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顺应节气,节气生活

“三顾”温馨提醒:

节气养生,让健康常相伴。

清明养生一:

注意养肝护阳气,保持情志乐观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同时春气通于肝,肝应春气,春当养肝。清明节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延续春季养肝和护阳的养生之道。

清明养生二:

注意衣物宽松,起居宜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春主肝”,肝主青色,蓝、绿色的衣服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自然写意,养生之道也。

清明养生三:

注意饮食清淡,少食酸来多吃甘。

“药补不如食补”,春时清明节气,调养肝脏,饮食调养成其必然。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意思是当春天应当少吃酸味的食品,多添些甜味的饮食,能够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清明节气饮食有“两多一少”原则:

1、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以温和清补为主,如荠菜、菠菜、山药、银耳、大枣等。2、多吃“祛湿”的食物:可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3、少吃“生发”的食物:清明时节肝气旺盛时节,有慢性病者不宜进食竹笋、鸡等。

海鱼、咸菜、笋、公鸡等“发物”应慎食。

清明时节,饮食上还需要遵循“非时不食”原则,就是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如荠菜、香椿等。


—节气俗语—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礼俗生活—

1、扫墓祭祖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2、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3、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4、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和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

节气诗词学习

清明

[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顾物语—

一年一年的清明,

一年一年的思念。

好好努力,

好好珍惜。

人间值得。

让我们一起:

——顺应节气,节气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清明)