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

第二章:线性表


OVERVIEW

  • 第二章:线性表
      • 一、线性表
      • 二、线性表的顺序表示
        • 1.顺序表定义:
        • 2.顺序表存储表示:
        • 3.顺序表基本操作:
          • (1)简单操作:
          • (2)顺序表查找操作:
          • (3)顺序表插入操作:
          • (4)顺序表删除操作:
          • (5)总结:
        • 4.Cpp中的参数传递:
          • (1)值传递:
          • (2)地址传递(指针变量)
          • (3)地址传递(数组名)
          • (4)地址传递(引用类型&)
      • 三、线性表的链式表示
        • 1.链表定义:
        • 2.链表存储表示:
        • 3.链表简单操作:
          • (1)链表初始化:
          • (2)链表置空:
          • (3)链表判空:
          • (4)求链表表长:
          • (5)链表销毁:
        • 4.链表重要操作:
          • (1)头插法建立链表:
          • (2)尾插法建立链表:
          • (3)按序查找元素:
          • (4)按值查找元素:
          • (5)插入操作:
          • (6)删除操作:
        • 5.循环链表:
          • (1)循环链表:
          • (2)循环链表合并:
        • 6.双向链表:
          • (1)双向链表:
          • (2)双向链表插入:
          • (3)双向链表删除:
      • 四、顺序表与链表的比较:
      • 五、线性表应用
        • 1.线性表的合并
          • (1)无序表的合并:
          • (2)有序表的合并:
        • 2.线性表其他应用:
          • (1)密集多项式:
          • (2)稀疏多项式:
          • (3)稀疏多项式操作:
          • (3)图书信息管理:

一、线性表

线性表: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限序列,数据元素的个数定义为表的长度。

线性表ADT的定义如下:

ADT List {
    数据对象:
    	D = {ai | ai属于Element, (i = 1, 2, ..., n)}
    数据关系:
    	R = {<ai-1, ai> | ai-1, ai属于D, (i = 1, 2, ..., n)}
    基本操作:
    	InitList(&L);
    	DestroyList(&L);
    	ListInsert(&L, i, e);
    	ListDelete(&L, i, &e);
} ADT List

二、线性表的顺序表示

1.顺序表定义:

顺序存储结构:将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中的存储结构(逻辑上相邻,物理上也相邻)

顺序表的特点

  1. 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2. 知道某个元素的存储位置就可以计算其他元素的存储位置
  3. 顺序表:随机存取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张图片

2.顺序表存储表示:

根据顺序表的地址连续、依次存放、随机存储、类型相同等特点,可以用高级语言中的数组来表示顺序表这种数据结构。

关于数组的内存分配有两种方式(顺序表初始化):

  1. 数组静态分配:数组的大小和空间初始固定,一旦空间占满再加入新的数据就会发生溢出,进而导致程序崩溃。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顺序表最大长度(容量)
        int length;//顺序表目前长度
    } SqList;
    
  2. 数组动态分配:数组的存储空间是动态分配的,一旦空间占满就会另外开辟一块更大的存储空间,替换原来的存储空间(扩容)。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顺序表最大长度(容量)
        int length;//顺序表目前长度
    } SqList;
    
    SqList L;
    L.data = (ElemType*)malloc(sizeof(ElemType)*MaxSize)
    

补充:C与Cpp对于内存动态分配语句中的函数说明

  1. c动态内存分配:

    函数 说明
    malloc(n) 开辟n字节长度的地址空间,并返回这段空间的首地址
    sizeof(x) 计算变量x的长度
    free§ 释放指针p所指变量的存储空间(彻底删除一个变量)
  2. cpp动态存储分配:

