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关于ETC的雷人标语层出不穷。没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一场ETC推广运动,充分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
随便列举几个:
▶ “高速千万条,人工剩一条。”
▶ “未安装ETC禁止驶入高速”
▶ “非ETC车辆不享受节日免费通行”
▶ “未安装ETC、不响应国家号召的车辆,不欢迎使用高速公路。”
▶ ……
为逼车主办理ETC也是蛮拼的,一条比一条狠。但想靠着这些雷人标语推广ETC,显示不现实。
针对这些“狠招”,社会各界也不甘示弱,积极参与“ETC吐槽大会”。吐槽起来那是滔滔不绝,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
▶ ”银行工作人员有指标,有任务尚能理解,可连教师也摊上安装ETC指标,也算盛况了。”
▶ “家里有三个亲戚在银行上班的苦你们知道吗?”
▶ “自从强力推行ETC以后深圳各大高速出入口整天塞成一锅粥,真的好心累~”
▶ “ETC经常检测不到,结果不是堵住后面的车就是出高速时不能自动扣费,客服曰:可能是你的车玻璃阻碍了信号。所以我得换车了????”
▶ “本来是很方便的事,现在搞得很不方便,办不办都是自由, 不办就不给上路就太流氓了 。”
推广ETC能提高通行效率,帮大家省时省心。免费安装ETC,还能享受通行费优惠折扣。
挺好的事情,为何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议?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ETC的那些事。
什么是ETC?
ETC全称是“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翻译成汉语就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关于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停车,走到收费站时无须停车缴费,自动识别,自动抬杠放行,自动扣费。其通行效率是比人工收费通道的5至10倍,客车的平均通过时间可以由原来的15秒减少为2秒,货车的平均通过时间则可以由原来的29秒减少为3秒。
除此之外,ETC还有很多的好处,比如:
1、可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降低物流成本;
2、ETC的网站交互服务信息,适用于公路事件检测、拥挤预测及运行时间预测等综合运行信息、管理信息、规划建设信息等服务;
3、ETC可以与GPS、GIS相结合,在全面提升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同时,查找到ETC客户的动态行踪;
4、通过追踪银行消费信息,可以掌握客户的消费记录,利于在侦查办案中寻找线索。
ETC是一个好东西,国际上也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这种技术。比如:日本早在2001年就进行全国范围内运营,截至2018年底日本车辆ETC使用率已高达92%。而韩国则于2007年在全境开通采用ETC技术的“hi-pass”系统,截至2018年,使用率达到79.1%。在中国台湾地区,ETC于2006年启用,至2018年底安装率87%,使用率94%。
技术本无对错,如果ETC设施完善、服务到位,政策便利、价格优惠看得见、摸得着,相信车主们大都愿意主动办理ETC,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吐槽?
ETC为何遭到疯狂吐槽?
ETC之所以遭到疯狂吐槽,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软硬兼施强推,成就ETC招黑体质
根据交通部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ETC用户总量为8072万,汽车安装率为34%,高速公路ETC支付使用率约45%。而6月份,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ETC)应用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年底汽车ETC安装率超80%,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超90%。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此前全国每月新增120万用户的速度,要实现80%的覆盖,至少要10年时间,而现在被压缩到了只有7个月时间。
接着一顿操作猛如虎,从数据上看也硕果累累。截至12月18日,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1.92亿,完成发行总目标的100.72%,超额完成ETC推广发行任务。全国高速公路客车ETC平均使用率超过71%。而取消省界收费站的具备条件也都已完成。
但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急于完成指标,用力过猛。
通过摊派ETC安装指标、减少人工车道、不装ETC不能上高速……等等“暴力”手段“逼迫”车主就范。这样的“极端”方式必然会引起的舆论反弹,毕竟每位车主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有的车主平时基本不走高速,觉得ETC的使用场景与自己无关;有的车主觉得流程繁琐,想等ETC运作成熟了再安装,有的车主担心ETC被盗刷,而类似事件并不是没有先例;也有人临时租车使用,自己无法办理……
再好的政策要完全落地都需要时间来过渡,更需要到位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现实因素。一味强求“步伐统一”、业绩好看,却不顾市场规律和服务意识,最终只会拉低公众对好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2、用户体验差、技术不成熟
关于ETC的吐槽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ETC的用户体验并不好。比如12月21日,深圳东部多个高速收费站由于ETC系统切换故障,导致连绵数公里的堵车。装ECT本来就是为了通行效率,结果却反而“添堵”,自然会引起车主不满。
而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掉链子。很多车主反映,经常出现ETC检测不到的情况。ETC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一是有些车辆ETC卡帖置位置不规范,车膜金属网形成干扰;二是车距太近,造成识别困难,导致卡顿。
很显然,技术没跟上,车玻璃\车膜不行、贴的位置不行、车距太近不行,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对用户要求如此的严格,说明这个技术还不成熟。
其次,配套服务也没跟上,目前ETC考核指标主要是安装率,但是像ETC识别、门架设备的安装率等服务配套,也应当齐头并进,甚至先行。否则就相当于POS机都弄好,办信用卡有什么用?
3、服务商网点少,服务意识差。
很多车主反映,当ETC出现问题时,服务商的人工客服电话打不通,服务网点少且周末不营业,只能在工作日,由本人带身份证前往办理,且网点用户非常多、情绪都比较激动等等这些都让很多车主即便安装了ETC,使用的积极性也不高。
总 结
ETC的推广与使用利国利民,也是大势所趋。但是要把这事做好并不容易,需要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来配合国家大的方针和政策。没有一个好的实施方案,没有对基层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容易引起舆论反弹,进而带来更大的治理成本。
而近期关于ETC的负面舆情,也反映出了基层治理的困境。基层社会治理不能罔顾舆情风险管理。从舆情管理的角度看,在宣传、宣讲、解释不到位的情况下,政策的强制推行易导致公众负面情绪的积累与爆发,政策误读、逆反心理等均是推动舆情发展的动因。相关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事,要多做研判,并要讲求方式方法,切实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