红。

但儿子们都很能干,很聪明,却不研究帝王心思。实际上,这种帝王独裁,就像是完全独资的老板,你就得听他的。当皇帝,要“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嘛。但是当臣子,当员工,要“得君心”。你越得民心,君主老板越没威望,你的威望你的拥护程度超过了君主老板,你的微博你的公众号影响超过了君主老板的头条新闻,你的脑袋就不稳当。

所以,老爷子说翻脸就翻脸,谁也没办法。只能撅起屁股让他打,委不委屈,朕不管。

不过,康熙没想到的是,他一语成谶,他说:“朕恐日后必有形同狗彘之阿哥”。“狗彘”,就是狗和猪,猪狗不如的意思,果然八阿哥十阿哥最后被雍正,一个赐名“阿其那”,这是满语(读作“akina”),就是狗的意思,一个赐名“赛四黑”,就是猪的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熙的一个小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