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真正地知道,是知道和行动同时发生

王阳明,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规则(心即理)。

事理无穷无尽,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明“本心”则明“天理”。

良知(光明的品质)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都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

真正的知识离不开实践,知道和行动要同时发生,是确实按照知在行动。

image.png

王阳明生于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王阳明出生时父亲王华为其取名王云,字伯安。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位高僧要王华给儿子改名王守仁。改过名后,王阳明这才说话。因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后人称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九渊的【心学】,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梁启超等都从中受益。

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的精神复活者。”

image.png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代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

王阳明摸索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王阳明一生都在坚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则。

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人圣,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

王阳明天资聪明、勤学善思,才思敏捷、气象宏伟。他在十岁那年就做了一首令人大为惊异的一首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当时客人不相信十岁的孩子能做出这样的诗,又叫王阳明做,哪知王阳明出口成章,和大人们连做诗好几首,诗惊四座。

image.png

在他十二岁,时曾说过:“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这个“读书学圣贤”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王阳明的人生目标,大概这时候就确定的。确定后的王阳明,正如拿着圣贤书,学着圣贤人的模样,手放于背后,一边摇头晃脑在院子里,大声地朗读,并做沉思状。

王华为此非常担忧,认为应该走官场这条路,就教训王阳明。为此与父亲大吵,期间曾离家出走过。反问父亲“你如何断定我就做不了圣贤人,古代圣贤之人,难道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了就是圣贤人吗?”。举例大量说辞,最后反而使王华气愤的拂袖而去。

王阳明学说源头来自孔子的仁学和孟子的心性论。王阳明讲心、讲良知、讲仁、讲诚、讲修齐治平,讲万物一体。实际上多得之于孔孟儒学的初衷。心学的基本理念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致良知、万物一体。

image.png

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是在知与行的关系

他认为“天地万物本一体”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而后行之说”。他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地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物心”,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概括说有三个要点

第一、知行合一,是一个功夫,不能割裂。而所谓的“功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第二、 知行关系是辩证统一,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 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得,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觉察是“知”在起作用了。

第三、知行功夫中“行”的根本目的,只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道德修 养与实践的过程。

image.png

王阳明贵州讲学“知行合一”,以及对弟子们希望

王阳明被贬到龙场的遭遇及其坎坷,但他没有因为生活环境遭遇的巨大的落差,而感到心灰意冷,而是很快适应了当地恶劣的生活环境,逆境中把圣贤的宏伟理想做的有声有色,充满了生机。在这个时期因为远离繁华、喧闹得以沉静下来用心讲学。讲的就是当初在龙场悟出的思想,即“知行合一”。

“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是当时王阳明潇洒的写照。他内心非常希望这些弟子也能够不被物质生活的安逸和奢华诱惑,不管外在物质环境是优越还是贫寒,都能够保持住内心的宁静和治学的孜孜不倦。遗憾的是,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毕竟寥寥无几。

笨蛋文文原创文稿,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知行合一,真正地知道,是知道和行动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