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哪个考级体系的老师比较专业?
每个考级体系着重点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有的家长把考级的分量看得过“重”,想让孩子以后走专业路线的家长中,在为孩子寻找老师的时候,也会要求必须找有XX考级资质的教师。这样的现象促使一些有“资质”的教师很抢手,培训机构的学费也因此“有理由”而水涨船高。
而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用某个考级体系去判断一个老师是否是专业的,其实并不完全合适。所谓“体系”只是教育形式,是用的什么教材,怎么样的上课形式,以及年龄分级的标准,等等,这些可以统一化的制度。体系虽能在教材大纲方面有一定的保证,但这并不能作为判断老师专业水平的唯一依据。
其实,家长之所以通过“是否具有资格证书”来判断老师的专业水平,因为这是衡量一个老师的自身水平最简单的方式,特别对于非专业的家长来说。
实际上,不管是不是隶属于这个资格证下的老师,她都是可以采用这个体系的教材与方式去教学的。并不是说,必须持有XX考级资格的老师,才有这个专业水平,才具备去教学的资格。
再者,国外热门教师资格证的学费不菲,持有者数量有限,大多培训机构无法将全部教师送考,否则这部分的成本还是要转嫁到学员身上,导致学费翻几倍。
要知道,学习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练习芭蕾也是一样,学员自身能坚持、肯下功夫,再遇上一个懂教学、负责任的好老师,相信一定能够达成学习的目标。
02 除了“教师资格证”,如何甄别教师水平?
考级的教学资质,代表老师通过了该体系的教师资格要求,可以持证教学,并具有推荐学生参加考级的资格(因为有的考级报名是需要具有该资质老师进行推荐才可以参加的)。
但这个资质,并不能完全体现该教师的实际“职业水平”,这里说的“职业水平”,区别于“专业水平”,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一个观点,判断一个老师的好坏,我们常说的是:老师“教”的好不好,而不是说,老师“跳”的好不好。在老师这个职业中,自身的专业水平必须是重要的,但这只是之一,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诸如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稳定性、亲和度以及事业心等。
因此,家长考量一个教师的水平,不能只参照所谓的“资质”,更不能只看老师的出身,会跳不一定会教,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很好的传授给学生,那么自己跳的再好,也不一定会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对于这一点,作为甄别芭蕾舞教师水平的方法,家长还可以多做实地考察、看看老师的示范与授课风格、亲身感受老师的严格程度与亲和力,看一看班中同学的整体水平,听一听班中其他家长的口碑和感受,这些其实比一张资格证书所能体现的信息更全面、更具象。
03 我的孩子非常喜欢芭蕾,除了走专业路线(进专业院校),有没有其他方法成为芭蕾老师?
这里,就是考级制度的一个好处,只要孩子足够努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参加考级的师资培训,并考取教学资质,不一定非要是专业院校出身,才有成为芭蕾老师的可能。
北舞的教师考级培训,对报名者的条件并没有硬性要求,通过考试即可拿到教师资格证书。
英皇的教师培训在我们国内分为两类,持下述任何一种资质并正式注册或均可为学员报名考级。一种是PDTD ( Professional Dancers' Teaching Diploma 即专业舞者教学文凭),门槛相对较高,需要有舞团任职经验,但符合标准的老师只需脱产培训3个月左右通过考试即可拿到该文凭;另一种是CBTS ( Certificate in Ballet Teaching Studies 即芭蕾教学研究证书),两年的非脱产课程,达到英皇中级(Intermediate)水平者即可报名。
国外不少持证教师是从业余爱好开始学起,只要通过培训及考试就可以成为合格的芭蕾教师。有的教师虽然不是专业院校毕业,但也可以教出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学员,她们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进行“刻意练习”。
芭蕾是一门很需要下功夫的艺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鼓励,如果太过看重额外形式,反而离了学习的“宗”,忽略了练习芭蕾本身更应该注重的东西,而适得其反。
设立考级制度是为了规范舞蹈的教学,来更好的保障孩子的学习,过于追求资质,进而攀比,会让家长产生不必要的“焦虑”,而忽略了学习芭蕾本身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同时,也会给培训机构涨价提供“理由”,往深了说,会让芭蕾培训行业追求老师的资质,大于追求教学质量。
无论选哪种体系,大家考虑的问题不是“哪个最好”,而是“哪个更适合孩子”,在报班前先明确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盲从,更不要盲信。
正所谓太想通过芭蕾获得点什么的人,无法真正感受到芭蕾的美,如果真心喜欢芭蕾,它可以带给你的,何止那一张证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