    函数 说明 举例
    new T() 申请用于存储T类型对象的内存空间,并按照初值列表进行赋值
    如果执行成功则返回T类型的指针(指向新分配的内存),
    否则返回0(NULL)
    int *p = new int(10);
    int *p = new int;
    delete 释放指针p所指向的内存,指针p必须是new操作的返回值 delete p;
3.顺序表基本操作:
//函数返回结果状态码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码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char ElemType;
(1)简单操作:
//操作1:初始化一个空的顺序表
Status InitSqList(SqList &L) {
    //1.为顺序表分配内存空间
    L.elem = new ElemType[MAXSIZE];
    if (!L.elem) {
        exit(OVERFLOW);//内存分配失败,则直接返回
    } else {
        L.length = 0;//内存分配成功,则设定目前顺序表的长度为0
    }
    return OK;
}
//操作2:顺序表取值(按下标查找)
Status GetElem(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if (i < 1 || i > L.length) return ERROR;//非法取值
    e = L.elem[i - 1];
    return OK;
}
//操作3:顺序表清空
void ClearList(SqList &L) {
    L.length = 0;
}
//操作4:顺序表销毁
void DestroyList(SqList &L) {
    if(L.elem) delete L.elem;
}
(2)顺序表查找操作:

从表的一端考试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的比较(逐个遍历),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元素的位置序号,否则返回0

int LocateElem(SqList L, ElemType e) {
    for (int i = 0; i < L.length; ++i) {
        if (L.elemp[i] == e) return i + 1;
    }
    return 0;
}
  • 最好情况:查找的元素就在表头,需要比较1次时间复杂度为O(1)
  • 最坏情况:查找的元素在表位 or 不存在,需要比较n次时间复杂度为O(n)
  • 平均情况:需要比较(n + 1) / 2次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线性表按值查找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3)顺序表插入操作:

算法思想:

  1. 判断插入位置i是否合法,否则返回ERROR
  2. 判断顺序表的存储空间是否已满,否则返回ERROR
  3. 将第n~i位元素依次向后移动一个位置,空出第i位置▲
  4. 将插入元素e放入到插入位置▲
  5. 修改顺序表目前长度+1,插入成功返回OK▲
Status SqListInsert(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if (i < 1 || i > L.length + 1) return ERROR;//非法插入
    if (L.length == MAXSIZE) return ERROR;//顺序表已满
    //1.将插入元素及其之后的元素后移
    for (j = L.length - 1; j >= i - 1; --j) {
        L.elem[j + 1] = L.elem[j];
    }
    //2.将插入元素e放入到插入位置
    L.elem[i - 1] = e;
    //3.修改顺序表目前长度
    L.length++;
    return OK;
}
  • 最好情况:在顺序表尾插入(i = n + 1),元素后移执行语句不执行,时间复杂度为O(1)
  • 最坏情况:在顺序表头插入(i = n),元素后移语句将执行n次,时间复杂度为O(n)
  • 平均情况:元素后移语句平均需要执行n / 2次,顺序表插入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4)顺序表删除操作:

算法思想:

  1. 判断删除位置i是否合法,否则返回ERROR
  2. 将将要删除的元素保存到e中▲
  3. 将第i+1~n位的元素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4. 修改顺序表目前长度-1,删除成功返回OK▲
Status SqListDelete(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if (i < 1 || i > L.length) return ERROR;//非法删除
    //1.将将要删除的元素保存到e中
    e = L.elem[i - 1];
    //2.将删除元素之后的元素向前移动
    for (int j = i; j <= L.length - 1; ++j) {
        L.elem[j - 1] = L.elem[j];
    }
    //3.修改顺序表目前长度
    L.length--;
    return OK;
}
  • 最好情况:删除表尾元素(i = n),元素前移执行语句不执行,时间复杂度为O(1)
  • 最坏情况:删除表头元素(i = n),元素前移语句将执行n - 1次,时间复杂度为O(n)
  • 平均情况:元素前移语句平均需要执行(n - 1)/2次,顺序表删除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5)总结:

顺序表优点:

  1. 存储密度大
  2. 可以随机存取表中任意元素
  3. 算法效率:查找/插入/删除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都为O(n),空间复杂度为O(1)

顺序表缺点:

  1. 浪费存储空间
  2. 在插入/删除某一元素时,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3. 属于静态存储形式,数据元素的个数不能自由扩充
4.Cpp中的参数传递:

