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交易(3)| 中国股票简史(2)

民国股灾

     随着股票交易的日趋繁荣,一场金融危机正悄然袭来。 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源于一家钱庄的倒闭。而这家钱庄的倒闭,则和当时股票的过度繁荣有关。 

     自1882年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在上海成功募集股票后,其他矿务局纷纷效仿,发行股票。由于这些股票多有官方背景,加之之前出售股票的开平矿务局与轮船招商局经营得颇为成功,使得人们对“官方股”信心十足。新股一旦发行,大家争相购买,股票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

     股票价格一再超高,上海钱庄对投资者更是乐得有借必应。投资者将股票相互抵押,各商户、钱庄都收进了大量的股票作抵押。由于钱庄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资金不足,因此钱庄又转而向外国银行拆借。与此同时,中小工商业主都将钱庄作为主要融资对象,股票成了他们的主要抵押资产。

   好景不长,1883年1月12日,上海有名的老字号金嘉记丝栈因亏损56万两巨款而倒闭。于是放款给它的40家钱庄纷纷紧缩贷款,停放新贷,收回旧贷。此时临近春节,钱庄停贷使得商户无处借款,周转不灵,纷纷倒闭; 20多家商户的倒闭使得钱庄150万两银子无法收回,钱庄支撑不住,数十家顷刻之间倒闭。到2月中旬,上海99家钱庄中已有 44家停业。众多商户和钱庄只能抛售股票,而市场上又无资金承接,导致股价大跌。

    上海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迅速向沿江、沿海及内陆城市蔓延。京津、金陵、苏州、杭州、广州、汉口等城市相继发生钱庄倒闭危机,物价暴跌。一时间,半壁江山陷入经济大萧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股灾。这次股灾主要源于流动性枯竭。

    1883年股灾以后,经济逐步恢复,上海的钱庄经过多年努力, 1905年时达到115 家之多。然而, 1910年,突如其来的“黑色星期五”又给了它们当头一击。当代著名学者赵朴初的舅舅、时任上海租界会审公堂大审官的关炯之曾有过这样一段回忆:在1910年,上海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橡皮股票,没多时,有钱人竞相购买,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方能买到股票。我因做会审官多年,认得洋人,费了许多力才买到若干股。买进时30两银子一股,买进后股票天天涨,最高涨到每股90多两……7 月份的一天,星期五,股票开始下跌。大家对这倒运的星期五都大意了。没办法,热情过分了,昏了。第二天星期六,只有上午行市,又跌……次日星期天,无市。不料从星期一一开盘起就天天剧烈朝下跌……我还算溜得早了一脚,以每股2两卖出。大多数人根本挤不进股市,股票成了废纸。

     关炯之回忆里提到的,正是中国股票史上著名的“橡皮股票风潮”。所谓橡皮股票风潮,简言之,就是因购买橡皮公司股票而引发的一次金融风潮。上海人称橡胶为橡皮,称种植橡胶树、割取树胶为业的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为橡皮股。从20世纪初开始,因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轮胎需要大量橡胶,世界市场上的橡胶销售急剧扩大,价格一路攀升。居住在上海的英国投机商麦边,跟风大肆宣传吸引上海人购买他经营的蓝格志公司的橡胶股。麦边的鼓吹和宣传,使得股民深信:只要购到橡皮股票,就等于发财。大批有钱人纷纷投资橡皮股,哄抬的结果是,票面 100的蓝格志橡胶股,被哄抬到超过股票面额的二十六七倍。

     1910年初,瞅准时机的麦边卷款离开上海,杳无音信。老板跑了,传说中万里之遥的橡胶树种植园根本无从考实。与此同时,兜售橡皮股票的其他外国商人,也都玩起了人间蒸发。橡皮股价格一泻千里,上海的各家外国银行也一律宣布不再做橡皮股票押款,已做的要催还。市场一片人心惶惶,被卷入这场风潮的上海钱庄纷纷倒闭。当铺、银楼、商店,也一排排倒闭。

     上海的钱庄倒闭了,“洋大人”们不开心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放出的贷款将无法收回。最后,清政府委任两江总督张人骏出马,向多家外国银行借银款350万两,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才平息了这场风暴。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衡交易(3)| 中国股票简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