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黄帝给他的贬义称号,他的真实名字,记载在苗族文献中

我们所熟知的,家喻户晓的——“蚩尤”,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

蚩字,甲骨文中为上止下虫,是虫咬趾头的象形字,预示着遇到了不好的事情或灾难。《说文》释义为“虫也”,《玉篇》又说“痴也,笑也,乱也”,《康熙字典》又说:“凡无知者皆以蚩名之”。

尤字,甲骨文为手上加一横,表示这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说文》释义为“异也”,《玉篇》释义为:“过也,怪异也,责也,多也,怨也”。

这两个字无论怎样组合在一起,都不可能是一句好话,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蚩尤”是灾难、混乱、怪异和怨恨的代名词。

这显然是一个形容词,而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传说汉语文字是黄帝时所制,蚩尤与黄帝是同时代的人,他的名字当然不可能是黄帝给他取的。

而且,蚩尤被苗族视为重要的先祖,而苗瑶语系与汉语在发音与表意上是完全不同的,蚩尤的名字极有可能是从苗语中翻译过来的,根据苗语的发音专门挑了两个很不友好的字眼,作为黄帝部落的对此人的内部称呼。

这颇有点晚清时期“精神胜利法”的意思,比如清朝内部文书中在提到萧朝贵时,都会写作“萧潮溃”,希望他像浪潮一样涨的快退的也快。

同样的,黄帝集团及其后裔在提到他们的敌人“Chi you”时,都会在文本上用“蚩尤”二字来代替。

事实上,在苗族的文献资料中也记载了“Chi you”这个名字,在东部方言中写作“poub youl”,在中部方言中写作“ghet yel”,除了“Chi”字的发音不同以外,“you”字的发音是一致的。

而前面表示“Chi”的这一部分,虽然发音不同,但是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是一样的——东部方言中的“poub”和中部方言中的“ghet”,它们都翻译为“祖公”

因此,“Chi you”一词在苗语当中代表“you祖公”的意思,沿用黄帝集团的翻译习惯则是“尤祖公”。

所以,黄帝的敌人名字叫“尤”,他的部落后裔称呼他为“尤祖公”,“蚩尤”这个名字是黄帝集团为了丑化他或者形容他而采用的内部称呼。

在苗族的文献资料中还记载了这位“尤祖公”的事迹,根据李国栋教授的考证,甚至还发现了蚩尤后裔与炎黄集团的交集。

苗族古歌当中提到了一位“格耶尤老”,根据苗族父子联名的规律,父亲的名字应该跟在儿子之后,所以“格耶”应该就是“尤老”的儿子,也就是蚩尤的儿子。

根据苗族古歌的记述,蚩尤的儿子格耶带领蚩尤部落,有时候和“华族”交战,有时候和“夏族”交战,最后一次败给了华族和夏族的联盟

对于战争失败的原因,歌中归结为“失了龙心...雷老五偏袒黄赤二龙",他们认为战争的失败是因为“老天爷心眼坏了”的缘故。

这与《山海经》中的记载颇有暗合之处,《山海经》中所记载的黄帝与蚩尤之战,明显与天气有着紧密的关联。

书中说蚩尤带领着风伯雨师,而黄帝带领着应龙,应龙应该也是掌管司雨的天神,所以这场战争最初是一场风雨之战。从结局来看,蚩尤一方是希望有风雨的,而黄帝一方是希望干旱止雨的,所以前期的战争总是黄帝一方失败,因为以雨对雨不可能止雨。

最后黄帝请下了天女妭,天女妭是干旱之神、止雨之神,所以战争的结局是天女妭止住了雨,而应龙趁机杀掉了蚩尤——止雨成功了蚩尤的战争也就失败了。

蚩尤一方需要雨水,可负责司雨的应龙却站到了黄帝一边,这岂不是“失了龙心”?蚩尤一方需要雨水,可上天却派下了天女妭来止雨,这岂不是“老天爷心眼坏了”?

这场充满神话色彩的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蚩尤与黄帝之战中天气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天气的旱涝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粮食的丰歉,要知道蚩尤部落代表的是南方的“稻作文化”,他们从南方迁到山东的“少昊之墟”后,始终靠种植水稻来维持生活的食物来源,而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正是适宜的温度和充沛的水源。

北方的黄帝部落则是以谷类和小麦为主要粮食,这些作物恰好具备一定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莫非这才是蚩尤部落在战争中失败的真实原因?

据日本环境考古学家安田喜宪的研究,大约在4000多年前,东亚地区曾出现过明显的低温干旱天气,山东半岛此时或许也是受到了这股大潮的影响。

蚩尤部落虽然有兵器之利,战斗力非常强悍,但是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恐怕也难以持久,这或许就是《山海经》中的黄帝和蚩尤之战一直围绕着天气进行的现实原因,《山海经》所记载的正是基于这种天气变化所造成影响的神格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苗族古歌中认为蚩尤的战败,并非战斗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老天爷心眼坏了”

这是一种“非战之罪”的惆怅与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蚩尤”是黄帝给他的贬义称号,他的真实名字,记载在苗族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