参数传递的方式有两种:值传递与地址传递(参数为指针变量/数组名、引用类型)

(1)值传递:

值传递:将实参的值传送给函数局部工作区相应的副本中,函数使用该副本执行必要的功能(函数修改的是副本的值,实参不改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wap(float m, float n) {
    float temp = n;
    m = n;
    n = temp;
}

int main() {
    float a, b;
    cin >> a >> b;
    swap(a, b);
    cout << a << " " << b << endl;
    return 0;
}
(2)地址传递(指针变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1.形参变化不影响实参(实际交换了指针变量)
void swap1(float *m, float *n) {
    float *temp = m;
    m = n;
    n = temp;
}

//2.形参变化影响实参(实际交换了指针所指向的ab值)
void swap2(float *m, float *n) {
    float temp = *m;
    *m = *n;
    *n = temp;
}

int main() {
    float a, b;
    float *p1, *p2;
    
    cin >> a >> b;
    p1 = &a; p2 = &b;
    
    swap1(p1, p2);
    cout << "调用swap1方法:形参变化不影响实参(实际交换了指针变量)" << endl;
    cout << a << " " << b << endl;
    
    swap2(p1, p2);
    cout << "调用swap2方法:形参变化影响实参(实际交换了指针所指向的ab值)" << endl;
    cout << a << " " << b << endl;
    return 0;
}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张图片

(3)地址传递(数组名)

如果传递的参数是数组的首地址,对形参数组所做的任何操作都将反应到实参数组中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1.传递数组地址,且数组地址使用char b[]接收
void func1(char temp[]) {
    strcpy(temp, "Rewrite by func1, address access by char temp[].");
}

//2.传递数组地址,且数组地址使用char *b接收
void func2(char *temp) {
    strcpy(temp, "Rewrite by func2, address access by char *temp.");
}

//注意:数组地址即为数组首个元素的地址,故char b[]与char *b作用相同

int main() {
    char a[50] = "this is a test!";
    cout << a << endl;
    func1(a);
    cout << a << endl;
    func2(a);
    cout << a << endl;
    return 0;
}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张图片

(4)地址传递(引用类型&)

引用:为实际对象提供了一个替代的名字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wap(float &m, float &n) {
    float temp = m;
    m = n;
    n = temp;
}

int main() {
    float a, b;
    cin >> a >> b;
    swap(a, b);
    cout << a << " " << b << endl;
}

三、线性表的链式表示

1.链表定义:

链式存储结构:结点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是任意的(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

链表特点:

  1. 链表中结点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是任意的
  2. 访问链表时只能通过头指针进入并通过每个结点的指针域依次向后顺序扫描。
  3. 链表:顺序存取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4张图片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5张图片

名词 解释
头指针 指向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指针
头结点 链表首元结点之前附设的一个结点
首元结点 链表中存储第一个数据元素a1的结点

注:链表中头结点中并不存储元素,首元结点才是第一个存储元素的结点!

问题1:头结点设置的好处?

  1. 便于首元结点的统一处理

    首元结点的地址保存在头结点的指针中,所以在链表的第一个位置上的操作与其他位置上的结点操作相同(省去首结点特判处理

  2. 便于空表和非空表的统一处理

    无论链表是否为空,头指针都是指向头结点的非空指针(空表和非空表的处理相同)

注:这些优点只有在实际编程实现顺序表中才能真正体会,需要自己实现一遍顺序表的结构!

问题2:头结点数据域中存放的是什么?

