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国安数字化转型下的思考

今天读了《杨国安对数字化转型下的三个洞察》,内心颇为触动,数字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的思维放松正在逐渐崩塌瓦解,看之振奋,细思惶恐。

杨国安教授看来,数字化=Technical(科技)X Social(人的因素)

人因有内因外因,内因是组织内人员的思维模式,外因是如何利用数字化进行人因工程的研究与分析。

在我看来,我们的服务商中,童悦斌一直有数子化思维,有场景,有创意,不断通过自己的案例数字营销,引流促单,看出温州人的精明与敏锐性,马总也在起步尝试,有行动,而大连小曾她们一直就是实践派,通过数字化系统广告营销,他们都属于这个时代的敏感者,而其它代理商不管大小,反而踌躇于传统,思路不够开放。

在思考AH如何给数字化赋能,一直在想我们有白皮书大数据,有诸多理念概念,基础赛道铺垫了,但如何下沉到市场语境,而不是阳春白雪,这点感觉在各个领域里都有所欠缺,用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可能需要每个客户经理给客户一个画像,比如我自己,接触吾方科技很久,但到底如何和他们产生业务及理念方面的加法甚至乘法合作,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形成业务思考,这是未来需要改变自己的地方。

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装配式,BIM,可视化,方案过程数字化,形成快、专、好的客户体验,赋能于各层面用户,用数字化消除神秘面纱,帮助客户做选择,形成决定,这方面产品,方案需要大力开发,突破。

还有文章中提到新旧人才组合,我在反思自己属于哪种:

懂业务的科技新人;懂科技的业务旧人

这个赛道对于40后人来说,是机遇战还是淘汰赛,我想如不入局,只能被迫出局。

在这个赛道上,无论位置高低,年龄大小,阅历深浅,大家机会都是均等的,未来是不同的,就看是否愿意入局,打开小我,全局观思考行动,这应该是一件更有意思,更多元的事情,而我在数字化游戏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想肯定可以,也必须参与扮演的。

健康背景下的人因工程课题如何链接业务,智能化给业务如何形成乘法而非锦上添花,AH的引流与导流,这些工作,都是数子化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起步,阳光本就是能量信息,而在今天时空开放的背景下,传播方式终将不同往昔。

一些思路,请指正,多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杨国安数字化转型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