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九十


        第九十问:为什么一些孩子要在家自学?怎么样学更有效率?

        答:所谓在家自学是针对现行体制而说,有些家长发现儿童读经效用很大,更进一步认识到非读经不可,而且培养高度人才必须大量读经。比如一天读四个小时以上,就几乎不能上学了,就从学校撤出来,全天候已读经为主,这叫做“读经在家自学”。

        其实,在家自学,本来是人类教育的基本形式。从古以来不论中外的教育,都是家庭做的,要么父母教,要么请家教,要么集中村庄孩子,聘请老师来教。自从1917年德国要普遍增进国民教育水准,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规定家长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国家办的学校接受基础教育,于是国民接受教育变成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义务,叫做“国民义务教育”。后来世界各国都认为这样规定很好,成为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华民族也是从民国初年开始渐渐跟上这脚步的。在义务教育刚实施的时候,功效是很大的,因为当时大部分家庭是不了解教育的重要的,有些家庭也没有能力给孩子教育,所以以国家的力量让国民都受基本教育是很好的政策。不过西方经过一两百年的实践,整个社会也发现由体制设计的一定模式,一定教材,一定教法,就好像工厂量产一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太单一,不够用。更有一些家长有独特的教育理念,认为体制教育并不理想,所以就不让孩子上学,留在家里自己教。在西方有一部分家庭是因为宗教而自学,比如基督教国家里,有些家庭坚持要过严谨的基督化生活,认为学校是败德的地方,所以要在家教育。另一部分是自己有自己的专业,所以要自己教。在中国,民国初年义务教育施行之初,对民智的普及确实是很有功效的。但已经七八十年了,社会经济渐渐发达,家长眼界也打开了,有些家长也有自己教育理念,认为可以把孩子培养得比体制更好,于是在家自学的要求日渐强烈。在我推广读经的历程中我也渐渐加入“读经在家自学”观念,如果家长对读经认识很深,我也鼓励让他的孩子在家自学。在台湾,在家自学已经列入教育法规了,不过要经过一定程序的申请。台湾在家自学的人数,以读经为最多。

        自学有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家长自己教,有教育观念而且能扮演好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角色,就可以“亲子共学”。第二种模式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伴,邀集了邻居亲戚的孩子,或五六个,或十来个,或自己交,或请老师来教。第三种模式是有人开设教室招收学生,有走读的,有寄宿的。这第三种模式越来越普遍,称为“读经学园”或“读经学堂”,也有称“书院”的,按古人的叫法,就是“读经私塾”了。私塾和私立学校不一样,私立学校的观念和模式还是体制的,但在家自学的私塾就完全不同于体制。只是教育的基本理想是一样的,就是培养人才,认为怎么敎能培养人才就怎么教。现在政府开明,鼓励社会多元,我们也宣导家长对在家自学不要有什么异样眼光,因为去学校和在家一样是为了教育。只不过在家自学有一个优势,因为对于读经的孩子来说,学校的功课太容易了,所以他可以兼顾。

       

读经在家自学的内容是以读经为主,以其他学习为辅。如果用四个小时读经,大概三个小时中文,一个小时英文,如果六个小时呢,就是四个小时中文,两个小时英文,剩下的其他时间再去调配其他的课程。调配的原则是:第一层,体育,这是对身体的教育,我建议是练中国的武术和印度的瑜伽;第二层,如果还有时间精神,就阅读,广泛阅读。读经孩子都很喜欢课外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的知识量增多,理解力就强;第三层,如果条件许可,就学才艺,或书法,或美术,或乐器;第四层,做学校功课,读经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学校功课是不教的,由他自己做,这样他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学校功课变成令他高兴的学习,所以,有时候老师甚至还要限制他,甚至可以当奖赏用,说:你要背完哪些书,才让你做学校功课。这是在家自学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是一个基本法则,随人因时因地制宜。除了体育之外,其他是可有可无的。比如阅读,全世界都认为很重要,其实对读经孩子来讲,他是喜欢读书的,但读书的时间不可以压缩到读经时间,如果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不读也可以,因为他读经多了,能力很强,两三年后读很简单的书,本来要花一星期读的书,也许一天就读完了,甚至有些书不读也罢。总之,意义大的课程,用多一点时间精力,意义小的,用少一点时间精力,长大以后还可以学的,就放在以后再学,我们要尽其可能的让孩子的每一天都得到最应有的长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