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吵架在所难免,到底父母如何吵架,才不至于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婆媳矛盾中,媳妇究竟该和婆婆划清界限还是隐忍包容?当孩子犯了错让父母忍无可忍时,可以打孩子吗?
身为父母,我们到底该为孩子营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相信,很多父母都对此心存疑虑,不妨和我一起翻开《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儿》这本书。
作者纵艺,笔名可可的粽子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研究儿童心理和亲子关系。通过持续的心理学研究,同时接受心理咨询和个案督导,她帮助众多家庭答疑解惑,找到属于自己的育儿节奏。
01 撑好“亲密关系”伞,父母吵架别拉上孩子
中国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如果孩子从小生长在一个父母爱吵架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双方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前两天,我和孩子爸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争吵,孩子爸冲我大声嚷了几句,我立刻产生了抵触情绪,虽然通着孩子面忍住没有发火,但是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以为自己控制得很好,没想到3岁半多的宝宝还是看出我不开心,就直接嘟着小嘴大声对她爸爸说:“爸爸,你不要说我妈妈,我妈妈是我的好妈妈,你再说我妈妈,我就不喜欢你了”。
经过宝宝这样一说,我心里的不良情绪仿佛通过宝宝的嘴得到了发泄,觉得宝宝真的太懂事了,这么体贴我。
之前有好几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觉得宝宝替我出头很正常,当读了《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儿》这本书后,才知道这样的做法并不正确。
我们习惯于把孩子卷进自己和另一半的战争中,孩子成了父母的调解员,其实这是父母无法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就让孩子帮忙分担自己的情绪,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正像书中所说:孩子身体里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妈妈,当父母产生矛盾时,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自己和自己打架,所以孩子会不惜一切平息这场战争,尽管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当父母之间吵架时,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吵架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并不怪孩子,也不用孩子来负责,爸爸妈妈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孩子。
02 撑好“婆媳关系”伞,婆媳吵架大多为了孩子
有人说,婆婆就是半个妈,也有人说,婆媳天生难相处,毕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要相处好绝非容易的事。当妈妈不得不上班,为了带孩子把婆婆接过来时,婆媳冲突在所难免。
这也难怪,首先,婆婆和媳妇生活习惯很难一致。之前都是各过各的,现在突然居住在一个房檐下,婆婆的饮食习惯就和媳妇很难一致。
婆婆作为老年人可能喜欢吃点软的、清淡的,媳妇却偏偏喜欢吃硬的、咸的。婆婆作息比较规律,早起早睡,媳妇作为年轻人可能正好相反,起得晚睡得也晚。
其次,婆婆和媳妇的育儿理念很难一致。婆婆作为养过孩子的“过来人”,都会坚持捍卫自己认为非常正确的育儿经验。比如:当我看到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吃饭了,婆婆还坚持给孩子喂饭时,就试图阻止婆婆继续这么做,说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婆婆回敬我一句:“我养了三个娃,你才养了两个,我倒不如你了?”
遭遇婆媳冲突,吵架和彼此冷战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正确的处理方法:一是媳妇要学会放弃改变婆婆的想法。婆婆毕竟年长,不会甘愿听媳妇的,加上她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也不是朝夕就能改变得了的。
二是学会理解婆婆的想法,但坚持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养育孩子。也就是在心理上学会慢慢接纳婆婆,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
三是彼此尊重不越界。媳妇和婆婆相处时要试着抛开婆媳的身份,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同时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边界。
比如,有的婆婆从农村进入城市后不习惯闲下来,一有空就捡垃圾,堆得楼房里到处都是,媳妇如果让婆婆直接停止捡垃圾不太可能,而是和婆婆说清楚垃圾捡回来哪里能放、哪里不能放,可能婆婆会比较容易接受。
03 撑好“亲子关系”伞,允许孩子对父母发火
有句俗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先不论这句话对不对,但从这句话中直接能引申出父母与孩子天生身份上的不平等,好似父母既然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那孩子犯错时,父母打骂孩子理所当然。
更何况如果本来孩子做得不对,却反过来对父母发火,那就是大逆不道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儿》书中说:当孩子冲我们发脾气时,以暴制暴或者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脾气对父母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从而让孩子感到内疚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长期遭受暴力的孩子,会觉得暴力可以解决问题,长大后容易更叛逆和出现暴力行为;如果经常让孩子感到内疚,孩子长大后会习惯性地寻找贬低自己的伴侣或者朋友。
英国心理学家、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著的《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对于儿童来说,没有什么比坦率、直接和主动地表达敌意与嫉妒更有帮助,对于父母来说,也没有什么职责比平静地接纳诸如:妈妈,我恨你之类的表达更有价值。
也就是说父母要学会试着通过接纳儿童的不良情绪,让孩子明白我们不害怕他的怨恨,也相信他今后可以提高自控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向父母发火时,父母可以通过“共情”沟通的方式,和孩子一起体验不良情绪产生的过程。当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和他一起回忆他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让孩子明白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不同的身体反应,从而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成为不良情绪的主人。
《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儿》通过大量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教子案例,告诉我们:父母给孩子营造的家庭环境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育孩子,需要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共同为孩子撑好挡住心理问题出现的大伞,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