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故事之八——永世的感恩“陶林二公祠”

    “总统府”东苑景区内,有一座陶林二公祠。是清光绪年间,由时任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一代名臣陶澍(shu)和林则徐而修建的。一个祠堂,牵扯到三位晚清重臣,这三个人是如何在此地留下印迹的呢?

图片发自App

(一) 陶澍与印心石屋

    陶澍(1779—1839)是清代嘉庆、道光两朝的名臣,道光五年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升任两江总督,在江苏整整工作了15年。兢兢业业,忧国忧民,江南地区在他的治理下,成为当时国内经济最为发达、人才聚集最多的区域。道光十五年(1835),陶澍因政绩卓著入京见道光帝,两个人从国事聊到家事,甚是投机。

    陶澍出生于湖南安化一贫苦家庭,酷爱读书,放牛砍柴也书不离身,父亲见他聪明好学,把他送到当地的私塾水月庵,在离水月庵不远的资江水中,有一声凸出水面的石台,方方正正的,像一块官印,当地人称之为“印心石”,也称为“官印”,陶澍很喜欢躺在这块石头上看书,而且将水月庵起名为“印心石屋”。道光听了陶澍在印心石读书的事觉得非常有趣,亲赐了一大一小两幅“印心石屋”匾额。陶澍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他以小体“印心石屋”悬挂在自家书屋,大体“印心石屋”摹刻于资江石壁,后来又在两江总督所辖区域许多重要城镇摹刻立碑。于是大小体御笔四字“印心石屋”便遍及湖南江苏各地。总统府内煦园假山石中也可见一“印心石屋”碑,此碑原本在南京龙蟠里的惜阴书院内,曾国藩重修总督署时移置在此,现在仍然清晰可见。

图片发自App

    在湖南陶澍的乡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印心石附近有三座大山,俗称鸡公山、蜈公山、虾公山,山脚都伸向江边,呈“三公抢印”之势,鸡公下不得水,蜈公可以下水,但需防着被鸡公所食,不敢入水,虾公占尽天机,最后能下水抢得官印,陶澍住在虾公山下,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是虾公精化身,官印自然是被陶澍所得。林则徐曾经送给陶澍两句诗:“石是印心心是印,生前星宿已罗胸”。

(二) 陶澍与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大名鼎鼎,时任两广总督时的虎门硝烟,后因此事被流放新疆任职,继而又升任云贵总督,最后病死在奉命清剿广西太平军的路上。林则徐一生为国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尽职尽责发展当地经济民生,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而在他虎门硝烟之前,却在我们江苏贡献了六年的光阴。道光十一年(1831)林则徐任江宁布政使,次年升任江苏巡抚。林则徐在江苏时正是陶澍在两江总督任上。清代的总督官阶为从一品,巡抚为正二品,二人均为封疆大吏,按理说自古一山难容二虎,但是林则徐和陶澍在一起工作的六年却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儒思想影响下,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林则徐在江苏任内协助陶澍改革盐政、实行漕粮海运,大兴水利、整肃江南科考、整顿江南贡院、大力推种二季水稻等,善政甚多。

图片发自App

时逢江苏连续两年遭受水灾,民不聊生,林则徐亲坐小船四处体察民情,发现苏南各地的灾情、百姓的困苦非常严重。他认为应该奏请朝廷减免或缓征灾区的赋税。然而按当时的规定,请求因灾缓征或免征漕赋,必须在农历九月底之前,但林则徐察看各地后,已是十一月底,早已超过了期限。苏南地区历来是清廷的钱仓,此刻突然说不交税,朝廷必然反对。为不连累陶澍,林则徐最终一个人署名,破格越级上奏。果然他的奏章触怒了道光皇帝,下旨密令陶澍追究。陶澍却一面让林则徐应变;一面又在复奏中为林开脱,并明确表示支持林则徐。在陶澍力保之下,最终朝廷未再深究此事。而经过这件事之后,陶、林两人也更加肝胆相照,情深谊厚。

