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 太阳与故乡相比,哪一个更远?


“这个世界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它既不轻松,也不艰难。”

你会爱上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支歌曲或是一首诗,可能是因为它们所抒发的东西恰好与你的某段成长重叠,于是你在里面看到了自己,无比亲切。

起初我敬佩孙少安的责任担当与能力,后来我试图踏着孙少平的成长轨迹,去找到自己的希望。

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小镇青年最爱的读物之一,确实如此。

相比于看那些公众号的推广课程说,一个月就能学会新媒体写作技巧,造就一个爆款,我更喜欢书里给我的那种踏实感。

我承认我没有那种天赋,学个一百多块的课程就能写出爆款。

我只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想再陷入“同龄人”的焦虑中。

从1975到1985,故事以改革开放前后为背景,整整十年的跨度。

作者笔下的人物,随着时代的巨浪不断往前,似是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却又始终被框在了时代里面。

在故事里,对孙少平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无疑是田晓霞。

在学校,她是他知识和见识的来源,她借书给他,与他交流产生思想碰撞。

在他结束求学生涯回乡务农时,她对他说,你要记住,你跟别人不一样。

体内躁动的因子,终于使孙少平不再甘心于小小的双水村,而选择远离家乡走向了更广阔的城区。

从农民到揽工汉,再到煤矿工人,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实现了农民到工人的阶级跨越。

但是,即便是这个对他来说历史性的跨越,也无法推到他与田晓霞之间的那堵大墙。

一个是农民的儿子、煤矿工人,一个是省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即便在今天看来他们也是绝无可能的。

但就在孙少平为此阴郁不安的时候,命运却已帮他解决了这一人生最大的难题——田晓霞在工作中牺牲了。

有人说“是时代写死了田晓霞,而非路遥。

田晓霞是孙少平跨越农民身份的最大支持和希望,她象征着富裕和知识、高尚和温暖:所有一切孙少平渴望的事物。

但是作者最终也没敢让这两个人完全结合在一起,因为这种结合本身就难以从自身经历中找到合理之处。

而田晓霞的离去是否也意味着某种希望的破灭?

说回孙少平,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为了维护死去的师傅在煤矿区对安锁子拳打脚踢的那一幕。

当雷汉义赞赏地说“孙少平这小子能打架,就能当个好班长!”时,我才意识到孙少平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会因为贫穷而敏感自卑的少年了。

他已经脱离了哥哥和家庭的庇护,学会了独当一面,并在自己的世界里展露出了一种能力。(在矿区,要的就是能吃钢咬铁的男子汉。)

最初那个出现在我视线里的双水村,似乎已经变得很遥远。

那种平凡又恬静的农村生活开始从孙少平的人生中淡去,

曾经陌生的铜城却将成为孙少平余生所扎根的地方。

他乡已成故乡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未来的生活。

临近毕业,我同故事里的人一样,开始为生计发愁。

原来真正能够使我不动声色成熟起来的,不是18岁,而是踏入社会。

这意味着,我的余生将要彻底交付于自己了。

一如年少时模样

by陈鸿宇

昨日担当 昨日敢想 昨日转眼 就跌撞

夏时梦长 秋是昼短 清冽途上 不远望

薄情于痴 贪小于妄 市井冷眼 没浅尝

难予疏淡 难在得失 难是求而 不得

后来奔忙 后来失望 后来他乡 即故乡

困饱两餐 诗写云上 早春一去 又如常

刻骨于雪 失落于风 长情意在 夜雨香

故事易写 年岁难唱 最是此刻 不枉

一如善忘一如年少时模样

经几场圆滑换锋芒

一如流淌一如年少时模样

想避世更要在世上

多少凉薄世态可动荡

还有孤独要顽抗

多少遗憾自负存念想

唯有时间不可挡

也不过是为了想要这世界知道

反复与坚持之后

柔水终成雕刀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世界》 | 太阳与故乡相比,哪一个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