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不变的人性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主要研究群体心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对舆论学传播学等专业研究传播对象心理很有帮助。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5.7-1931.12.1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

本书分成群体整体心理、群体中意见领袖以及对不同群体的分析三部分,来论述群体心理的特点。有趣的是,本书虽然在1895年的法国写成,勒庞所使用的论据在国内网站甚至找不到具体资料(比如论述/犯/罪/群体心理的案例——“九月惨案”)书中很多思想都与我们所接触到的完全不同,但是勒庞所论证的群体特点,直到现在都被各种社会性事件精准的体现着。

勒庞对教育的认识与我们现代中国人对教育的认识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从他的字句间可以看出当时法国普及了义务教育,而且是应试教育,但英国仍然是相对比较传统的类似于学徒的那种教育方式。勒庞先生表示教育让所有人都向往公职工作,不想做工人或者农民,认为普及义务教育导致无产阶级揭竿而起。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或者说潜意识里的教育观念是,使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想做工人是他的自由,而不能为了让一部分人去做工人而阻止这些人失去选择做公职工作的权利。在中国媒体的宣传中,西方国家为了将权利掌握在贵族手中,通过限制大学录取生源的方式(比如增加普通学校不会开的小语种考试)竖立阶级壁垒。

在勒庞的著作中,1895年的西方学者确实是这样的认为的,但是个人认为这个观点不大可能延续到现在吧。不过也正如勒庞先生自己所说,传统对群体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群体的没落通常都是传统对群体的束缚过于强大。

而《乌合之众》此书对群体心理的绝大部分分析,套用微博上各种实时案例都可以证明其正确性。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切尔诺贝利火灾,不在事件中心的微博网友都是事不关己的站在“社会公德”方面给予评价,没有丝毫不同的声音,因为此刻的网友们是一个群体。

针对明星八卦的骂战就不是这样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同疫情相辉映的肖战以及227事件,恰恰反映了不同群体相互批驳的状态。如勒庞在书中论述的那样,各种带有深层内涵的词汇完美融入在优美的中国话中,也许路人看起来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身在对线双方群体中,就会收到影响,进而使骂战更加夸张。群体的一大特点就是感性,理性是很难将群体死死地团结在一起的。粉和黑两方团结在各自的意见领袖之下,双方实力相当,矛盾必将持续。

乌合之众向我们证明了人性是持久不变的,或者说,在相似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人性具有稳定性。社会出现了资产富余和私有制之后,人类不在为生存挣扎,由于拥有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开始相互倾轧。不平衡下的乌合之众,也许终有一日会由于平衡而消散,就像以色列的基布兹。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不变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