头结点的数据域可以为空,也可以存放线性表的长度、或者其他附加信息(但是该结点不能计入链表的长度length)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6张图片

2.链表存储表示: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7张图片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指针域(指向结点的指针)
}Node, *LinkList;//LinkList为指向结构体Node的指针类型(为头指针使用)

LinkList L;//1.定义链表L(开辟链表头指针)
Node *p;//2.定义指向结点的指针p
3.链表简单操作:
(1)链表初始化:

单链表初始化即为构造一个空表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8张图片

  1. 生成一个新结点作为头结点,用头指针L指向头结点
  2. 将头结点的指针域置为NULL
Status InitLinkList(LinkList &L) {
    L = (LinkList)malloc(sizeof(Node));//L = new Node;
    L->next = NULL;
    return OK;
}
(2)链表置空:

空链表:链表仍然存在,但链表中没有元素称为空链表(头指针和头结点仍然存在)

算法思路:依次释放所有结点,并将头结点指针域设置为空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9张图片

Status ClearLinkList(LinkList &L) {
    Node *p, *q;
    p = L->next;
    while(p) {//没有到达表尾则循环删除结点
        q = p->next;
        delete p;
        p = q;
    }
    L->next = NULL;//头结点指针域为空
    return OK;
}
(3)链表判空:

空链表:链表仍然存在,但链表中没有元素称为空链表(头指针和头结点仍然存在)

int ListEmpty(LinkList L) {
    if (L->next) {
        return 0;//L中还有元素非空表,则返回0
    } else {
        return 1;//L中没有元素为空表,则返回1
    }
}
(4)求链表表长:

算法思路:从首结点开始,依次计数所有结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0张图片

int LinkListLength(LinkList L) {//返回L中的数据元素个数
    Node *p;
    p = L->next;
    int i = 0;
    while(p) {
        i++;
        p = p->next;
    }
    return i;
}
(5)链表销毁:

注:销毁单链表不可通过直接把头指针置空实现,而是要依次释放所有的结点(包括头结点

算法思路:从头指针开始,依次释放掉所有结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1张图片

Status DestroyLinkList(LinkList &L) {
    Node *p;
    while(L) {
        p = L;
        L = L->next;
        delete p;
    }
    return OK;
}
4.链表重要操作:
(1)头插法建立链表:

头插法图示:将新元素插入到链表的头部(与结点的插入操作十分相似)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2张图片

采用头插法建立单链表时,读入数据的顺序与生成链表的元素顺序是相反的(故这里需要从e结点开始倒序输入才能建立正序的链表)。

头插法步骤

  1. 建立一个空表
  2. 生成新结点,将读入数据存放到新结点的数据域中
  3. 依次将新结点插入到链表数据结点的最前端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3张图片

//for循环写法
void CreateLinkList(LinkList &L, int n) {
    L = new Node; L->next = NULL;
    for (int i = n; i > 0; --i) {
        p = new Node;
        cin >> p->data;
        p->next = NULL;
        
        p->next = L->next;
        L->next = p;
    }
}
//while循环写法
void CreateLinkList(LinkList &L) {
    L = new Node; L->next = NULL;
    int x;
    cin >> x;
    while (x != 9999) {//输入9999表示结束插入
        p = new Node;
        p->data = x;
        p->next = NULL;
        
        p->next = L->next;
        L->next = p;
        
        cin >> x;
    }
}
(2)尾插法建立链表:

尾插法图示:将新元素插入到链表的尾部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4张图片

采用尾插法建立单链表时,读入数据的顺序与生成链表的元素顺序是相同的(但是需要多增加一个尾指针r,使其始终指向尾结点)。

尾插法步骤

  1. 建立一个空表,创建尾指针r指向链表尾结点(开始时r同L均指向头结点)
  2. 生成新结点,将读入数据存放到新结点的数据域中
  3. 依次将新结点插入到链表数据结点的尾部
  4. 尾指针指向新节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5张图片

//for循环写法
void CreateLinkList(LinkList &L, int n) {
    L = new Node; L->next = NULL;
    Node *r = L;//创建尾指针初始时指向头结点
    for (int i = 0; i < n; ++i) {
        p = new Node;
        cin >> p->data;
        p->next = NULL;
        
        r->next = p;
        r = p;
    }
}
//while循环写法
void CreateLinkList(LinkList &L) {
    L = new Node; L->next = NULL;
    Node *r = L;
    int x;
    cin >> x;
    while (x != 9999) {//输入9999表示结束插入
        p = new Node;
        p->data = x;
        p->next = NULL;
        
        r->next = p;
        r = p;
        
        cin >> x;
    }
}
(3)按序查找元素:

