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叛逆少年的独白:我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如果说《小王子》是用温和柔软的笔触保护每一颗纯真的心灵,《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以一个青春叛逆少年的视角来表达对虚伪社会的反抗,对纯真善良的永远守护。

村上春树曾回忆说:“当时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读过《麦田的守望者》,简直就无法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1951年作家塞林格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叙述了一个有关青春的故事。十六岁的主人公霍尔顿被退学之后,迷茫地流浪了三天三夜。他假装成年人在纽约鬼混,却又厌恶成人世界的虚伪。他怀念孩子的纯真,却为了孩子,向成人的世界屈服。他以青春期特有的愤怒和焦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人。

叛逆,有时候毫无意义。青春,是人生最敏感也是最叛逆的岁月。少年们厌恶着现实,怀疑着一切,总叫嚣要改变一切丑恶。

正如主人公霍尔顿一样,他最常说的词语是混蛋,最常用的评语是装模做样,他鄙夷校长每周五给学生吃牛排,认为这是为了在家长面前获取好感,他厌恶酒吧里寻欢作乐的男女,忸怩作态的女装大佬,他鄙视三观不同的约会对象萨丽,认为她只是轻浮地追逐明星,却并不了解戏剧真正的意义。他痛恨这个装模做样的世界,他以为这是叛逆。

人总是复杂的。霍尔顿虽然一直保持着细腻的情感,对自己的妹妹也有很多爱护,可他也难以做到客观。他对别人虚伪时心安理得,而别人对他虚伪他就不高兴了。这样的想法固然真实,可是并不成熟。

霍尔顿注重自我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却忽视了一个事实:尽管真实的社会让人不喜欢,可是自己依然会融入进去,这是人性的弱点,清醒让人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仅凭一己之力无法与整个大环境作斗争。

霍尔顿讨厌虚伪之人,他坦诚,“千万别跟人说事儿,说了你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或许能与他人有一段相同的经历就是幸福的,与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很可能由于一些思绪,又会激起那份情感,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了解接纳自己,就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成熟,是为了卑微地活着,成年人的世界,丑陋而无奈。有人说《麦田的守望者》表面上是写少年的叛逆和抗争,实际写的是成年人的失落。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不堪与痛苦。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孜孜不倦地教导霍尔顿,本人却“老得快要死了”,穷得买一条毯子就能十分开心。修女友善地对待他人,力行慈善帮助别人,却只能吃最便宜的食物,等待别人的施舍。

聪明可爱的弟弟艾里早逝,很多亲戚、朋友来参加葬礼,似乎非常隆重。但真正感受到痛苦的,能记住艾里的,只有母亲和自己。安东里尼老师看似家庭幸福,却是用夫妻亲密的表象掩盖自己真正的性取向。

成年人的世界是一个个刻板的条条框框组成,有些时候就像被催眠一样,对生活的感知力越来越少。而少年是一个混乱的时期,没有秩序,没有规矩,只有自己内心迸发出的各种想法,不过,这些想法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少年的心里世界是天马行空的,是不稳重的,但这个时期是对生活感知力最强的,对周围的人和事十分敏感。

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欲望生活着,被自己的欲望支配着。当霍尔顿和他的妹妹度过一个下午,淋着雨看着妹妹在旋转木马上的笑容时,他找到了,他妹妹身上找到了最纯粹的东西,他决定不逃了。

“我将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抓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抓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埋藏在心底的愿望,就是在妹妹眼前吐露出来的。在霍尔顿眼里,现实中的一切都是晦暗的,虚伪的,但心中的麦田却是充满希望的底色。他希望自己的身边唯有孩子,看着他们自由奔跑,防止他们掉落悬崖。这个愿望唯美而且理想,看着孩子们幸福,自由地生活,但是孩子的明天在哪里?除了防止坠落,霍尔顿还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为什么不是带着孩子游戏,或者带着孩子往一个方向奔跑?

人生是一个过程。一张张照片的美好,都是过程中的定格,但是生活还在继续。霍尔顿的这个愿望流露出他内心的善良纯洁,但也看出他的弱点——看不清前路的变化与方向。“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与“麦田的守望者”相比,这或许才是人生所应该具有的状态。人是一种社会化的生物,不能单独地存在。成长的过程,就是受到教育,被社会教化的过程。存在即合理。接受和适应,再革新与改变。

霍尔顿无疑是让人怜爱的,他柔弱的内心外面,好像包裹了河蚌粗粝的外壳。他认为球赛取胜要参加实力强的队伍,否则什么也做不成,更不要提取胜了。他没看到,实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球赛中的实力,就好比人类历史长河中流淌的知识和文化,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不能因为固执地拒绝虚伪的学校和老师,就拒绝学习,拒绝尝试。人生如球赛,应该按照规则来。正因为有规则,才有迹可循,有法可想。在人生最开始的阶段,拒绝规则,拒绝上场,拒绝努力,是错误的。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霍尔顿是值得同情的,在一个孩子眼里,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都是离生活很远的。而身边,一双可以紧握住的手,一个温暖的鼓励才是最强有力的成长动力。“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哪怕仅有短暂的一瞥。”

玩世不恭与痛恨一切,只不过是找不到希望时,热爱生活的最反向的表现。所以,这个少年心中的希望依旧还在,只是更需要时间的温柔打磨,他会看到生活的全部。在任何成长中,一切不能消灭你的,都将让你重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叛逆少年的独白:我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