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上)

第一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批判性思维主要涵盖内容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批判思维的起点在于有提高思维能力的强烈愿望

客观评价图书、杂志及网站上读到的文章或论述

评判一场讲座或演说的水平高低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通读指定文章后撰写有理有据的论文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

优点

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他并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又快捷

缺点

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他提供不了任何方法,如果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强调

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主要任务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

淘金式思维

强调

在获取试试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我呢提,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淘金式思维的清单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正确答案

我们能否找到正确答案取决于困扰着我们的问题的类型,不要钻牛角尖

提问题前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

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问题上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看法

意味着对是否能接近真理和发扬美德漠不关心

目的是抵制和反驳那些和自己本身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

强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以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用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地去质疑一切主张

辩证的看代初始的想法

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

批判性思维要勤于练习

关键问题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证据的效力如何

有没有替代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他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自主性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形成自己地结论,另一方面我们要去寻找或者聆听那些根本不属于我们自己地观点

好奇心

谦恭有礼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地依恋不应该成为最重要地基础,理想的做法是,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笃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地力度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地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地观点

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地最佳证据

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式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在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

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者其它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你说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雄的

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地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地架势

营造良好地会话氛围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最大劲敌

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问题或者争议,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第一步就得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

论题

两类论题

论述性问题

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者将来是什么样的问题

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伊诺大学心理研究与的水平怎么样

规定性论题

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

他到底在说什么及就是结论

所谓结论,就是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关于"作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以及"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都是结论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他源于分析推理

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进行支撑

我们把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成为纯观点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一旦你找到结论,就将结论作为你评论的重点

结论是作者希望你选择的目的地和终点站

找结论有线索可寻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因为结论总是对论题的一个回应,知道论题是什么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结论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

因此(consequentily)

表明(suggests that)

由此可知(therefore)

由此可得(thus)

由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

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nit I'm trying to make is)

显示出(shows that)

证明(proves that)

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

问题的实质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一般会在开头或是结尾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例句

数据

定义

背景资料

证据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如果文章的结论并不明显,那么资料来源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文章作者的背景就会变成特别有价值的线索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结论常常是含蓄的

不要含蓄的表达论点,要尽可能直白明了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引导读者读出你的结论

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

理由+结论  >  论证

理由即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常见的情况是很多理由用于支撑某个结论

论证本身的特点

论证必有其目的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

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也就是为什么的意思

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和支撑这个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

由于(as a result of)

因为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

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鉴于(in view of)

由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

因为证据是(because the evidence is)

研究显示(studies show)

第一,第二,第三(fires.....second.....third)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他们的一些线索

圈出提示词

用不同的颜色和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画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读完长篇大论以后,从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一旦找到理由以后,在进一步深入阅读或者聆听的时候要一遍一遍重温这些理由

结论站不站得住脚主要取决于理由的扎实与否

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推论

先有理由再有结论

做结论之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第四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

例如"自由、淫秽、公平"等些词有多重含义,这些多重含义在判断一个论证的价值大小的时候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找准关键词检查有没有歧义

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或者词组有多重含义的现象

高收入是否能够带来"幸福感"

真人秀节目里面展示的画面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歪曲

大学生宿舍强奸案发生率是不是呈上升态势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

检查论题有没有关键词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者短语

留意抽象词或者短语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语下不同的定义

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

"美丽"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意思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面的情境

教育质量

学生的平均成绩

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人数

考试过关通常需要付出的劳动量

小心那些包含情感色彩的词语

模棱两可的政治语音

恢复  ——  同意征税提案

公平  ——  改变

恐怖分子  ——  野蛮、疯狂、未开化的

改革  ——  期望的改变

谁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第五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任何一个想要说服你相信某个立场的人都会尽量拿出与其立场相一致的理由。因此,乍一看,几乎每个论证都显得“有道理”,其外表结构看起来都显得完美无缺。但是表面的、明说出来的理由并不是唯一用来证明或支撑其结论的想法。有些内在的没有说出来的看法在透彻理解论证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至少和表面理由同样重要。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作者却不会明说出来,你只有在字里行间仔细推敲才能发现它们。这些想法是推理结构中重要的无形纽带,是将整个论证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它们回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得有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将理由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这些联系的必要性看起来必须很明显。

假设的特征

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情况下如此)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到哪儿去找假设

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价值观假设

找出幕后遥控的价值观假设

我们这里所谓的价值观假设(value assumption),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当作者对于社会论争采取了一种立场,他们通常都会选择一种价值观而排斥另一种价值观,他们有价值优先或者价值倾向。

两个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哪个

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我们把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当近义词使用。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忠实与诚实(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药瘾)

竞争与合作(你是否支持评分制)

媒体自由与国家安全(每周开总统新闻发布会是否明智)

平等与个人主义(就业的时候种族配额是否公平)

秩序与言论自由(我们该不该监禁那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理性与冲动(打赌下注的时候该不该先查一查赔率)

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找到价值观假设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就是检查一下作者的背景。尽量找出像作者或演说者这样的人通常持有的价值倾向,越多越好。

并不是因为一个人身为某个团体的一员,就一定会认同这个团体的特定价值取向。

以为同属一个特定团体的任何一员想法都完全相同,这就犯了大错。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论争中所持的立场带来的结果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结论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决于潜在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对这些结果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理由更可取,而那些其他的理由本可以从论题的另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

在寻找价值观假设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一直说明价值倾向。遇到有争议的主题,以这种方式说明价值观假设可以不断提醒自己作者放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尽量抵制住诱惑,不要一找到作者或演说者的价值观就过早地停止分析的过程。找出这些价值观只是找出价值倾向假设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但是价值观本身在理解论证时所提供的帮助却微乎其微。价值观本质上是所有人共有的东西。

如果争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另一个找出价值冲突的有用技巧就是反串。问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所述的论争中的这些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些什么?”如果有人说我们根本不应该用猴子来做实验,你就应该问自己:“如果我要为使用猴子做实验进行辩护,那么我应该关心些什么?”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调查作者的背景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么重要”

寻找类似的社会争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用与作者立场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涉及规定性论题的完整推理离不开理由和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descriptive assumption)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而你应该记得,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意思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描述性假设

只有找到隐藏的较有争议而又缺失的联系,你的寻找才是最值得的

发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

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意识到还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提到的种种好处。

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

第六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在评价过程的这一阶段,你的第一步就是要检查一下推理结构,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或者高度存疑的假设为基础,或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抑或其他形式的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

常见的那些被称为谬误(fallacies)的推理过程中的“诡计花招”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

找出结论和理由

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和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和作者的理由进行比较

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动,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者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

看一下有没有强烈的感情词语可能干扰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最后要介绍的谬误特别具有欺骗性。有时候,一个结论会自己证明自己,只不过措辞有所改变,用来愚弄那些单纯无知的人!例如,论证退学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是不好的,这实际上跟没有论证没什么两样。结论由同一个结论来证明(只是表述不同)。这样的论证其实是在回避问题,而不是在回答问题。这就是循环论证谬误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当你找到一个谬误的时候,你也就发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依据来反驳持论者的那部分论证。但是对于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精神而言,你还是想要考虑论者提出的任何一个不是谬误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