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写作反映人生,你读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动之于心,很自然形诸于笔。
“写作是一种涂鸦,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像一个滤网,网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可以流过你的滤网,而且一点困难也没有。你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在我的滤网中通行无阻。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去转换这些堵住我们思想滤网的糟粕,最后会发展出某种才艺来。”——斯蒂芬•金

一、《肖申克的救赎》摘抄
这种美是花了时间和心血打造出来的,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原因。
是呀,政府还蛮会报仇的,他们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
他说,就好像汤米手上有把钥匙,正好开启了他内心深处的牢笼,他自我禁锢的牢笼。那个牢笼里关的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那只老虎的名字叫“希望”。
二、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是在大学期间,因为这是部经典的电影,那个时候的自己能沉下心来观看,看完之后被震慑了:一个人要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挖,不停地挖,从不改变自己的初衷,20多年,从青年等到老年,那种耐心和毅力,大概是我做不到的吧!上周上《悦读》课程要进行对照阅读,突然又翻出了这部电影,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这部电影和小说,以前看过就看过了,留给自己的只有感慨,再一次看电影,把小说与电影结合起来看,画面与心理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就更加三维立体地了解了小说和人物。
看《肖申克的救赎》有以下几个点是要说的:
(1)震撼一:为莫须有的罪失去一片天空,只有方寸之地,安迪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是难得的。在工作之前从来不曾了解监牢的痛苦之处,后来工作了慢慢地了解监狱地可怕之处在哪里。所有的吃喝拉撒就在方寸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更别说可怕的狱友和身上落下的“罪人”印迹。
(2)震撼二:安迪的前任图书馆员,在老了之后被假释出狱,最后不能适应社会而被逼上吊自杀。监狱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小社会,在那里你不了解社会,生活似乎停在了原处,停在了犯罪的那个时段。可是社会不会等你,前进的车轮滚滚。
(3)震撼三:后来有一次机会去证明安迪的清白,可是典狱长却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放弃了,那个时候是伤心的。在小说中这一段的描述是通过瑞德的旁观来描述的,展示了安迪一次希望破灭的痛苦。
(4)震撼四:电影看到最后才是高潮,安迪从牢笼里消失了,就如同一个密室逃脱案,最后揭露了,他从隧道里逃脱了,从自己挖的洞里跑了,从1公里多的臭下水道里跑了,为了自由,安迪坚持了28年,用一把7寸的鹤嘴锄,挖向了自由,还坚持从臭气熏天、老鼠遍布的下水道坚持爬了出去。
除了震撼,最想说的是或许是在电影中没表达而在小说中频频提到的,安迪有一份自由的心,他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的希望,让他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放弃自己,而是在努力活出一份自己的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