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助你读懂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最经典的评价莫过于曹雪芹自己所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对自己笔下的许多人物都颇为同情,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而他又惟恐后人无法解读到他写作的真实意图,因此又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初读《红楼梦》还是在初中上学时期,现在已经记不清是为了什么去读,又读到了一些什么内容,所有能够想起的情节都还是87版红楼梦留给我的回忆。可毕竟曾经年少,读书或许更多是在看故事情节,而看电视剧所留下的感受也只有对其悲惨结局的一声叹息。

作者在《红楼梦》中所创造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都蕴含着怎样的哲思?这是我在接触它的那个年龄必然难以理解的。可是到了现在,若是想要重读《红楼梦》,我是很难鼓起勇气的,毕竟这本书中的内容真的是过于庞杂,而自己也没有信心能够理清它的脉络,理解作者写作的一片用心。

重拾对《红楼梦》的兴趣与读懂它的信心,缘于董梅老师的《董梅红楼梦讲义》一书,她将《红楼梦》拆解成七个板块,从吃喝住行、文学、哲学、象征符号等角度抽丝剥茧,带领读者读懂《红楼梦》的方方面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书中写了哪些你可能从没留意过的细节吧!

吃喝之间透露生活的美学

人人都绕不开吃喝的话题,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在这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可是读了董梅老师对于红楼梦“吃”方面的解说,我竟忍不住羡慕他们!

董老师首先提到了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吃到的两个点心——“藕粉桂糖糕”和“松穰鹅油卷儿”,虽然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这到底是怎样的美食,但单单看名字便似乎已经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味了!清新的藕粉糕点缀着桂花的清香,而润泽的鹅油卷儿则搭配着松仁儿的浓香。

藕粉桂糖糕

可这“吃”方面的美学体现在哪里呢?董老师认为,我们可以从“吃对时节”、“追求综合感官享受”、“吃得体面”、“吃得风雅”四层境界来探索。

如果我们留心故事的细节,就会发现,刚才所说的两样点心,便都是用秋天的食材所制成,在相应的季节吃时令食材制作而成的美食,便是吃对时节。

说到在吃的时候“追求综合感官享受”,我们便要留意在各大节日时,除了丰盛的菜肴之外,作者还写了些什么,比如贾母的元宵家宴中,有玲珑的山石盆景、雅致的香具和精致考究的古董茶具,而在进餐的过程中,还有笙管笛箫伴着歌声演奏,于是,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吃得体面似乎很简单,那便是一间屋子里有再多人一起用餐,也是“寂然饭毕”,大家都是安静斯文地进食。可如今恐怕很少有人吃饭是不讲话的吧,这么说来,吃得体面也并非易事啊!吃得风雅,则是除了日常三餐以外,每每有吃的场合,一般都伴有行酒令,这是体现大家才情修养的时候。

如今的人恐怕连做到“吃对时节”都相当不容易了,且由于不识五谷,对于在什么时节应该吃什么食物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关于“吃”的其他美学,恐怕也只能是在高级餐厅才能追求一下综合感官的享受,其他的便想也不敢想了,怎能叫人不羡慕和佩服红楼梦中人呢!

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人性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红楼梦》的人必然也都对红楼人物各有见解,而大家争论最广泛的便是黛玉和宝钗,毕竟即使是红楼故事中的人物,也要纠结到底她们俩谁更适合与宝玉结成良缘。

事实上,不仅是《红楼梦》的主角会引起读者的争论,一众重要的仆人也会让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厌恶,这正是《红楼梦》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体现了作者写人物的精妙之处。董梅老师说的是“正邪两赋——《红楼梦》不写完美的人”。

许多人喜欢林黛玉聪明灵秀,清新脱俗,但她也有拈酸使小性子、爱猜忌的毛病,并且还常常一开口便怼得他人无话可说,这一点看过电视剧的人应该都有感受,比如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拿了十二枝宫花去送给各位姑娘,她只是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依次送花,结果到了黛玉住处时,只剩下最后两枝花,于是黛玉连送来的花碰都没碰就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股子酸劲真是让人不好受!

而宝姑娘看上去几乎是完美无瑕的一个人,待人宽容大度,情商高,与谁都能相处好,可是她一开口说话就爱讲大道理来教育人,这让人觉得她非常无趣,而在《红楼梦》讲到尤三姐为柳湘莲自杀的事情时,宝钗的态度是“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这甚至体现出她的无情,而事实上,在她心中,只有仕途经济、货物买卖和来往礼道这些才是值得关注的大事、正事。

再说到王熙凤,她每一次出现无不透露着精明能干与八面玲珑,可同时,她也有贪婪、势力、狠毒的一面。她对待下人手段狠毒,还费尽心思挪用贾府的公钱放高利贷,从中谋取私利。但即使有着这些缺点,却并不妨碍她也有着温暖的一面,比如在面对大观园中最为弱势的刑岫烟时,凤姐因为发现她是个端雅稳重、温厚可疼的女孩,也曾暗中呵护过她。

一般的文学作品总是容易虚构出招人喜爱、完美的人物形象,可是曹雪芹却敢于挑战普通人的审美心理,在书中书写出一个又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人物,让故事读起来更真实,也更打动人心。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正是优缺点并行,正邪两赋的吗?

董梅老师的红楼梦讲义中还有许多更为高深探秘的讲解,就我对红楼梦已经淡忘的状态来说,恐怕并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精髓,但我相信有了这本书的指导,等我再次阅读《红楼梦》时,必然能拨开云雾,慢慢攀登上这座中国文化的高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书,助你读懂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