根据单链表中元素的下标i,从指定位置获取数据(返回元素值or结点的地址)。

算法图示:从链表的头指针出发,顺着链域next逐个结点向下搜索,直至搜索到第i个结点为止(链表不是随机存取的结构)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6张图片

算法步骤

  1. 从第1个结点L->next顺链扫描,用指针p指向当前扫描到的结点(初始化为p = L->next
  2. j做计数器累计当前扫描过的结点数(初始化j=1
  3. 当p指向扫描到的下一结点,计数器j+1
  4. j==i时,p所指的结点就是要寻找的第i个结点
//写法1:返回需要查找结点的值
Status GetElem(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Node *p = L->next;
    int j = 1;
    while (p && j < i) {
        p = p->next;
        j++;
    }
    if (!p || j > i) return ERROR;//非法查找
    e = p->data;
    return OK;
}
//写法2:返回需要查找结点
Node *GetElem(LinkList L, int i) {
    Node *p = L->next;
    int j = 1;
    if (i == 0) return L;//如果i=0则返回头结点
    if (i < 1) return NULL;//非法查找
    while (p && j < i) {
        p = p->next;
        j++;
    }
    return p;
}
(4)按值查找元素:

根据指定数据获取该数据所在的位置(返回元素下标or结点的地址)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7张图片

//写法1:返回需要查找结点的下标
int LocateElem(LinkList L, ElemType e) {
    p = L->next;
    int j = 1;
    while (p != NULL && p->data != e) {
        p = p->next;
        j++;
    }
    if (p == NULL) {
        return ERROR;//非法查找
    }
    return j;
}
//写法2:返回需要查找的结点
Node *LocateElem(LinkList L, ElemType e) {
    Node *p = L->next;
    while (p != NULL && p->data != e) {
        p = p->next;
    }
    return p;
}
(5)插入操作:

算法图示

在第i个结点前插入值为e的新结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8张图片

算法步骤

  1. 首先找到ai-1的存储位置p
  2. 生成一个数据域为e的新节点s
  3. 插入新的结点:①新结点的指针域指向结点ais->next = p->next;,②结点ai-1的指针域指向新结点:p->next = s;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19张图片

注:链表插入操作中的步骤①和步骤②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交换顺序将导致ai地址丢失

Status LinkListInsert(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Node *p = L;
    int j = 0;
    //1.寻找第i个结点,将指针p指向其前驱
    while (p != NULL j < i - 1) {
        p = p->next;
        j++;
    }
    if (p == NULL || j > i -1) return ERROR;
    
    //2.生成新的结点s并为其数据域赋值
    Node *s = new Node; s->data = e;
    
    //3.进行结点插入操作
    s->next = p->next;
    p->next = s;
    
    return OK;
}
(6)删除操作:

算法图示

删除第i个结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0张图片

算法步骤

  1. 首先找到ai-1的存储位置p,并保存要删除的ai
  2. p->next指向ai+1
  3. 释放结点ai的空间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1张图片

Status LinkListDelete(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Node *p = L;
    int j = 0;
    //1.寻找第i个结点,将指针p指向其前驱
    while (p->next != NULL && j < i - 1) {
        p = p->next;
        j++;
    }
    if(p->next == NULL || j > i - 1) return ERROR;
    
    //2.保存元素值后进行删除操作
    Node *q = p->next;
    p->next = q->next;
    e = q->data;
    
    //3.释放已经删除结点的内存
    delete q;
    
    return OK;
}
5.循环链表:
(1)循环链表:

循环链表是一种头尾相接的链表(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头结点,整个链表形成一个环形)

循环链表的优点是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均可找到表中的其他结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2张图片

由于循环链表中没有NULL指针,故涉及遍历操作时终止条件就不再是判断pp->next是否为空,而是判断它们是否等于头指针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3张图片