(三 )左宗堂与陶澍

左宗堂(1812—1885),湖南湘阴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在太平天国攻打长沙时,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保卫长沙,用大炮炸死了太平军西王萧朝贵,使太平军久攻不下,撤军他走,从此声名鹊起,后组建楚军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随着战事推进,开始官运亨通,在闽浙总督任上平定了浙江境内的太平军。接着又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且推动新疆建省。中法战争时,又推动台湾设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左宗堂虽被称为大清的坚挺脊梁,但是年青时期的他却像个倒霉蛋,多年怀才不遇,无奈甚至隐居山林。左宗堂21岁中举人之后一直未能再登科第。第一次会试不中,第二次本来已被录取为第15名,但因为湖南名额太多,故一刷就把他给刷了下来,取为誉录,就是抄写员。左宗棠不屑,拂袖而归,到醴陵渌江书院讲学。道光十七年,时任两江总督陶澍回安化省亲。经过醴陵时,县令请左宗棠为陶澍下榻之地写一副对联。左宗棠当然知道当时朝廷中大名鼎鼎的陶澍,于是一挥而就:“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写的就是道光帝赐陶澍“印心石屋”匾额的事,因此,陶澍一见此联,立即要见写对联之人。左宗棠本也是对陶澍仰慕已久,能相见自是难得的机会,遇到对的人就有说不完的话,于是两人一聊就聊了一夜。陶澍认为左宗堂是个奇才,陶澍比左宗堂大了三十多岁,两人由此定下了忘年之交。

图片发自App

    左宗棠第三次会试依然落魄而归。失意之际来到南京看望陶澍,此时陶澍已经重病在身,陶澍一生子女不少,但都是女儿,晚年才得一儿子名陶桄,眼看自己生命衰微,知左宗堂有一女正比陶桄小一岁,于是提出与左宗堂联姻,将小儿子托孤于左宗堂。陶澍去世后,左宗堂把他的独子接到陶澍安化老家隐居起来,悉心教导,并把自己大女儿许配给了陶桄。

(四 )左宗堂与林则徐

陶澍有个女婿叫胡林翼,早已经在朝廷为官。此时林则徐已是在流放新疆后又奉旨起用为云贵总督,林则徐急需要才,胡林翼向其大力推荐左宗堂,但当时左宗堂在守陶澍的托孤之约,陶桄还没长大成人,于是便放弃了追随林则徐的机会。第二年,林则徐从云南回福建家乡,特意绕道将船泊在长沙岳麓山下,来会晤相闻已久的左宗堂,左宗堂勿勿赶来,竟一脚踏空跌入水中,狼狈爬上船后,林则徐笑道:“这就是你的见面礼?”他们在江上纵论天下,林则徐也特别赏识左宗堂的才华,认为将来必成大事,讨论到新疆问题时,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都一并交给了左宗堂,这也为左宗堂后期平定新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图片发自App

太平军进攻长沙之时,左宗棠和许多人一样为避兵灾,迁到湘阴城东一带的东山白水洞隐居。这个时候的左宗觉得自己就像当年诸葛亮隐居山林的状态。他有两副对联,一为: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另一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卧龙和古人均指诸葛亮,可想其才学无处施展的苦闷心情了。不久,湖南巡抚张亮基知左宗堂在此隐居,便极力恳请他去协助保卫长沙,于是左宗堂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一生的功名便从此开始。

光绪七年,已名震天下的左宗堂调任两江总督,这时候陶澍和林则徐都已过世,踏进两江总督署,物是人非,颇多感慨,为表他对陶澍和林刚徐的知遇之恩,感激之情,遂邀请南京地方土绅集资,建造了“陶林二公祠”。并写下对联: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得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现今的“陶林二公祠”并不是原址,原址在现今江苏省美术馆的范围内,2007年,移建于总统府东苑内,但保持了原有样貌。方寸之地,记录了一段硝烟过后,尘土之下不能忘却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总统府”故事之八——永世的感恩“陶林二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