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1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尼采”

一位日本教授劝导日本年轻人阅读的小册子,不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名,只是单纯手把手讲授如何阅读而不是如何做研究,思路却大体都是相同的。也分速读、跳读和精读不同读法,也详细讲了分辨好书和输出强化输入的方法,甚至还贴心地提出较难的书籍可以先读一些介绍性的材料方便理解——这也可以算是系统研究的方法了。

2

斋藤孝以日本文学为例介绍阅读的步骤:从星新一的超短篇小说开始,其次为太宰治、芥川龙之介、春上春树等作家的作品,养成阅读习惯以后再去挑战大江健三郎和三岛由纪夫。除此之外,还可以按时间顺序,或是稍加扩展读一些《新潮文库100册》之类的丛书和文库。若是有朝一日自己把日语学会了,这个顺序也可以算作一个不错的阅读路径了。

3

“但话虽如此,对照我的读书经验,并不能说语句难以理解,内容就一定有水平。越是掌握的知识不清不楚,只会用‘理论’武装自己的人,遣词用句就越是古怪复杂。相反,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为就越简洁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有意思的是,看到这段话脑袋里马上浮现出两个人的名字,一位是王东岳,一位是熊逸。

4

“也就是说,因为有了问题,人们才会关心,并试图找出答案。拥有再优秀的头脑,没有问题也无济于事。”不少理论也认同好问题胜过好答案,大概是提出好问题需要更开阔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头脑吧。如此说来,还应该感谢这个到处都是问题的年代呢,即使很多问题并非好问题。

5

最近自己思考出来的阅读方法是这样子的:听书只限于小说,既能更好的利用时间,又不至于分神丢失信息。严肃的书籍还是要老老实实坐在桌子前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听书速度既慢,外部干扰还大。豆瓣也要重新用起来,凡是阅读中提到的书都用“想读”功能做好标签——谁在哪本书曾经提到过——如同科研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一样,标注越多自己就越应该尽快去读完它。

6

“以文学为例,它几乎从不会描述普通意义上的成功者的人生,往往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人生,聚焦于无关成败的部分,阐述其价值所在,或是向我们展示如流星般璀璨的短暂人生。若能以这样的视角观察世界和人生,我们就能拥有充实丰盈的心境。”这就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