(2)循环链表合并:

算法图示

将两个带尾指针的循环链表进行合并(将Tb合并在Ta)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4张图片

算法步骤

注:对链表的操作常常是在表的首位位置上进行的。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5张图片

  1. 创建指针p保存表头结点Node *p = La->next;
  2. 将Lb首元结点连接到La的表尾La->next = Lb->next->next;
  3. 释放Lb的表头结点delete Lb->next;
  4. 将Lb的尾结点指针指向La的表头Lb->next = p;
LinkList LinkListConnect(LinkList La, LinkList Lb) {
    Node *p = La->next;
    La->next = Lb->next->next;
    delete Lb->next;
    Lb->next = p;
    return Lb;
}

注:循环链表不设置头指针而仅设置尾指针,从而使得操作效率更高。循环链表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O(1)

6.双向链表:
(1)双向链表:

在单链表的每个结点里再增加一个指向其直接前驱的指针域prior,称为双向链表。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6张图片

  • 在双向链表中有些操作如ListLength、GetElem等仅涉及一个方向的指针,故其算法与线性链表相同。
  • 在双向链表中的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则需要同时修改两个方向上的指针(两者的操作时间复杂度均为O(n))
(2)双向链表插入: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7张图片

//核心操作
s->prior = p->prior;
p->prior->next = s;
s->next = p;
p->prior = s;
void DoubleLinkListInsert(Du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在带头结点的双向链表L的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e
    if ((Node *p = GetElem(L, i)) == NULL) return ERROR;
    Node *s = new Node;
    s->data = e;
    
    s->prior = p->prior;
	p->prior->next = s;
	s->next = p;
	p->prior = s;
    
    return OK;
}
(3)双向链表删除: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8张图片

//核心操作
p->prior->next = p->next;
p->next->prior = p->prior;
void DoubleLinkListDelete(Du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删除带头结点的双向链表L的第i个元素,并用e返回
    if ((Node *p = GetElem(L, i)) == NULL) return ERROR;
    e = p->data;
    
    p->prior->next = p->next;
	p->next->prior = p->prior;
    
    delete p;
    return OK;
}

各种链表间时间效率对比: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29张图片

四、顺序表与链表的比较: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0张图片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1张图片

五、线性表应用

1.线性表的合并
(1)无序表的合并:

问题描述:利用两个线性表La和Lb分别表示两个集合A与B,现要求一个新的集合A = A∪B(无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步骤

  1. 依次取出Lb中的每个元素
  2. 在La中查找取出的该Lb元素
  3. 如果查找不到则将其插入到La中的最后位置
void union(List &La, List Lb) {
    La_len = ListLength(La);
    Lb_len = ListLength(Lb);
    for (int i = 1; i <= Lb_len; ++i) {
        GetElem(Lb, i, e);//查找元素
        if (LocateElem(La, e != NULL)) {
            ListInsert(&La, ++La_len, e);//如果没有查找到元素则进行插入操作
        }
    }
}
//算法复杂度为O(ListLength(La))*O(ListLength(Lb))
(2)有序表的合并:

问题描述:已知线性表La和Lb中的数据元素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现要求将La和Lb归并为一个新的线性表Lc,且元素仍非递减有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步骤

  1. 创建一个空表Lc
  2. 依次从La或Lb中摘取元素较小的结点,插入到Lc表的最后直至其中一个表变成空表为止。
  3. 继续将La或Lb其中一个表的剩余结点插入在Lc表的最后

顺序表实现有序表的合并

void MergeList(SqList La, SqList Lb, SqList &Lc) {
    //1.准备指向有序数组首元素的各个指针
    pa = La.elem;
    pb = Lb.elem;
    Lc.length = La.length + Lb.length;
    Lc.elem = new ElemType[Lc.length];
    pc = Lc.elem;
    
    //2.准备指向有序数组尾元素的指针
    paLast = La.elem + La.length - 1;
    pbLast = Lb.elem + Lb.length - 1;
    
