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我)想了想还是想跟您说说。因为今天班会时,您提及到早恋这件事,没有过多讲,但是我想跟您聊聊。
政治课本上讲,青少年情窦初开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虽然在小学有过男孩子(向我)示好,但也都(被我)拒绝了,然后是在即将升入初中时,姑姑告诉我说:“你都长成大孩子了,学校里可能会有谈恋爱的,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那些(恋爱的事)只会成为你的绊脚石。”我笑了笑说,记住了!
上了初中,您也留下女生单独开过会,当时自己的心里想,这有什么?拒绝了就可以了嘛。但是现在没有小学时的那份单纯,遇到这样的事会想来想去,
前几星期有男孩子向我示好,然后(我)就委婉地拒绝了。
但我发现,他向我说了之前,我们还是有说有笑,但是,他说过之后,我俩见了面就像陌生人一样。我心想: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个,现在朋友都没得做?之前也听说过班里传的谣言,但我没有太在意。
康老师,我想问问您: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都很尴尬,希望老师帮我保密,谢谢康老师。
这是前天学生随笔本上写下的“师生心语”。
因为近日有男生爆出有早恋事件,引起了女生的思考。
我在随笔本上回复——
首先,感谢您对老师的信任,大胆坦白自己的心事。
在老师的心里,我是理解同学之间(包括男女生之间)的合理交往的。毕竟,正值青春期的你们对异性好奇,也很正常。有男生向你示好,说明你也很优秀!(的确,老师也觉得你很优秀。)这时候“想来想去”也是正常心理,靠压抑是压抑不下去的,接受这个想法,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记住自己的学习目标,会让你知道到底该怎么选择!(正常交往,老师支持会相互激励的。)
本子上篇幅有限,我只简单谈了一两点。
对于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时,还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一、男女交往是正常现象
男女是自然界的性别分配需要,交往也属正常现象。
我们不但会探索自我的世界,还有探索异性的世界。
青春期的男女生对彼此身体、心理世界好奇也是正常现象。
《孟子·告子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与人相互亲爱,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这也告诉我们,男女之间相互亲近是内心的需求,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很多老师不能接受学生出现所谓“早恋”现象,觉得只出现要“早恋”现象就是问题生。
其实,“早恋”现象与学生的成绩状况无关,与他/她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有关系。
二、发乎情止乎于礼
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间自然产生,但要受礼节的约束。
这话虽然是古人根据当时的道德伦理做出的要求,但是放在现代社会仍旧有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各种行为能力尚不完备的中学生。
我们不可能压制下内心的想法,毕竟这些想法是自然规律、正常思维,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为,让行为合乎当下社会伦理的要求。
这对于学生今后走上社会,不断“社会化”,适应新的生活,培养正确有爱情观、价值观,都有益处。
我们能做到的是接纳这种想法,明白“发乎情”的天然性,不刻意排斥它,容许它的存在,从而不增加自己无谓的心理负担,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成为心理健康的现代人。
三、树立正当的性别意识
有男生向女生示好,或女生欣赏男生,都是正常的。
这说明彼此是有内心需求的,有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的东西。
异性相吸是多数情况,但不排除还有对同性伙伴感兴趣的情况。
现在情况开放度更高了,我们也要理解这种情况。
每个人不仅有生物学意义的性别,还有社会性别角度。
即指自己所在的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群体、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
即你觉得自己属于哪种性别。自己把自己当男生还是当女生。
近几年出现的“伪娘”“假小子”现象就是对自己社会性别角色的不同认知。
四、男女生都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与异性(包括同性)同学有身体接触。
老师要告诉大家,不管女生还是男生,都要学生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被侵犯、猥亵,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冒犯。
每个人都要学会自重,在公开场合不说不适宜的话,不做不文明的动作,不传播色情的信息等。
我们还要能够拒绝诱惑,有自己的判断力。
除了课本或相关的生理、心理书籍报刊外,不听信非正规的渠道的信息。
当然,青春期教育不只这些,我们要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丰富内容,深化观点,与时俱进,引领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