    //3.依次摘取两表中较小的结点进行插入操作
    while (pa <= paLast && pb <= pbLast) {
        if (*pa <= *pb) {
            //*pc = *pa; pc++; pa++;
            *pc++ = *pa++;
        } else {
            *pc++ = *pb++;
        }
    }
    
    //4.将某一个表中剩余的元素全部添加到Lc中
    while (pa <= paLast) *pc++ = *pa++;//Lb到达表尾,将La中的元素全部加入Lc
    while (pb <= pbLast) *pc++ = *pb++;//La到达表尾,将Lb中的元素全部加入Lc
}
//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a)) + O(ListLength(Lb))
//算法空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a)) + O(ListLength(Lb))

链表实现有序表合并

void MergeList(LinkList &La, LinkList &Lb, LinkList &Lc) {
    //Stage1
    pa = La->next;
    pb = Lb->next;
    pc = Lc = La;
    
    //Stage2 & Stage3
    while (pa != NULL && pb != NULL) {
        if (pa->data <= pb->data) {
            pc->next = pa;
            pc = pa;
            pa = pa->next;
        } else {
            pc->next = pb;
            pc = pb;
            pb = pb->next;
        }
    }
    
    //Stage4
    pc->next = pa ? pa : pb;
    delete Lb;
}
//算法时间复杂度O(ListLength(La) + ListLength(Lb))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2张图片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3张图片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4张图片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5张图片

2.线性表其他应用:
(1)密集多项式:

多项式的运算:实现两个多项式加/减/乘运算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6张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稀疏多项式:

如果同样按照密集多项式的存储方式来存储稀疏多项式,会导致出现空间严重浪费的情况,故增加一个指数存储项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7张图片

算法步骤

  1. 创建一个新的数组c(用于存储多项式运算的结果多项式)

  2. 分别从头遍历比较数组a和数组b中的每一项

    若指数相同则将对应的系数相加,若其和不为零则在c中增加一个新的项(和为零则丢弃)

    若指数不同则将较小的项复制到c中

  3. 当一个多项式遍历完成时,将另一个剩余项依次复制到c中即可

(3)稀疏多项式操作:

存储方式的改进:按照密集多项式的存储方式并增加一个指数存储项来存储稀疏多项式还是有不足,可以改用链式存储结构来存储。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8张图片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39张图片

稀疏多项式创建

  • 创建一个只有头结点的空链表
  • 根据多项式的项的个数n,循环n次执行以下操作:
    1. 生成一个新节点*s
    2. 输入多项式当前项的系数和指数,赋给新的结点*s的数据域
    3. 设置一个前驱指针pre用于指向待找到的第1个大于输入项指数的结点的前驱,pre初始值指向头结点
    4. 指针q初始化指向首元结点
    5. 循链向下逐个比较链表中当前结点输入项的指数,找到第1个大于输入项指数的结点*q
    6. 将输入项结点*s插入到结点*q之前
void CreatePolyn(Polynomial &Po, int n) {
    Po = new PNode; Po->next = NULL;
    for (int i = 1; i <= n; ++i) {
        PNode *s = new PNode;
        cin >> s->coef >> s->expn;//输入指数与系数
        
        PNode *pre = Po;
        q = Po->next;
        while (q != NULL && q->expn < s->expn) {
            pre = q;
            q = q->next;
        }
        s->next = q;
        pre->next = s;
    }
}

稀疏多项式相加操作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40张图片

(3)图书信息管理:

【数据结构】第二章:线性表_第41张图片

  1.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类型可以为简单类型,也可以为复杂类型
  2. 许多实际应用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应为每个具体应用单独编写程序。
  3. 具体应用中抽象出共性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操作(抽象数据类型),然后实现其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
struct Book {
    char id[20];//ISBN
    char name[50];//书名
    int price;//定价
}

//顺序表
typedef struct {
    Book *data;
    int length;
} BookSqList;

//链表
typedef struct LNode {
    Book data;
    struct LNode *next;
} LNode, *BookLinkList;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